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是不是干部身份才能入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2:04 南方都市报

  作者:傅国涌

  杭州《每日商报》近日刊出一篇《丢了干部身份 堵了进京门路》的报道,2002年大学毕业的张先生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户口、档案都在浙江老家。今年,就在他所在的公司要为他办理人才引进、落户北京的手续时,北京人才服务中心发现他不具备“干部身份”,因此不能办理人才引进手续。什么是“干部身份”?据有关部门解释,不是每个大学毕业
生都能获得“干部身份”,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满一年即见习期满一年时,通过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之后,才可以获得这样的“干部身份”。到目前为止,如果要调入事业单位或者户口要迁入北京、上海、深圳等热门的大中城市,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干部身份”,按照“国家干部”调动的方式才能完成,否则只能是“打工者”,“干部身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不难看出,从户籍制到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再到“干部身份”都是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一个很少有社会流动、一切只要按上级指令行事、非市场化的计划控制型时代,强调“干部身份”、户籍出身等也许都是正常的。换言之,所谓“身份”也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在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几年之后,在经济已经全面迈向市场化,并不断地融入国际社会的今天,当我们蓦然发现“干部身份”依然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时,未免有些感慨。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人士告诫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那些以后想到北京、上海等地发展的,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干部身份”问题。他说,“现在社会上普遍忽视身份问题,认为只要能创造业绩就可以了。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观点往往会害了毕业生。”老实说,“社会上普遍忽视身份问题”,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人们在观念、价值、思想层面已逐渐摆脱旧时计划经济的影子,不再把眼光死死地盯在“身份问题”上,而是更看重工作业绩,变得更务实了。可以说,人的观念已经开始变了,没有变的是计划经济时代顺延下来的那种“干部身份”制。事到如今,仍然强调这样的“干部身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实际上是大不吻合的,因为它早晚必将在改革中退出历史舞台。

  在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差别首先是天赋、才能和努力等之间的差别,而不是不同身份的差别。要说身份,也只有一种身份才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那就是公民身份,至高无上、不可亵渎的公民身份,有尊严、有权利的公民身份,任何人、机构、公司都不敢小看的公民身份。与公民身份相比,包括档案中的“干部身份”在内的其他什么身份都是次要的,甚至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假如说,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的话,那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应该是公民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里,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应该只有公民身份。

  (作者系知名学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