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直击珠峰测量队冒险冲顶:与狂风严寒战斗9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5:50 世界新闻报

  与狂风严寒战斗9小时 世界巅峰上激情80分钟

  本报特约记者全程跟踪珠峰测量行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险时刻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

  赵亚辉

  10月9日上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测绘局受权公布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新数据:8844.43米。

  这个数字看似简单,但是它的出台却充满艰辛,前后历时近一年。

  作为全程跟踪此次珠峰测量行动的记者,自3月12日起,我和测量队员同吃同住同工作,目睹了此次测量行动的艰苦过程,特别是科学家们成功冲上顶峰,抢测数据的关键时刻。

  藏北测量地

  野外宿营 烧水成了问题

  在青藏交界的昆仑山区和唐古拉山区,海拔超过4500米,6级大风和零下20度的低温让万物失去了颜色。珠峰测量队的30多名队员,分别在4个主测量点和8个附测量点上,展开了48小时不间断的联机观测。

  3月的西藏,还是冬季,气压和空气含氧量比夏季时要低不少。我们第一天就遭遇了下马威。不少队员出现了严重的高山反应,多人出现了呕吐的情况。队员们连续48小时进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联机观测。

  随后的1个多月里,测量队员们在青藏高原的30个主测量点和50多个附测量点上展开了6轮联机观测行动,足迹穿越藏北无人区和昆仑、唐古拉等藏区大山。这些都是青藏高原板块典型的地理标点,联机观测的数据结果将反映青藏高原地壳变化进程的细节。

  在藏北无人区,测量队员们要在一千公里长的战线上进行观测。藏北草原还是冰天雪地,为了找到测量点,队员们经常一天不能吃饭。到了晚上,要在野外宿营,经常是一夜难熬。烧水首先成问题,草原上没有任何遮挡,大风像刀子一样,火刚点着,就被吹灭。夜里温度接近零下20度,简陋的帐篷并不能保温,睡觉的过程就是和自己“战斗”的过程。

  大本营生活

  一觉醒来 帐篷挪了位置

  在西藏辗转3000多公里后,我们于4月初到达珠峰大本营。没想到,那里的环境更恶劣。大本营的海拔是5200米,气压和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40%,平均风力超过6级。

  刚到的第3天,我们就见识了珠峰的威力。半夜两点多,我们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是大风吹倒了旗杆。而我们居住的帐篷也被横移了差不多30厘米,本来我的床是紧挨着帐篷壁的,到清晨时已经有了好大一段距离,我差点掉下去。

  早上起来,很多帐篷已处于半倒塌状态。队员马耀明发现自己睡在野地里,帐篷的三个角已经被吹上了天。队员丁林的帐篷塌陷下去,他和两名队员差点出不来了。搭建的厕所已经完全倒了,做饭的帐篷也倒塌了。后来科考队员从气象仪器上看到,最大风速是每秒28米,超过11级。

  大风天气持续到5月,似火的骄阳又成为新的大敌。我们居住的帐篷只能防风,并不隔热,“白天是火炉,晚上是冰窖”,珠峰地区的太阳很毒辣,白天帐篷很快会被晒透,温度计显示帐篷里的温度超过40度,晚上则接近零下20度,昼夜最大温差接近60度。夜晚的时候,听着呼呼的大风吹打着帐篷,在翻身都很困难的狭窄睡袋中休息,是很难睡踏实的,醒来十几次是很正常的事情。

  珠峰脚下

  气候恶劣 冲顶一波三折

  “到了5月,珠峰地区的风雪还如此密集,在近几年很少见。”一位登山专家告诉记者,“现在正是藏历的闰六月,按照藏族的传统,这个月是多灾多难的。”应了这句话,测量队员的冲顶进程很艰难。

  在珠峰地区,南风和北风是相持最厉害的两股力量。南风压倒北风,不利于登山;反之,有利于登山。一般来说,每年5月,都有几天北风会彻底压倒南风,这是登山的最佳时刻,队员们都在等待这天的到来。

