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中国学”走俏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0:09 中国青年

  文-王蔚 朱雯迪

  8月的上海,迎来了一个规模盛大的社会科学大会——第四届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6 00多家学术机构的1400多名学者,围绕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外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 息:中国学研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渐成显学。

  “东方学”——“中国学”研究的起点

  从俐玛窦入华所带来的“传教士汉学”为西方早期中国学研究的标志,至今,西方中国学研究已经有近400年的历 史了。1814年,法国汉学家雷慕沙在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族语言与文学”讲座,使中国学正式成为体制化的学 科,进入高等院校的殿堂。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教授说,西方人用他们的眼睛看亚洲,有了东方学。马可·波罗、麦哲伦都受到东方学 思想的启迪,来探寻中国。

  虽然,马可·波罗并非第一个到中国的欧洲人,但正是记叙了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记》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 好奇。

  《马可·波罗行记》一书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马可·波罗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 为男爵,共12万人,大汗每年为此12万男爵颁赐袍服各13次,“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 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

  从走遍半个中国的马可·波罗,到首次在欧洲出版第一份完整中国地图的卫匡国,从意大利的清朝宫廷画家郎士宁, 到在那不勒斯创办欧洲第一个“中华学院”的马国贤,可以说,意大利人激发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欧洲诸国传教士在东西 方的往来中,使孔子、长城、《论语》、《四书》渐为西方人所知,萌发了西方人探寻神秘东方的动力,从而兴起了第一波中 国学研究热。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工业革命之前曾一直引领世界舞台,但从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对中国学的研究逐渐衰弱。

  “中国学”走俏折射中国世界地位的上升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增大,中国文化再次在海外掀起新热潮。

  黄仁伟教授指出,中国学研究再次兴起,是中国在世界振兴的一种表现。在最近20年,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学研究迅 速蓬勃发展,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人文科学的飞速发展。

  “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形象的描述。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GDP剔除价格 因素后年均增长9.4%,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5.5倍,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增速相当,是同期世界经济增 速的3倍还强,位居世界之首。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秋季报告》指出,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去年,GDP增 长率将达到9.4%左右。报告说,总的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中仍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GDP增长率将超过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热”正在世界各国迅速兴起,在这次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上,有50%的议题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 如“中国文化的现代因素”“中国的崛起”“制造业的增长和合作:中国与亚洲”“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转变和地位”“海外中 国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风俗描写和理论”“明朝的文化和政治”等议题,都是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

  过去,国外对中国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而目前的国外中 国学研究,已经有了更广的范畴和内涵,更侧重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社会、教育、艺术、军事、外交等领域。

  同时,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等也在海外日益普遍。意大利米兰-比考卡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博士席尔维亚·波滋 在此次大会期间,到上海的一些书店买了很多中国图书。据他介绍,现在他在米兰-比考卡大学给一个班的学生上中国文学课 ,重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下学期将会增加到两个班。

  与会专家介绍,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几乎稍有名气的大学均设有中国学教授席位,职业的中国学家越来越多,一些 知名大学纷纷设立有关东亚研究的系、研究所;在德国,大学东亚系也纷纷建立,原来已有东亚系的大学则将中国学单独划出 成系,有20多所大学开设汉学专业。此外,在印度、日本、法国、英国等诸多国家,中国学研究热也空前繁荣。

  在本次大会的学者队伍中,印度团共来了150位学者,成为第三大团队。印度目前很多大学都成立了与中国学研究 有关的机构,研究领域覆盖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并积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联系。印度中国研究所还主办了自己的 研究杂志《中国述评》。

  来自印度的M·高什教授说,目前印度对于中国学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外国学者担纲中国文化论坛

  中国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 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对此,众多中国学学者指出,中国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要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 自己的特色,不要盲目模仿西方的发展道路,更不要放弃包括儒学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这次大会的几个关于儒学的论坛上,领衔主讲的竟然都是来自国外的学者。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政治学博士、韩国学者金圣文,探讨了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东亚历史上起过的巨大作用。在当今经济 全球化过程中儒家文化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仍然是东亚政治生活中重要的价值观。

  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大学的哲学教授洛佩斯·吉拉尔多,分析了儒学创始人孔子思想中散发出的独特的哲学意 味和哲学形式以及对个人道德的论述在其思想中所占的地位。还着重探讨了孔子思想中所蕴涵的自由主义意识。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的《儒家思想新论》堪称“新儒学”的奠基之作之一,他认为,儒家文化虽不能涵盖中 国文化的全部,但儒家文化既是中国文化也是东亚文化,未来还有可能成为欧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不仅在历史上起过 巨大的作用,今天仍然是东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合理地说明了传统文化资源在落后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 地位及影响。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研究,经过自“五四”以来“三代四群”承上启下的纵向发展以及海外华人、东亚诸国、中国两 岸三地儒学文化研究的横向互动,已成为“当代的话题”和“东方的显学”。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的成长,作为儒家文化发 源地的中国更为世人瞩目,从而形成了新一波的研究热点。

  (本文作者为新华社记者)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