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进教材不能以讹传讹 辅助读物不是教科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10:52 现代快报 | |||||||||
近来一些媒体纷纷报道明星事迹入选中小学教材的消息。有消息称杨利伟、姚明、邓亚萍、刘德华、宋祖英、林心如事迹或照片编入某种教材,有媒体质疑这样做是不是“以教育的名义推广明星”。我看了有关新闻,觉得有些报道没有掌握事实,含糊不清。 首先,哪些是教科书,哪些是一般读物,哪些是教辅材料,是有区别的。相关新闻中提到的几种学生用书,都不是教科书,而是辅助读物,有的不过是社会培训用书。比如报
教科书代表国家的教育意志,因而教科书编写是有严格规定的,并非什么内容都可以进入课堂教学。中小学教科书必须得到“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在学校使用;少数地方编写的部分教材也需要省市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批准才能使用。在正式教科书的封面,都标有相关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字样。媒体今后不应再以讹传讹了。当然,这类新闻讹误一般只在社会流传,一到学校,便烟消云散,因为这是教育界的常识。 但是也确有一些新闻人物进入了教科书,如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后,他的事迹被编进多种文科教科书。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以重大新闻作为教科书学习材料,以前一直有过,并非自今日始。如中小学语文历史和政治教科书,几十年间,除了英雄模范事迹和社会新闻,还有领袖名人故事及领导人讲话,社会习以为常;现今适当把杨利伟和姚明的成功事迹放入教科书,只要对中小学生学习确有好处,也不必大惊小怪。但是,教科书毕竟是教学材料,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考虑,应当给他们最优秀的学习材料。以语文学科为例,教科书还是应当精选语文经典。经典代表了一个时期语文和人文的最高成就,读经典作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精神的成长。 最近有人谈到明星事迹入选教科书时认为“明星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更爱学习”,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依据,按这种逻辑,本年度教科书就得把“超女”放进去了,而且教科书应当一年一变,因为明星经常如流星般倏尔即逝。又有人论说明星入教科书的好处,认为“(经典)距离现时已较为久远,甚至在几千年前,很可能与现在的学生产生‘代沟’”云云,持此论者可能认为屈原司马迁离他很远很远,以为刘德华、林心如离他很近很近,这个判断是有问题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虽然不可能天天有新闻,但是他们活在民族文化中,真正的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种对话价值的。 (吴非,南京著名教育专家、杂文家)本报特约评论员吴非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