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私人飞行俱乐部成立 社会接受程度较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6:41 新民周刊 | |||||||||
飞行就是烧钱,光是考飞机驾驶费用已经不低。图为上海一家飞机驾照培训学校 首架私人飞机拥有者李林海和他的直升机 “目前在中国,显然还没有一个能接受富人拥有私人飞机的社会环境。” 巨大的螺旋桨由慢到快旋转起来,雒小平跨进驾驶室,戴上耳机,系上安全带,启动发动机,驾驶着他“茂源号”——一架通体黑色、15米长的美国罗宾逊R44—II型直升机,在咸阳西郊上空飞行。
这是中国私人飞机拥有者雒小平的一次飞行。今年10月下旬,他将参加中国首个私人飞行俱乐部——前沿私人飞行总会组织的一次飞行活动。 低调的私人飞机拥有者 40岁的雒小平是陕西茂源实业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家创建于1993年的民营房地产公司注册资金2050万人民币,雒小平是咸阳当地名人,曾与潘石屹、王石等并列被建设部和《中国房地产报》推介为“中国房地产企业卓越贡献100人”。 在中国,私人飞机被赋予顶级财富的想象,私人飞机机主在公众中的形象也一直很神秘。湖南黄龙洞旅游公司总经理叶文智的法国“松鼠”造价1500万人民币,平时停在叶文智的私人别墅楼顶,随时可供飞行,在一次买房时,叶文智为了全方位看清自己的别墅全貌,开着自己的私人飞机上天查看了一番,引起当地媒体轰动,一时舆论哗然。 雒小平也面临了相同的情况,这位西北唯一的私人飞机机主最初以高调姿态面对媒体,但从2004年年底开始,突然销声匿迹。 “有人想着我连自行车都骑不上,你还玩飞机?”2005年10月14日,雒小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承认,自己买飞机后有了心理压力。在雒小平看来,考虑到一些人的“仇富心理”,中国的富人们买了私人飞机,却无法自由起飞。“我的办法只有一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雒小平说。 雒小平的声音听起来有着西北人特有的豪爽,他笑言自己的手机曾一度让媒体打爆。从9月21日开始的几次电话联系中,最初他总是自称很忙。在跟记者四五次电话接触后,雒小平坦言,顾虑缘于当地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造成的困扰。 2004年5月29日,雒小平首次驾驶私人飞机,至今成为古城咸阳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面对众多媒体的镜头,身穿黄色短袖T恤的雒小平当时的笑容很灿烂。 此后的烦恼却是他始料未及的。作为陕西当地劳模、政协委员和纳税大户,雒小平说自己没买飞机之前是“政府和老百姓都盯着,凡事都要做个表率”,买了飞机后,“大家看我的眼神跟原来不一样了,有人议论说‘买飞机的人该吃什么’”。雒小平自觉委屈,他自认为“还算随和”,在吃穿用上一直主张量力而行,却在“玩飞机”上摔了个不大不小的跟头。 雒小平2004年驾驶自己购买的直升机时,陕西当地媒体报道异彩纷呈,直线思维是“为富必不仁”,报道直指雒小平的飞机是找上海商人李林海借的,雒小平造势缘于公司经营不善,为套银行的贷款而出的一招良策。雒小平停在公司顶楼的直升机也经常被好事者“偷拍”。几个月后,风向忽变,雒小平在媒体报道中一跃成为“不受世俗羁绊并且时常妙招奇出,变化多端”的“最潇洒的生意人”。 一时间几乎没人相信雒小平购买私人飞机仅仅是出于单纯的热爱,新的烦恼又产生了,“我的公司经营非常稳定,没有欠钱,股票也没有跌价,后来税务局上门来查了七八次,也没有问题。我为什么不能买飞机?”在感受到这种前后自相矛盾的敌意和遭遇实际的麻烦后,雒小平对媒体的态度变成“北京、上海的好点,当地的干脆谁也不理”。 雒小平一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推动私人飞机产业发展,但他的飞行梦想却出于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一再搁浅;因为酷爱飞行,雒小平向记者透露近期还有再购机的打算,但低调显然是目前的上策。他的遭遇让人联想起5年之前上海的那场闹剧:一位神秘的上海女子李安利对媒体透露愿意私人以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价值60万美元的“雷神A36”型飞机,在媒体如潮水般报道了半年后,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2004年5月16日,上海民营企业家李林海成为第一个以私人名义注册购买,并凭私人驾驶执照办理飞行手续、完成私人飞行的内地公民。李林海购买的同样是罗宾逊R44—II型直升机,斥资400万元,每年至少还需要40万元维护费用。47岁的李林海在媒体的报道中是“低调的上海商人”,曾经是上海小有名气的篮球、摩托车赛车运动员的李林海因为购买私人飞机而为公众所关注。 上海航茂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从事航空器、汽车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2005年9月20日下午3时,记者拨通了李林海的电话,李林海称在开会,“最近太忙了,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婉言谢绝了采访。 