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人民网:谈中小学生暑假花数万“出国游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4:27 人民网

  作者:建达

  今年暑期,上千名重庆中小学学生的家长,不惜花费数万元,把孩子送进具有商业色彩的“英语夏令营”,走出国门开眼界。一些孩子回来后,觉得收获很大,感受到了国外轻松的教育氛围。一些学者却另有看法。重庆的一位大学校长认为,与其让学生去感受国外的轻松教育氛围,不如我们自己来反思并改进现行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这位校长的忠告值得深
思。

  把孩子送到发达国家去“游学”,好是好,但是其费用极高,一般的工薪阶层大多难以承受,更别说贫困家庭了。因此,有条件出国参加所谓“英语夏令营”的,只能是极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这种机会,所以没有什么普遍性。

  但是,我们的教育毕竟是要面向全国绝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改革的目的,也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极少数孩子跑到国外,感受到了人家轻松的教育氛围,认为受益匪浅,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家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那么,我们的教育部门为什么就不能学一学、想一想,真正地做一番改革,真正地把人家的真经取过来呢?

  全世界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培养人才。教育的方法千差万别,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有的成功了,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的却并不成功,引来社会连续不断的质疑和批评。比如我国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多少年了,应试教育继续独领风骚,高考

状元、名校情结依然是某些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既然一切都是为了考试,那么学生作业繁重、睡眠缺乏、没有童趣、缺少快乐也就不足为怪了。再比如教育公平,宝贵的教育资源大量地向少数名校倾斜,人为地造成教育的不公平;民办学校和宽进严出的学校得不到政策的支持;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形成校际歧视等等。而在我们的邻国,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必须遵循的原则,资源相对平均分配、教师定期流动、政策一视同仁等,保证了所有学生机会的均等。教育发达国家培养人才,分成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条条道路通
罗马
”,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志向进行选择。他们不必事必称哈佛、事必称牛津。教育公平和社会用人的公平,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也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涌现和发展。应试教育和教育不公平造成的种种奇怪现象,暴露出我们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方面的欠缺。我们常常说创新,其实,有许多东西,我们只要采取拿来主义就足够了,因为知识和经验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既学到了真经,又省了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花费巨资把孩子送到国外开眼界,不如反思和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我们可以把人家教育领域成功的政策和措施引进来,搞试点、搞实验,以期取得更多人的认同,然后尽快推广,最后达到改进教育方法和理念的目的。这样做,省了中国家长的许多钱,圆了孩子们的彩色梦,也可以把中国的教育改革再推进一步。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