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责任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4:41 中国新闻周刊 |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 [摘要] 要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企业利益相关人要共同参与企业内部治理,在我国固有的二元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基本上无限供给条件下,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非常困难,过低的劳工标准会影响我国的出口,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的条件。企业的社会参与不是去获得个人或者个别企业的好处,而是有益于整个社会,社会需要激励企业更多地参与社会的救助与建设。
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我们毕竟走过来了,而且走的比较顺利。随着制度改革释放的能量的耗尽,中国经济已经走向了常规增长的阶段。我们和国外的竞争可能就不仅仅是以前那种靠低工资的优势来竞争,现在可以提出让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 举一个例子来说,柬埔寨最近有一个政策,就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角度入手来吸引外资。因为在很多的发达国家要看产品的最终生产是不是符合一些国际标准,比如说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等等,柬埔寨的一个竞争策略就是提高这方面的标准,让国际公司直接到他们工厂里检查,想以此突破作为他们竞争力的一部分。所以,《中国新闻周刊》把这个题目定在“企业责任竞争力与公共责任机制”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转型基本完成,剩下的社会的转型还在进行中。社会转型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怎么在市场机制下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落实企业如何建立社会责任。现在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很多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工作条件低劣,员工培训缺失,企业环保意识下降,产品安全以及企业的内部治理等。可见我们社会的转型处在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我想今天谈企业社会责任,首先会集中讨论到以下这六个问题: 一,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基本上无限供给条件下与工人的工作待遇之间的矛盾怎么协调?我们要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其中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我们的劳动力的供给几乎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因为劳动力的谈判地位是极为低下的,如果你不干,后面可能有无数的人等着抢你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建立一种机制来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工作条件和基本的工资待遇,这的确在现实当中不容易找到平衡点的地方。 二,环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环保当然和经济增长中间在某些方面有冲突,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有些环境的恶化甚至造成很多老百姓的生计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探讨一下怎么样鼓励企业采用环保的生产技术,更加注重环保。 三,产品安全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一方面因为政府监管不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在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大家对产品安全所给予的权重也就比较低。所以我们需要在收入较低的状况下找到一个确实有效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安全。 四,促进企业的社会参与。一个社会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企业参政议政不是利用社会参与来获得他们个人或者个别企业的好处,而是对整个社会有益。要让企业担当起社会捐助、税收方面的责任,我们的一些机制也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慈善免税的问题,社会机制要激励企业更多地参与社会的救助。 五,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治理的关系。利益相关者包括工人,还包括公众,包括上下游的生产企业,所有这些企业利益相关人要共同地参与企业内部的治理。我们国家现在是不是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我们那些大公司是不是可以领先走向这一步,我们现在就可以展望。 六,如何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竞争战略,特别想听一下在座的企业界朋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实际上很低的劳工标准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出口。在发达国家消费者情愿不买使用着童工或用很低的劳工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者反对的声音会迫使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不来采购。我觉得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竞争战略,现在已经是时间了。 相关专题:新闻中国十一月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