李林海的低调做法并不鲜见,早在8年之前,远大集团CEO张跃就声明远大买飞机只是用来接送重要客户的。 此前的2002年,当“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坐着自己的“豪客800”商务机空降武汉时,武汉的商人着实眼热好一阵子。湖南黄龙洞旅游公司总经理叶文智和38岁的广西百色的平果亚洲铝业公司董事长刘孟军也分别以不同名义购买了一架法国“松鼠”和一架美国麦道MD600N轻型直升机。2005年9月8日晚10点半,雅虎酋长杨致远从美国坐了13个小时的私人飞机赶到杭州。而今年年初,当49岁的道远集团总裁裘德道乘坐价值6500万人民币的世界最先进公务机——“首相I型”来去自如时,私人飞机成了国人印象中顶级财富的一个符号。 以上几人,是记者查询到的向媒体公开姓名的几位中国私人飞机拥有者。 “我的财富是依靠我的智慧和辛勤汗水换来的,也依法纳税,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雒小平自己面临的处境有些困惑,“中国私人飞机产业需要热爱飞行的人来推动,我希望公众能用善意的态度接受我们的这种生活方式。但目前在中国,显然还没有一个能接受富人拥有私人飞机的社会环境。” 中国首家富豪私人飞机俱乐部 几年之前的长沙流行着一个说法,远大集团有一首《远大之歌》,据说每当张跃坐着自己的B7097,在云间追逐的时候,就会开心地哼唱《远大之歌》:“让我一生的时光,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我用一生的时光,追求远大的理想……” 从1996年开始,张跃就购买了两架赛斯纳“奖状”系列喷气公务机、一架贝尔直升机和三架赛斯纳172螺旋桨飞机,他在长沙黄花机场有自己的机库。这是民间流行的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私人飞机这种纯粹的飞行工具如今却成了中国富裕阶层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新兴富豪们更愿意用“爱好”来形容他们对私人飞行的迷恋。今年8月13日,一批富豪型的飞行发烧友在上海集结成一个俱乐部——前沿私人飞行总会,雒小平的朋友、上海航茂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老总李林海加入了这个飞行俱乐部,李林海最新的一个头衔是“前沿私人飞行总会经理”。 至今在大陆,雒小平所在的飞行俱乐部有十几个人,他们分布在各地,平均一到两个月结伴在全国各地起飞,有时也会结伴去香港飞行。 在接受《新民周刊》的采访中,雒小平称自己从小就喜欢机械,喜欢蹦极、飞车,2002年雒小平偶然跑到一个飞机制造厂,开始接触飞机,迷恋上飞行,通过飞行他结交了一帮朋友,“我不在乎上《福布斯》,也不在乎谁做中国私人飞机第一机主,我是这个圈子中的一员。”在雒小平看来,喜欢飞行“就像有些人爱吃稀饭,有些人爱吃牛肉面一样”,而且他的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均符合条件,他说自己以后可能会尝试跳伞和滑翔等高空运动。 9月22日,前沿私人飞行总会建立者、前沿控股集团副总裁金键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沿飞行俱乐部目前拥有会员近200名,近一半以上的人对私人飞机表示感兴趣,有兴趣也有时间学习飞行的,截至目前只有十几个人,今年6月份的前沿新会员50%是奔私人飞行去的,至今,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咨询电话。 根据金键介绍,前沿会员分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4个级别,侯爵会员的会内资产就必须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个人资产在1亿元以上。“人们之所以会选择这种购买飞机的方式,是因为它可以为自己提供安全、舒适的空中时光,同时确保隐私不受侵犯。” 为飞行发烧 天空近在咫尺,大地遥不可及,耳边风声呼啸,俯瞰脚下飞掠而过的田野、山川、溪流,飞机轻如一羽鸿毛…… “蓝天的感觉特别好,那么大的天随便飞在天上,我自由得跟鸟一样,鸟怎么飞,我就可以怎么飞。”飞行圆了雒小平的蓝天梦,平时在工作上不开心时,他就开着直升机在天上“玩”:“直升机是高科技的结晶,驾驶它能感受到速度的优越性,这种感觉只有自己体验了才知道。一玩就开心了。” 在一次练习海平面上的飞行中,雒小平追着一只海鸟飞了有20分钟,“它飞到哪我就跟到哪,结果把小鸟累得没劲儿,一头掉海里去了!” 李林海和雒小平的共同点是对飞行的狂热,但还有很多并非富豪的中国飞行发烧友,一些热爱飞行的年轻人参加通用飞行俱乐部过把瘾。2003年12月17日,适逢人类飞行的百年纪念日,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电视台的记者田威新身着大红色航空服,驾驶着自己购买的私人飞机——价值14.5万元的北航生产的“108蜜蜂3C”超轻型飞机,在简易的跑道上滑行了30米后,稳稳驾机升空。 2005年9月21日下午,43岁的田威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称自己是一只孤独的“自由鸟”,热爱蓝天,天气好、忙完工作时,他就会开着自己的飞机上天,“如果有人遇到困难、对生活绝望时,我一定要带他飞一圈,他肯定会重新热爱生活。” 