  5月22日凌晨,在营地待命的队员们就要冲顶了。但是前一天下午,原本晴空万里的珠峰却被乌云笼罩了。

  凌晨1点,计划中的冲顶出发时间到了,但是从步话机里传来的海拔8300米营地的消息,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这里风太大,路根本看不清,不能出发……”

  指挥部的气氛骤然紧张,总指挥下达指令:“在原地待命。”没想到,这一待命,就是好几个小时。凌晨2点,科学家们施放了无线电气象探空气球,用来了解峰顶气象数据。“现在峰顶的气象条件并不理想。风力大约10级,温度是零下32摄氏度。现在出发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待。”李茂善博士说。

  直到凌晨3点半,好消息终于从营地传来:“风小了一些,道路能辨清了。再不能耽搁了,必须出发!”第一批冲顶队员在队长嘉布的带领下,迎着大风,顶着月光出发了。

  冒险冲顶

  顶住九级强风上

  早上8点,冲顶队员们已经攀登了4个多小时,山下的人们则架起高倍望远镜,从镜头中紧紧跟随他们的背影。

  为了继续了解峰顶气象状况,科学家们再次施放气球,但数据仍不理想:风速达9级,温度零下31摄氏度。

  队员们依然在大风中艰难地向上攀爬,上午8点40分,终于聚集在“第二台阶”下。“第二台阶”是冲顶路途中最困难的一段,是一截直上直下的梯子。

  整整1个小时,山下的人一直在揪着心。9点40分,望远镜中的黑点终于往前跳动了。“越过第二台阶了!”山下的人一片欢腾。

  从望远镜中望去,队员们移动的速度非常慢。指挥部的人说:“他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可能登顶的时间要往后推了。”大本营的人们只能耐心等待。

  上午10点,阳光普照大地,天空湛蓝,万里无云。大本营紧张的人们突然发现,天气已是格外地好。科学家们再次施放气球,峰顶气象数据果然大为好转:风速已经降到每秒15米,大约7级左右。

  冲顶成功

  八十分钟抢测数据

  11点08分,步话机里终于传来峰顶的声音:“我是嘉布,我是嘉布,我们已经登顶……”

  总指挥随即下达指令:“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请立刻安装觇标……”的确,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山,只有获得了峰顶的测量数据,才能算是成功。

  过了20分钟,峰顶仍然没有出现红色的测量觇标。“登顶的队员们体力消耗很大,再等一等!”又过了20分钟,红色的金属觇标终于在地球之巅竖立起来。

  欢呼声顿时响彻山谷,在6个峰顶交会测量点上,测量队员早已严阵以待。

  这时,对讲机里发出测量总指挥的命令:“峰顶交会测量开始”。三角测量和GPS测量方法同时展开,六台经纬仪一起对准觇标,六台GPS同时开启,六点联动观测随即开始,千百条数据瞬时录入系统。

  中午12时,登山测量队员按照指示在峰顶安置好2台双频GPS接收台机,与6个交会测量点进行GPS同步观测;中午12时08分,队员们打开了冰雪雷达探测仪,开始探测珠峰峰顶神秘的积雪层和冰层的厚度。

  12时30分,各项测量工作都顺利完成了,队员们在峰顶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70分钟。根据珠峰大本营登山测量指挥部的指令,所有队员们开始陆续从峰顶下撤。

  —— 链 接 ——

  测量珠峰 全球关注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屹立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的地质构造,在我国、中亚乃至全国气候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对珠峰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科学界的热点领域,对其高程的测量也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先后有中国、英国、印度、美国、

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进行过多次测量。

  事实上,珠峰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测绘史。在15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不断更新科技水平,不断探索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测量。直到现在,测量珠峰的热潮仍然没有减退,近20年来,各国科学家就进行过10多次测量。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