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郑州开封将建城际快速通道 加快郑汴一体化速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2:30 郑州晚报
郑州开封将建城际快速通道加快郑汴一体化速度

郑州开封城际快速通道示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双向10车道、路宽100米、全程39.2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没有收费站,两地之间开车只要30分钟就可以到达,这样一个高规格的道路标准是为预计11月底开建的郑州———开封城际快速通道所制定的。设计中的快速通道二期工程还将修建郑州至开封的轻轨。这条道路成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部分“郑汴一体化”从概念到操作的具体体现,早在2004年12月17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栏目就刊发了《郑州开封一体化之民间设想》、《透视郑州开封一体化悬疑门槛》等系列报道。快速通道会给郑州、开封甚至全省人民带
来什么?是否标志着中原城市群的重要部分“郑汴一体化”浮出水面?今日起,《郑州晚报》独家责任特派记者分别从开封、中牟、郑州等地进行系列报道。

   一个被验证的事实

  “听说了没有,郑州到开封要修建一个100米宽的快速路,双向10车道,没有收费站。”10月17日,记者从开封赶回郑州的路上,客运司机张师傅兴奋地说,“以后再来开封吃小吃不仅快得多,而且便宜得多。”张师傅的说法让常年往返于郑州和开封之间的人们同样兴奋不已。

  10月24日,消息在河南省公路局得到了验证。

  此次工程招标公告显示,郑州至开封城际快速通道经有关部门批准建设,路线起点位于郑州市金水东路与东四环交汇处,向东跨越京港澳高速公路,经岗李南、冯庄北、大孟乡、后黑寨北、汴河堤北、东网南,接开封市大梁路西端,路线全长39.2公里,全部计划工期12个月,路基宽度100米,机动车道采用双向10车道,道路标准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每小时。

  据了解,郑州至开封城际快速通道的修建,从开始立项到目前拟开建,还不到半年时间。最初的催生源头是在8月10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委七届九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认真研究制订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以及周边市的建设规划,谋划好河南长远发展。“十一五”规划成为郑汴快速通道的支撑体。

  8月中旬,河南省长李成玉在郑州、开封两地调研指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构想不能动摇,必须强力向前推进。从郑州和开封的发展规划来看,最容易实施的是郑州、开封一体化。”并于9月12日,对建设郑汴城际通道作出重要指示。

  10月8日上午,河南省政府召开郑州至开封城际通道建设会议。无疑,此会议标志着郑汴快速通道进入实质性阶段。10月14日,河南省公路局正式发布了“郑州至开封城际快速通道施工、监理招标资格预审公告”。

  项目起点的两种方案

  郑州至开封城际快速通道是联系开封市和郑州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郑汴一体化的切入点。根据郑州市城市规划,考虑有关部门的建议,项目起点提出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其中方案一连接的是郑州市的中央大道,即在107国道处与中央大道相连,向东利用京港澳高速公路在西河沟王预留的6~20米立交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方案二是接金水东路,即在郑州市东四环线西侧与金水东路连接,向东在水寨村西南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交叉。

  据业内人士透露,方案一的优点是与郑州市城市规划结合紧密,郑州市规划的城市轻轨在中央大道通过,可以在道路中央为未来的轻轨向东连接中牟和开封预留出空间,节约占地,并且可以利用京港澳高速公路在此处预留的6~20米的分离式立交,节约投资。但方案一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主要是没有与贯穿郑州市东西的交通干道金水路直接连接,并且在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不远处修建一座跨越七里河的大桥,道路标高不易控制。另外,此处距离310国道及圃田互通立交只有2公里左右,偏近,布线后不利于沿线特别是道路南侧土地的开发利用。

  方案二的优点是与郑州市重要干道金水路直接相连,方便市区内的车辆使用,并且使路线正好处于连霍高速公路和310国道中间的位置,也便于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方案二同样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不能与郑州规划中的城市轻轨方案顺利对接,并且需要重新修建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的立交,投资较大。

  对于这两种方案,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对比,最终确定:为了方便车辆出入郑州市区,有利于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推荐采用了第二个方案,起点设在了金水东路。

