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能否经受“财富神话”考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2:49 新民周刊 | |||||||||
最近,胡润的财富榜把又一个创造中国式“财富神话”的人物——太平洋集团的严介和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其一 年内财产从15亿元猛增到125亿元的速度让人目瞪口呆。面对各种猜测,严介和十分坦然地说:我的交易都是阳光下的。 看不懂的人都以为我太平洋底下有个印钞机。 其实严介和的财富神话,并没有多少别人看不懂的秘密,无非是两手:一手就是所谓
通常的情况是:严介和一手从地方政府手里打包收购国企,为地方政府解除包袱,另一手从地方政府手里取得利润丰 厚的市政工程订单。更为根本的在于:严是通过垫资进行BT工程建设的。也就是地方政府即使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也 几乎可以不花钱进行市政和政绩工程建设!这就是为什么严可以自豪地说,他开出的条件是地方政府无法拒绝的。 严介和说重组国企是个不赚钱的买卖,“我收购的企业是没人要的”,而其90%利润来源的BT工程又要自己先行 垫资。但对于一个自有资金只有100多亿元,全国100多个BT项目同时进行的企业来说,其资金又从哪里来?但严介和 自有法宝,他的对策是帮助政府融资还钱,“很容易啊。政府的公司提出融资,我帮它担保,融来的钱还我;或者我的公司融 资,政府担保,但是负债和利息是政府的,融来的钱还给我。我们是相互支援,或者说和政府的合作是相互利用。”(《每日 经济新闻》10月25日)这才是“财富神话”的真正秘密。 所有的秘密就在这相互相担保上!在这个过程中,收购不赚钱的国企不仅仅是替地方政府分忧并从其手中拿到市政工 程订单,更重要的是,也许其收购的国企可以作为担保或者融资的重要砝码!其中的一些做法,让我的眼前晃着“格林柯尔系 ”顾雏军的影子。 从严介和的致富秘诀中,有人犀利地看到了我国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尴尬。在“发展”和政绩的冲动下,能够“帮助 政府融资还钱”的严介和俨然已经“喧宾夺主”,成为财政窘迫的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和“财神爷”。他们通过互相担保,源 源不断地把银行变成了提款机,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钱都迅速落入了太平洋系的“通天袋”里。这个过程,当届地方政府和严介 和是“双赢”,为此埋单的,是银行、地方百姓和下届、下下届地方政府。 在这里,我不想拷问严介和和地方政府,我想问的是:在类似的“财富神话”中,银行业能否经得起考验?算我乌鸦 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将来太平洋系步了“德隆系”和“格林柯尔系”的后尘,银行成了“替罪羊”,是否能说银行业 本身就是完全无辜的受害者?我们只要问一句:在现有的银行体制下,太平洋系和与之有相关交易的各地方政府,到底可以反 反复复地从银行贷到多少资金?不管在这个过程中以谁出面融资、以谁出面担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都是银行业必须 面临的重大课题。 有人算过一笔账:严介和手中掌握的2700亿元市政工程订单,相当于我国20个北方中等城市一年的GDP,意 味着中国1/10的城市都有严介和参与的基建工程。这绝对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数字。尤为可怕的是,如果工程订单这个 虚拟的财富可以作为担保和融资的实力证明,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太平洋系和地方政府都完全有可能倾向于“做大”订单, 且由于在地方政府融资过程中缺不了太平洋系的不遗余力,地方政府的市政工程留给严介和的利润空间完全有可能远高于市场 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所谓的BT工程必须有30%以上的自有资金,到了严介和手里实际上可能变得异常地低。但其最 终结果,是给银行和地方财政埋下了人们想象不到的巨额风险和隐患。撰稿/童大焕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