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在木渎寻找乾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9:18 新民周刊

  小小木渎,竟如杭州一般,也有“十景”之说,还有乾隆六次驾临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

  撰稿/赵艳燕

  有人说木渎是评弹的“麦加”,学评弹的人都要去那里住上三年。这里是吴侬软
语的地道出处。予生也晚,神往木渎已久。日前木渎第六届旅游节开幕,笔者有幸恭逢盛会,追寻帝王曾眷顾的青山碧水,探寻“户户有绷架,家家会刺绣”的美妙传说。灵岩山下,八方来客无不微醺……

  地灵木渎

  小小的古镇木渎,竟如杭州一般,也有“十景”之说。木渎的树有500多年的古松、200多年的广玉兰和古银杏。乌镇的乌衣巷让人不禁追思儿时趣事,木渎的南街也有类似的“长弄堂”,从内到外几十米幽暗深长,街上古榆浓阴、老房连绵,韵味十足。木渎的桥已获古人赞美,清诗人吴溥赞山塘虹桥:“雨余霞绮落云间,绚作晴虹跨碧湾;好在红栏高处倚,举头无限夕阳山。”苏州的园林已扬名在外,但木渎的几处私家园林也别具匠心,从2000年以来,木渎镇先后修复并推出晚清政论家冯桂芬故居榜眼府第、晚清木渎富豪蔡少渔旧宅古松园、台湾

国民党政要严家淦故居严家花园、乾隆六次驾临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一位五次到过木渎的杂志编辑,每每谈起木渎总会激动:“来木渎,不可不去两处,一是严家花园,另外则是乾隆的行宫虹饮山房。”

  说木渎,也不可不说木渎历史上的繁华印记。《姑苏繁华图》应是关注苏州历史文化的人决不会忽视的一幅图画,此图由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宫廷画师徐扬绘制,其中木渎的画面占了近二分之一,画面上水运繁忙,米行、绸庄、银楼、当铺等,颇有《清明上河图》的一番神韵,正应验了一句话:“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

  人杰木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提到苏州,人们马上会想起苏绣,想起飞针走线的绣娘。

  苏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地处太湖之滨的古镇木渎作为苏绣的发源地,曾出现“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的繁荣景象,被誉为苏绣之乡。中国第一代苏绣艺术大师、清末“刺绣皇后”沈寿故里就在此地。在传统苏绣的滋养下,木渎走出了顾文霞、李娥英等第二代苏绣艺术大师。如今,又走出了第三代苏绣艺术大师姚建萍。2004年,木渎整合苏州本土文化资源,率先推出了包括绣娘、船娘、茶娘、花娘、织娘、歌娘等在内的“姑苏十二娘”崭新品牌,每一位吴娘都是吴地妇女的典型代表,浓缩了2500年精湛深厚的历史内涵。“姑苏十二娘”中,绣娘是最典型的代表。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并列中国四大名绣,是吴文化中华彩绚丽的组成部分。

  “当代绣娘”竞赛的作品展示更是让人突然眼前一亮,从栩栩如生的鱼儿嬉戏到“我欲乘风而去”的敦煌飞仙,每一件绣品都体现着苏州绣娘们的心灵手巧。

  木渎如今人才辈出,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深厚的人文底蕴。谈起冯桂芬故居“榜眼府第”,不得不想到冯桂芬其人。身为道光进士、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因不满清政府而隐退,在木渎筑园,他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改革、开放、谋自强的思想家。

  在这个“蟹肥菊瘦”的时刻,把酒当歌,闲庭信步于小镇木渎,洒一把都市英雄泪,去惆怅。

  就在今天,让我们一起在木渎寻找乾隆。-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