  在道路终点的选择上几乎没有异议,根据开封市城市规划,考虑郑州至开封城市通道的功能定位,郑州至开封的快速道路拟建项目终点选择连接开封市主干道大梁路西端孙斗门附近。

  40公里与30分钟

  按照规划,郑州至开封快速路全长39.2公里,两地之间开车只要30分钟就可以到达,为实现“郑汴一体化”铺平了道路。

  项目投资估算为120225.08万元,全部建设所需资金初步计划由两种方式筹集,一方面申请国内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是项目业主投入的资本金。征地和拆迁费用由郑州市和开封市地方财政负责。工程将于2005年11月底开工修建,2006年底建成通车,工期为12个月。道路预留有轻轨、人行道、路灯和非机动车道。

  10月25日上午,河南公路项目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浩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京港澳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穿京港澳高速公路分离式立交将采用“桥式盾构顶进法”施工。

  “桥式盾构顶进法”采用网格式的原理,盾构的横向截面呈桥梁形,其外廓尺寸与箱涵外廓尺寸基本相同;盾构机由墩柱、主梁、盾壳、子盾构、液压推进系统、辅助机构6大部分组成,具有保护掘进面、平衡侧向土压力、水平位移控制等作用。

  “桥式盾构顶进法”在郑州已有了成功经验,在郑州市文化北路下穿连霍高速公路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并获得了成功。在施工时,既保证了连霍高速公路每天2万辆车流的顺畅行驶,又保证了项目施工安全。

  河南公路项目代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还说,在箱涵顶进的同时,为避免出现局部的凹凸现象,还将采用钢索和油顶进行反向固定,保证在各种地质条件下施工顶涵均能有效保持路基、道床、线路以及相邻铁路设施的稳定。

  郑汴一体化的加速度

  审视郑州到开封的交通现状,北有郑汴高速,南有310国道,而铁路也十分方便,为什么还要再修建规格颇高的“城际快速通道”?

  10月23日起,记者开始走访郑汴快速通道项目的负责方,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最初的讨论是源于中原城市群的提出,然后的动因是“郑汴一体化”。与此说法相印证的是,在记者拿到手的一份由河南省交通厅等主管部门出台的《郑州至开封城市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透露了修建此条快速通道的目的和意义。

  其中透露的专家意见认为,郑汴城际快速通道一个突出的作用是,对郑州成为一个集区域政治中心、金融贸易中心、经济开放中心、交通运输口岸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对郑州、开封两市的城市规模框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区域交通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都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郑州至开封城市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一个结论性的观点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旅游业因此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郑汴快速通道的修建为两市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增加了旅游线路,进而实现了两市旅游业的联动发展,从而形成规模化效益。

  “中原城市群是中原崛起的重要载体,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河南走出‘中原洼地’的有力支撑。”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河南省交通厅的规划中,专家认为,郑汴快速通道的建设对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都市圈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以上动因的基础上,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解是,这条道路的修建,是落实河南省委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中原经济隆起带发展的有效措施,更为直白地说,就是“郑汴一体化”从概念到操作的具体体现。

  通道带来的经济效应

  提起郑汴快速通道为郑州和开封带来的经济效应时,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战国认为,这条路修通后,很有可能在道路沿线形成一条工业带,拉动郑州和开封的进一步发展。

  开封市一位王姓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说:“也许有人不能完全理解一条百米宽的郑汴高速通道对开封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它给我带来的是一个强烈的震撼:开封经济腾飞指日可待了!”他认为,这条拟建的道路会对开封经济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预计它极有可能在近期为开封经济带来两位数的增长。快速通道的修建实现了郑汴城市一体化,郑汴的经济发展落差将迅速缩小。首先,道路建成后,郑州的资金、产业优势将延伸到开封,更多项目将落户开封。其次,如果有和郑州相类似的政策,开封也将吸引大批的人才来繁荣经济。道路建成通车后,将会有更多在郑州工作的人到开封居住,促进开封

房地产的热销。”

  郑汴之间的人流、物流,随着道路的开通,也将会更加顺畅,将会提升开封的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的人气指数。在开封,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工业企业活力和创新不够,一些新的观念也将顺着这条路更加快捷地传到开封,激发老工业企业的活力。道路的建设,也将会促进两地的人才交流,郑州和开封市民的就业空间也将大大被拓宽。(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 卢曙光 张锡磊/文 廖谦/图 )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