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游园惊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3:07 新闻晨报

  燕园

  “旧时王谢堂前燕”

  燕园最初为私人别墅,曾历王谢两业主。

  1935年4月,李登辉先生以5万元的价格举债购得。唐人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复旦师生即以“燕园”命名,既隐喻其从私人花园变为学校公共场所的历史变迁,也饶有古雅诗意。

  不过据校友邵梦兰回忆,这购买燕园的事,还曾让李老校长大发雷霆,骂了林继庸等几位老师呢。原来那次上海某要人做寿,收了不少礼金。因为钱永铭先生的关系,那位要人自动把十万现大洋捐给复旦,李老校长吹胡子瞪眼地说:“除了气节,我们拿什么来教育学生!嗯?你们说!还不赶快还给人家去!”继庸老师伸伸舌头:“果真退还,那会闯大祸的。”好在老校长事情多,记性坏,以后他也没有再问起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即此可见老校长为人的耿介了。

  燕园内小

别墅在抗战胜利后,被命名为“南轩”,因为轩在校园之南,也是时任校长章益先生为其前任吴南轩先生留念,有双关含义。现在这里是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所在地。

  燕园寻梅

  文/谢庆立

  1994年元月,我初识燕园。那年,我从郑州来到复旦,想投考著名学者贾植芳先生的博士生。一下火车,我就淹没在浓浓的雾里,心里也灰蒙蒙的一片。能否考上,心中实在无底。我和贾先生没接触过,很怕见面找不到话题而“冷场”。没有人介绍,我只好把写好的几篇论文塞进他的信箱,附上一封信。

  等待的时间寂寞而惆怅,我就在校园里转悠,忽见一大块青石,上刻“燕园”二字。往前,果然有个园子。园中多水,水如一弯新月,自西南向东北绕园半周。水上多桥,桥如弯弓。流水清澈,有红鱼数尾悠然嬉戏。园中也多石,多树。石多为怪石;树多为古树。我坐在一块石头上,趁片刻的清静,思量着见到先生该说些什么。上午9点,依然冬雾蒙蒙。我犹豫再三,拨通了先生家的电话。待我自报了家门,他主动邀我登门相见。

  先生精瘦,精神矍铄,见面就说:“文章和信我看了。”接着,让我在圆桌边坐下。这时,他的夫人已在我的面前放了一个茶杯。先生打开一盒茶叶,往那杯里放了一撮,拎起一壶开水就冲,片刻,就散发出茉莉的香味。先生说,上海很冷,冬天没暖气,趁热把水喝完。说着,他走到一只火炉边,把炉子往我面前移了移。我仔细一看,那火炉是煤气燃的,炉灶里一片殷红,暖暖地散着热。一下子,我的拘谨全没了。

  先生问:“你为啥考博讨苦吃呢?”

  我以实相告:“想给自己再找一次定位的机会。在别人看来,我现在的工作很不错,每天吃喝应酬,而我觉得这样实在消磨心性。我想从这样的环境里冲出去。读书,也算是一种逃避吧。”

  先生听了朗声大笑,说已读了我的那些文章,行文和思想太见锋芒,从中可以察觉我的性情,真担心这样的性格会给我以后的生活带来一些坎坷。我也把自己的“担心”讲了出来。先生说:“就那些文章看,你的学业功底很扎实,考上没有太大问题的。但要注意学好外语,了解所报考学科的研究现状。”说着,他走到一排书架前,顺手抽出一本《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说:“带这本书回去,考后还我!”

  我起身告辞,先生疾步追至门外,一再嘱咐:“注意安全,不要在公共汽车上看地图,那样,有人以为你是外地的,会欺负你。”

  从先生家走出,外面的雾还未散,我心里却疏朗了许多。再次走进燕园,我才发现一片怪石间有梅花数株,枝上红梅点点,旁边杂以修竹。梅花与竹同清,与石为伴———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老人的沧桑岁月。先生一生坎坷,但无论何种境况,他都坚守良知,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正是梅花独有的品格!

  曦园

  甲子,应该是1984年,距今也有20多个春秋了。仔细咀嚼诗意,显然正切中此亭之境界而深含勉励复旦学子之情,其书法乃柳体,略带行书的痕迹,飘逸洒脱而又苍劲有力。

  其实,曦园里名人题词还不少。卿云亭的对面,紧靠邯郸路是一片茂密的政竹,旁边的一块石头上,依稀能见“政竹李政道”6个字,是为李政道先生1998年所题。为纪念夫人秦惠女士,李教授在复旦捐赠设立了基金,资助二、三年级优秀大学本科生进行基础学科研究。至今,复旦已经有130多位学生荣获“政学者”称号。李先生拳拳爱国心、谆谆育人情值得称道。

  卿云亭的右侧,一个小小的避雨之所临池而建,石桌、石凳可供学生读书、观景、聊天,而一座假山则能倚之闭目养神。墙上,一块横匾上书“书声琅琅”四个篆书繁体字,这是朱东润先生1984年题写的。朱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中文系学生必读书目,《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则是他曾获章培恒先生高度评价的又一本杰作。

  而在曦园出口,土坡上一块很不规则的石头上题有“曦园”二字,那是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留迹。周先生一生留下两部浩瀚之卷,一部是《中国通史》,另一部是《世界通史》。

  离开曦园,大师的时代亦渐行渐远,我禁不住回头再看一眼,那些过眼云烟中留下的人格、精神、风范……

  曦园里的四位大师

  文/刘志祥

  说到曦园,不得不提卿云亭。此亭位于曦园东北角,独立于一土坡之上。

  卿云亭有点特别,没有石桌、石凳,但可以倚栏而坐;中间两大石柱,一高一低,分别支撑起两块水泥圆板,层次分明,互相重叠,犹如伞状;而一堵古时书卷形的墙自圆板下出,上面赫然镌刻着一首七律:

  超然此地一亭台,缦缦卿云复旦来。

  园里涉游成乐趣,柳阴勤读出人才。

  无忘任重红专健,莫负岁寒松竹梅。

  他日神州迎四化,登临共举庆功杯。甲子初夏苏步青题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