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结婚的男孩在哪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4:59 新民周刊 | |||||||||
目前上海婚介所登记的男女人数比例总体是2:3,部分甚至达到了1:2。普遍现象是女性比男性更难找到合适的 结婚对象。 撰稿/刘 劭 王 倩(记者) 5000人齐聚为相亲,10月22日的上海中山公园白领交友游园会展现了这一壮观的画面
爸妈齐来挑婿选媳,可惜儿子太少;冷风中苦等男士邀请,怎奈花丛中绿色乏陈。 女儿不急,急死老妈 按照主办方事先公布的日程表,下午4点交友游园会才正式开始。但出人意料的是,一场“父母联谊会”已经自发地 粉墨登场。 下午2点,当记者走进中山公园活动区域时,空地上已经挤满了三五成群的家长们,却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好像 每个家长都有个小本子,不时地往上面记着,几个装备齐全的甚至手持文件夹,凑近一看犹如一份简历,年龄、学历、工作、 兴趣爱好,应有尽有。 一听记者身份,好几个家长围了过来希望“见多识广”的记者能介绍几个采访过的单身汉。两个家长甚至暗地里开始 竞争:你女儿是服装公司时尚行业,我闺女是搞城市规划有钱一族;你女儿是复旦本科,我女儿是同济硕士;你女儿他爸自己 开酒店,我女儿他哥是被领导相中做女婿的公务员…… 周阿姨戴着老花眼镜,一个小本子牢牢地捧在手里。10分钟不到,已经转了好几个“场子”,记下了七八个男孩的 资料。她的女儿今年26岁了,在外贸公司做经理。 “姑姑阿姨们都发动起来找,相亲也好几回了,一见面就不对劲,条件 都不对头。” “女儿今天来吗?”记者问道。 “我瞒着她来的。一提找朋友也就不耐烦。” “你26都着急,我家那个都32喽。”一边的王阿姨也凑了上来,“半夜千万不能想她的事情,一想后半夜就不用 睡了。在王阿姨看来,自己那个“模样蛮好,个子也高,又是公务员”的女儿找不到对象,显然太奇怪了。 “这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在旁观望的老伯忽然冒出了一句,瞅见大家都注意到了自己,老伯清了清嗓子,“ 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大学毕业出来都二十三四岁了,工作压力大,也没时间谈朋友。等到她们二十六七开始着急时,和她们同 一茬的男孩要找的都是年龄更小的女孩了。” 显然老伯的这段分析颇得人心,引来一片赞同声,“男孩多大都不愁,女孩就愁死做父母的喽。”更多的家长们开始 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好啊,工会组织联谊会搞活动,大家在厂里都认识。” “厂领导也关心职工,年纪大了还没解决个人问题的,就有人牵线搭桥。现在的这些企业哪来工会关心职工,结不结 婚才没人管呢。” “关键是现在小孩们工作压力太大,两点一线,下班回家就累死了,有时还要上课充电,哪有时间认识人?” “唉,上海几个公园都有父母相亲的地方,我每个都跑遍了,男孩能占到20%就不错了。你说男孩们都跑到哪里去 了?”不仅周阿姨有这个疑惑,参加活动的女孩们心里肯定也在想这个问题。 冷风中苦等 公园里,年轻面孔渐渐出现。4点刚过,在活动进口处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在等待领取号码牌和一本详细登载 每个参与者联系方式的《浪漫秘笈》。一眼望去,一直排出了中山公园大门的长队里,万红丛中依然“绿叶”不多。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王伟明此前告诉记者,报名的男性将近35%,主办方和参与活动十几家婚 介机构还在为提高男性比例而努力,甚至动员了外高桥保税区工会联合会、中国联通黄页等企业为员工集体报名,尤其是宝钢 、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男性占绝对优势的企业。 但现场与他们事先担忧的一样,男士人数明显偏少。年轻人要进入活动区域时会经过“父母交流区”。“这么多女白 领啊!”一个刚到的家长一声惊呼,引来了一阵笑声。 和父母们踊跃地推销自己的儿女相反,参加活动的年轻人,尤其是结伴而来的女生们,没有几个愿意面对记者。 倒是偶遇的韩国青年小金坦率许多,“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小金说自己来就是想找个上海姑娘。“这样的交友活 动,男士们可能觉得拉不下面子吧,女生们的主动性要高一点。”一直到活动结束,小金还是“一点收获都没有”。 偌大的公园里,主办方除了在几个活动区域里安排了几个保安守门外,基本没有安排工作人员做引导,想问个路都很 难,活动的设计上也明显缺少活跃氛围的举措。 “新上海人”小魏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交友活动,“我每天都能看到合乎我的要求的女孩子,可是没有办法认识。你总 不能看到人家就上去问小姐你姓什么吧?” 生活圈子不大的小魏本来还想借此机会多认识一些女孩,“现在大家这么乱糟糟的混在一起,我根本不好意思上前与 女孩搭讪。”还有让小魏胆怯的地方,“这种活动女生多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小魏的抱怨一点也不假。几个来替女儿相亲的家长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条件——不考虑外地人,虽然他们自己也在 说,“现在好点儿的男孩哪用得着出来相亲,要么出国要么名草有主”。 “我家亲朋好友中很多男孩子每个月赚个一两千元钱,娶个外来妹。”面对“男孩都去了哪里”的疑问,周阿姨找出 了自己的答案,显然这样的上海女婿是周阿姨不喜欢的。 吴洁是现场一家婚介公司的专家,从事婚介行业已有8年之久。在她看来,就是一句话,“女生挑得厉害呀,不管自 己是什么学历。” 据吴洁介绍,目前上海婚介所登记的男女人数比例总体是2:3,部分甚至达到了1:2。普遍现象是女性比男性更 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关键在于心态,你挑人家人家也挑你呀。这个缘分的东西很难讲的。” 根据一份网站调查,选择面太窄、工作太忙、对对方要求较高、对未来婚姻感到恐惧、重视学业事业忽略生活舒适浪 漫、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异性交往以及社会环境等七大因素制约了大龄白领青年择偶。 男孩们都去了哪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徐安琪教授去年曾做过一份《青年择偶和爱情观调查》调查,在她看 来,出现这种男少女多的现象就是所谓的“择偶梯度”现象。 择偶时,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 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这也是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 “对于男性来讲,从未婚人数来看,男性居多,但是大多是处于较低梯度的男性。”面对社会上一般认为“男多女少 ”的人口现状和“男少女多”的白领婚姻市场,徐安琪有自己的看法。 “不仅仅是上海,现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这个问题存在。”徐教授担忧地说,“我们高层次的女性婚姻市场呈现的就是 一个挤压现象。”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