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争辩历来风波恶:胡适与蔡元培对红楼梦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7:59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旺达

  都说“文人喜欢辩论”,但围绕一部文学作品,几代文人前赴后继地“辩”了上百年的,也只有《红楼梦》了。

  纵观中国近代史,优秀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如蔡元培、鲁迅、陈独秀、胡适、沈从文、
茅盾等人,均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过红学领域内的思想运动,或单打独斗或群策群力,诞生了一大批的“红学斗士”。其中索隐派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蔡元培,而考据派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他们可谓“辩出”了风格、“辩出”了水平,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而且经久不衰……

  蔡胡之争

  著名红学家刘梦溪先生曾撰文指出,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楼梦》的研究作为开端的。对红学的研究又因胡适与蔡元培所持观点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有着“考证派”和“索隐派”之分。蔡胡之争又因有了各自“亲友团”的助阵,很快升级为“ 索隐派”与“考据派”之间的大辩论。

  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政治小说”的概念,并将《红楼梦》归属其中。蔡元培认为,《红楼梦》的主要人物都属于康熙时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由于恰逢五四时期,辛亥革命爆发时提出“反对满清”的激情还未退去,人们大多怀有“民族主义”的情怀,因此《石头记索隐》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不久后的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矛头直指他的上司蔡元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方法,认为校长和他的“亲友团”走错了路。胡适在考证中列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除了证明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做出其逝世后高鹗续写出了后40回的判断、还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结论。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次“考证”对“索隐”的打击是致命的。胡适把蔡元培从红学研究带头人的宝座上一棍子给闷了下来,带领“考据派”占领了主流红学研究的山头。

  “推翻索隐派”是胡适研究红学的目的之一,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建立新红学,提倡借助对作者和版本的考证,传播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主义的新思路。

  经历了短暂的沉寂之后,蔡元培于1927年借为他人写序的机会开始了反攻。他从姓名相关、意识有争、性格相似这三个角度出发,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指出分析作者和版本当然重要,但对于读者而言,最重要的却是故事情节。

  至于胡适所嘲笑的“猜谜”方法,蔡元培说中国文人历来就有猜谜的习惯,对作品所影射历史的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历来沿用的方法。蔡元培的这次反扑尽管没能“掐”死新红学,却让胡适“打击旧红学,推翻索隐派”的想法落了空,为红学领域长期地、持久地争辩埋下了伏笔。

  严格意义上来说,胡适对红学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他之前,所有围绕红学展开的研究都是索隐、比附和猜谜。胡适则重证据、讲推论,给了后来者一个进行科学研究的新起点,也使得对《红楼梦》的研究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对于胡适的新红学,鲁迅在其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几乎全盘采纳了胡的说法,而索隐派却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结论为笑柄,称胡适与他试图推翻的“索隐派”为“五十笑百步”。

  在当年蔡胡之争中,发生过很多趣事,如胡适为了树立考据派的地位,曾四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部书,就在他心灰意冷近乎绝望之时,蔡元培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胡适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今天看来,蔡元培的举动无异于给敌人送弹药。然而蔡元培此举却恰恰让后人从唾沫星子飞溅的间隙,窥见了早年中国知识分子高尚的品格。

  争论继续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争论中,上世纪50年代一封特殊的亲笔信,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使伟人关于研究《红楼梦》的心得,很快演变成对“胡适主观唯心主义论”的批判运动,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红楼梦》在全民范围的普及。

  此后,考据派在红学研究领域内的地位并未改变,至今仍占据主流的山头。考据派与索隐派之争也日渐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争论手法与老百姓在大街上吵架的情形颇为类似:完善自身说法的同时,揪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撒手。

  近年来,曹雪芹是否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成为“考据派”与“索隐派”争论的焦点,红学家余英时先生曾说:“就考据派和索隐派的研究成绩来看,我们(考据派)也承认,《红楼梦》的作者断归曹雪芹是一个到目前为止能使人心安理得的结论。”

  针对此说法,红学研究者陈林马上提出反驳:“这是对待疑难问题所采取的一种非常奇怪的、不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曹雪芹是作者’这一结论存在矛盾,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这个结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对这个结论感到‘心安理得 ’。”

  著名红学家朱淡文女士也曾以小说文本、“脂批”和乾嘉时期的文献记录作为证据,证明《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对此,陈林专门撰文进行反驳,他认为《红楼梦》一书著作权的真实情况正如红学高级“发烧友”程伟元当年记述过的那样:“《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纷争无休止

  尽管红学纷争每天都在上演,但碍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争执都局限在学术领域之内,并未出现过大规模语言冲突。直到近期作家刘心武连续站在央视讲坛“揭秘”,并推出两本畅销书之后,主流红学界对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的不满才接踵而来。

  面对高调推销“秦学”的刘心武,主流红学家蔡义江、孙玉明等人首先对“生编硬造”表示了“不屑”,接着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胡文彬也在媒体上直言刘心武的著作是“胡说八道”。这可谓是进入21世纪以来,“考据派”对“索隐派”的首次大规模“围剿”,刘心武则被归为“新索隐派”。

  然而有趣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中国主流红学代表人物”的周汝昌先生曾公开表示:“我就是一个新索隐派。”他说自己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一书是由文怀沙改过的名字,原来叫《证石头记》(或《红楼家史》)。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刘心武出版《红楼三钗》的时候,周汝昌就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是迄今唯一一位承认刘“班主任” 学术地位的主流红学家。

  代表“新索隐派”冲在最前面的大多是论坛上隐姓埋名的网友,在专业学者面前,这些驳斥更多是出于对“一群人围攻一个人”的打抱不平。缄默没几天的刘心武也终于出来回应红学家的批评,“我爱好《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走什么路是我自己的事,怎么会被这样‘叫停’呢?”

  他认为,蔡义江在“讨论《红楼梦》时,也应该平等待人。”并且这样回应胡文彬,“上央视《百家讲坛》,是我绝不能放弃的公民权利”。

  无论如何,新的“混战”才刚刚开始,也许这是好事,至少大众每天谈论的话题也颇具文化水平了,没准还能促使《红楼梦》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对于那些只看

漫画版本的新生代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恶补机会。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