拥有飞机几乎是田威新童年的梦想,“每次看到飞机在蓝天上画出一道道美丽的白线,自由飘逸,都非常羡慕,盼着有一天也能像那些飞行员一样自己驾机飞上天空,看看天是怎么样的,自己踏着的土地又是怎么样的。” 田威新对飞行成本是精打细算:飞一小时可预见成本6000元,另外,还要按照1:3的比例配上3个地勤人员,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自己琢磨飞机的维修保养,至今这架飞机“从头到尾每个螺丝钉都碰过,飞机有什么毛病能自己解决。” 而早在1998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广东潮阳农民张斗三在广州的自家天台成功地造出了飞机“斗强三号”。 “烧钱”的飞行 美国早在1978年就对私人飞机开放了3000米以下空域,现在全世界总共有私人飞机约31万架,其中约20万架在美国。而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大陆拥有私人飞行驾照者超过300人,私人飞机的总数约在70架左右。 有关学者称,中国现在有30万“千万富豪”。雒小平也曾对媒体表示,这项事业一旦在中国产业化,估计将有10万架私人飞机的市场潜力,他曾参加的一个全国房地产会议,到会的100多人个个都有这种能力。 但私人飞机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无疑还是一件奢侈品。据了解,目前国产轻型飞机中,最便宜的是田威新所驾驶的蜜蜂系列,价格在15万至32万元;南方多家航空俱乐部使用的赛斯纳飞机价格在100多万元。目前国内有十几家有从事私人飞机的培训机构,考飞机驾照的费用因机种的不同而不同,培训费用在3.5万元到15万不等。田威新所驾驶的蜜蜂飞机收费为3.5万,而美国塞斯纳飞机则为10多万元。 在广东白云通航公司雒小平训练了一个多月,花20万元考取驾照,接受的是美国产西科斯基300CB直升机的驾驶培训,40小时枯燥的理论培训加不少于45小时的实际上机飞行之后,通过中国民航总局指定考核,雒小平领取了私人驾驶执照,他说:“我是个喜欢玩的人,车也玩过了,飞机是比较大的玩具。” 由于国内的通用航空机场十分有限,停机费用及飞机起降费用都相对较高,一架私人飞机的用机和养机的费用每年最少需要40万元。例如,包括燃料、机务人员的工资、大修储备费用和各种损耗费用等。飞行就意味着“烧钱”,以雒小平和李林海驾驶的罗宾逊R44—II型直升机为例,每小时的飞行成本约为1000元,平均每日上天只飞一小时,一年养护费还要40万元。另外,飞机飞行大约40万—100万公里时要对发动机大修,费用在100多万元。 虽然目前考取飞行驾驶执照相对方便,但这个看似“私人”问题仍隶属公共层面。目前,我国8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由专门的部门管理。在规定的范围内飞行,必须完成几道程序:提前一天向有关方面报告飞行的时间,使飞行列入计划;飞行前的一到半个小时内要再向有关方面通过有线联络报告一次;飞机升空后,又要向航调和航管部门报告;等飞机完成飞行滑回机库,又要报告一次。 1996年8月国家民航总局允许进行“私人飞行执照”培训,1997年我国放开了对公民申请私人飞行驾照的限制,民航总局首次允许公民考取私人飞机驾照。就在当年,长沙远大购买了飞机,但张跃购买时中国还不允许个人以私人身份拥有飞机。 如今张跃已经拿到了直升机驾驶执照,有时候他会自己驾驶着直升机,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但这个过程却等了几年。2003年5月1日出台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才首次允许私人飞机上天。 这一年5月,李林海直接向国家民航总局提出了申请,但没有遇到过此类先例的民航总局为此专门派人到国外考察,在半年后回函同意李林海的申请。 同样,田威新花了两年时间为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了自己的飞行梦想。虽然政策已经有所松动,裘德道一般情况下仍需提前13天申报用机时间,毕竟开飞机不同于开宾利。河北霸州农民张国生在2003年11月花30万元买回一架解放—9动力滑翔机,但他只能在租用的一块250米长、10余米宽的耕地上起降他的蓝天梦。 承认“私人身份”并非意味着私人飞行的全面放开,尽管业界传闻民航内部对开放低空空域有争论,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未对私人飞机开放低空空域,大多数轻型飞机还不可能在低空自由飞行,而仅能在民航批准的几条航路上申请飞行。 除此以外,还有停机问题,在中国,专供私人飞机起降的机场不足10个。 “总不能每个人造一个私人机场来停飞机吧?别人门口停着小车,我的门口停着飞机,挺有意思的。”田威新笑起来,他只能把飞机的两翼拆掉,机身停放在小区院子里,为此他订做了专用篷布,以防飞机日晒雨淋。 目前,前沿私人飞行总会只有龙华机场、奉贤基地和天目湖基地3个起降点,前沿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早春表示,将计划3年内在长三角地区建造7个起降点。 青天难上终能上。中国的私人飞行者要想拥有自己的通用航空机场、足够的飞机和空域,显然还有一段路程。- 撰稿/贺莉丹(记者)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