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长宋远方感言“科学发展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0:49 《小康》杂志 | |||||||||
“今天的政绩不能变成后代的包袱” 2003年,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小小的地级市——中国威海,却捧回了世界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当年全球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政府。就是在这一年,作为市长的宋远方成为媒体的聚焦点。
宋远方有着一种学者的睿智与敏捷。翻开他的履历,可以看到:他是从下乡知青到本科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以及后来远赴加拿大多伦多瑞尔松理工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工作,这样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位学者型官员的。 当宋远方与记者第一次面对面时,开场白风趣而幽默。作为威海的决策者之一,面对光环,宋远方言谈中那种冷静和立足长远的发展观,给人极大的启迪。 《小康》:目前,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地方发展的指导纲领,您作为地市级领导是否能谈谈自己的认识? 宋远方: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用不着多说。但关键是怎么样发展?我认为,无论是从爱国主义、还是从“国际主义”的角度看,我们都必须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这么说?从爱国主义看,我们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地大物“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石油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如果继续走粗放式发展的道路,我们今天的政绩就有可能变成后代的包袱,我们今天的发展就有可能以今后几代人的不发展作为代价,所以我们必须走节约化的发展道路;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周边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如果我们不转变增长方式,继续按照粗放式的方式发展,国际环境也不会允许。有的专家做了粗略的估算,如果按照目前粗放的增长,中国要达到美国现在的消费水平,消耗掉全世界的资源都不一定够。我们说发展是无止境的,资源是有限的,换成经济学的术语就是,人类欲望是无限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怎么处理这个矛盾,只有走节约化道路,否则国际关系肯定会逐渐紧张,和平崛起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中央强调科学发展观,总书记、总理也反复嘱咐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的原由就在于,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真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任,而不要让一代人的政绩成为几代人的包袱。 《小康》:那么,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不是就要以降低效率、不讲效益为代价呢? 宋远方:不对!我认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恰恰应该以“效益”为前提和基础。 我们搞节约型社会,不能以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或者降低工作效率为代价,这是不对的。我们只能在转变增长方式上采取措施,而现在的一些措施只是权宜之计。比如:前不久,我听一位刚从香港回来的朋友说,他乘坐的飞机在内地某国际机场着陆后,机场为了省电而不开行李转盘,让大家自己去找行李,这样确实是节电,但同时效率也没有了。实际上,我们建了路灯就是为了照明,建了公路就是为了跑车,闲置起来就是浪费,效益也就没有了。所以,权宜之后关键还是要调整增长方式。 《小康》:依照您刚才的解释,关键是要调整增长方式。但是,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始终都保持在百分之八以上,您怎么评价? 宋远方:大家都知道,发展离不开增长,但是增长绝不等于发展。进一步讲,GDP必要,但GDP不等于财富。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亚洲四小龙从欠发达到发达最长不到18年,最快13年;反过来说我们,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去年25年,年均增长9.5%,全国还有三千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什么原因?国外有的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虚假的,我认为增长是真实的,但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有经济增长无财富积累,确切说是重经济增长轻财富积累。 《小康》:那么,在您看来财富是什么? 宋远方:财富是需要积累的,只增长不积累是很难富起来的。举一个例子,今天雇一个人挖一条沟,付给他100美元,明天再雇一个人把这个沟填好并恢复原样,又付了100美元,结果GDP增加了200美元,而财富增长却为零。GDP是什么?GDP是在一定疆界内当年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在统计学上要有意义,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社会人是理性的,或至少绝大多数的人是理性的,不会去干那种挖沟、填沟的事情。否则GDP仅仅是个数字而已,它代表不了财富。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又干了多少挖沟、填沟的事儿;再想一想,我们的后人一定会比我们更聪明、更能干,如果他们到时候也把我们建的,而且是我们现在自认为是好的东西都拆了,那么中国将永远都富不了,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有很多理念要认真地考虑,必须拆的,没有办法,还得拆,关键是可拆可不拆的怎么办?应该很好地权衡。比如法国巴黎,几百年前的城市建设被保留下来,同八公里以外现代的新城区和谐地发展。再看看我们,拆不完啊!这说明,我们的城市规划理论还有问题,比如说,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举,如何并举?要认真研究。 回头来看,历史上我们走过许多弯路,但不能过多地苛责前人,更不能苛责历史,关键是怎样吸取经验教训,今后怎么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只能理性地少犯一点错,而不要犯多了。 《小康》:说到城市建设,您能否介绍一下威海市的情况? 宋远方:威海是胶东半岛最东端的一个地级市,有荣成、文登、乳山三个全国百强县,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陆地面积5689平方公里,人口248万。应该说,威海是一座古老、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说古老,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两次东巡威海,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1398年,明朝在这里设卫屯兵,取“威震海疆”之意,始称“威海卫”。1894年,著名的甲午海战在这里爆发。所以说,威海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说年轻,威海是1987年经国家批准设为地级市,建市18年来GDP年均增长18%,去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总量超过1000亿元,人均经济指标在山东省名列前茅。在经济发展中,威海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威海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即中心市区和县级市都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第一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群,2003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小康》:有学者指出未来经济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那么威海市将以什么样的战略举措来应对? 宋远方:威海的发展,除了大环境、改革开放和方方面面的支持外,我们在发展战略上主要打了两张牌,一张是环境牌、一张是开放牌。改革开放之前,威海是一个边陲小镇,没有大企大矿,也没有大院大所,没有好的公路,更没有铁路和机场,就是生态环境、地缘环境比较好,我们以此为契机扩大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展望未来,我们要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主要理念是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打好环境牌、开放牌,同时要补打一张科技和人才的牌。 在更高层次上打好环境牌,就是要全面优化我们的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在硬环境建设中,我们正在争创全国生态市,并在全市牢固树立“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的理念,即生态环境是我们从子孙后代借过来使用的,必须连同利息完好无损地还给我们的后代,而不允许破坏。再一个是交通基础设施,经国务院批准威海机场于今年3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山东省第四个国际机场,每天有两个航班飞往韩国。再一个是城市建设,作为硬环境,我们不是国际大都市,但我们要建设精品城市,把城市建设得小而特、小而精。 我们注重硬环境,同样重视软环境。简而言之,市场经济有三大基石——法制、竞争、诚信。首先是法制,我们建设法制威海,政府带头依法行政,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威海。再就是竞争,政府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都在同一个舞台上平等竞争。再就是信用环境,大家都知道,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但现在社会信用较为缺失,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包含文化大革命的负面影响。要重塑社会信用,政府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威海市在山东省较早地提出了建设诚信威海,现在已经搞了两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威海还有一个软环境就是“包容”。改革开放之前,威海是一个边远小镇,生活很安逸,环境也很好,开放之初老百姓都比较排外,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开放发展,现在的威海已成为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威海,希望各地的投资者、创业者、各类人才广聚威海。 同时要在更高层次上打好“开放”牌,不仅要对韩国开放,还要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不仅要强调对外,还要强调对内,现在浙江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到我们那里投资了。同时还要打好科技和人才牌,一切缺了人都是零。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木桶装水的容量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威海的发展要进一步上层次、上水平,“人才和科技”这块短板我们要尽快补长。-本刊记者 李智 文/图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