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从魏珍到郝思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8:01 时代人物周报

  -熊培云

  在浙江台州打工的川籍妇女尤国英因为无钱支付医疗费,被家里人直接送进了殡仪馆。有关记者调查表明,这个可怜的女人当时是在还有救治希望的情形下,被家中至亲送往火葬场的。所幸,那一角寿衣没有掩住她眼角的泪水,这桩荒唐事终于被殡仪馆善良的工作人员发现,尤国英才得以火口余生。

  毫无疑问,针对这起涉及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事件,我们首要谴责的是中国今日社会保障体系的孱弱和社会救济途径的单一性。但是,如果我们停留于责备社会,而忽略当事人在该事件中所起的消极作用,显然,这种反思也是不全面,甚至也是不客观的。在人们热衷于讨论社会之恶时,我宁愿多花点心思去关心尤国英二十三岁的女儿魏珍的行为与思想。

  有媒体报道说,魏珍是通盘考虑到实在没钱支付母亲的医药费后才决定将她送到火葬场的。理由是在家等死和在火葬场等死都是一样的等死。我很能体悟到我们时代的这个荒诞逻辑。事实上,在我的家乡有许多人便是这样在床上等死的。

  然而,在我读到这个等死要等到火葬场的悲剧故事时,内心的震撼早已超越了怜悯。唾面自干的魏珍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另一位女性——美国经典?

  捌堵沂兰讶恕防锏闹魅斯滤技巍?

  无疑,《乱世佳人》是一部关乎人与土地的杰出电影,也是一部关乎苦难与担当的电影。在时代的不幸面前,郝思嘉因为心怀担当之信念变得强大无比。她曾经自私偏狭,在人情世故面前时常表现得弱不禁风,但是,在她被社会以及心爱的白瑞德一次次“抛弃”时,她也因此重获新生。

  影片中最令人震惊的场面莫过于郝思嘉亲自驾着马车穿越战火以及飘满雨水的河流,历经困苦周折回到了自己的陶乐庄园。看到荒废的田野和几近一无所有的家园,郝思嘉没有自暴自弃、因此沉沦,她站在旷野里,所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握紧拳头,肩负起整个家族的命运。

  写作此文,我无意教唆他人去犯罪。虽然在这段独白里有不少是身处乱世之中的激烈词语,有些行为或主张早已不见容于今日法制社会。但是,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斩钉截铁的誓言,我们发现,在万丈霞光之下,红土之上,昔日那位游手好闲、颐指气使,被男生们追逐的富家小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决不向命运屈服的新女性,一位在厄运面前既不抛弃自己,也决不抛弃家人的坚强的女性。

  只有个体强大,奋发有为,中国社会才会真正强大,社会救济或公民互救才会更见成效。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相信,从魏珍怎样到郝思嘉,暗合了一个国家自新自强的命运与征程。

  克隆一半章子怡

  -平客

  国人痛斥章子怡,觉得她不会演戏,脾气大,英语不好,经常丢丑。可这些缺点加在一起也敌不过她一条优点,八面玲珑。在我看来,一个女孩子克隆章子怡能得一半真传,已然受用终身了。要不怎么有人说,没办法,祖师爷赏她饭碗。当然,她那个饭碗金光灿灿的,可不是一般的饭碗。

  乖巧是首要利器。女子漂亮不漂亮是天生的,乖巧不乖巧可是需要修炼的。章子怡一步步抵达上流社会,没一些乖巧劲,是不可能在那些大场面里游刃有余的。这股子乖巧劲讲究三个字,稳、准、狠,刀刀见血,你可以没见过那些世面,但乖巧二字可以成为盾牌,让你不至于露怯。反而让那些久经沙场的贵人们心生怜惜。

  然后,你要有股子狠劲。把这股子狠劲绵密埋在乖巧里,机会别来,来了就别想跑。血本无归也要赌上一回,更何况人生哪能全盘皆输,总是有赔有赚,一旦上手,那本钱就到手了,演出就可以开始了!

  伶牙俐齿必不可少,这是语言天分,结合乖巧和那股子狠劲。天生就是绝顶公关高手,说话滴水不漏。人家说你英文太滥,千万别死要面子活受罪,坦率承认还能落个诚实的美名。说自己会努力,还能夺得勤奋的加分。何乐而不为?

  你要懂得如何与西方人打交道。如今这世界是全球化时代,连web都2.0了,做人也得开窍些。西方人认可了,不愁出口转内销。那就得明白西方人脑子里想什么,拿分之后,再来一句“我永远是北京人”也不迟。

  中国的传统美德不可或缺,要懂得尊重长辈。夸一句巩俐没什么损失,不仅不会显出自己的演技弱势,反而让旁人听了都舒服,这小丫头其实挺懂事的,演得如何也就没什么人较真了。

  这只是克隆章子怡工程的一半,这一半克隆成功了,你就齐活了。

  昆汀·布赫兹的背影

  -戴新伟

  去年的金马奖海报曝光时,媒体介绍说:……今年影展海报回归朴实恬静,海报由插画家陈炳旭设计,金马执委会无意间在报纸副刊发现他的插画作品,觉得他笔下梦幻与超现实的题材与电影的意境非常贴近云云。但是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文字而是海报,看到一个人夹着一截彩虹站在彩虹上的背影,像见到多年老友一样眼前一亮,心头也一亮,叫出的名字是布赫兹(Quint Buchholz),一个被很多人悄悄喜欢的德国插画家。

  如果在Google里搜索布赫兹,十之八九的相关内容来自台湾,这款金马奖海报未尝没有这种渊源。大陆最早出的一本布赫兹,也是从台湾引进的。就是这本作家版的《灵魂的出口》,布赫兹找了46位不同国籍的作家配文,他的插画细腻精准,总是灰色的雾蒙蒙的天空大量留白,而人物总是现出侧身或者背影——背影是最多的。这种安静、内敛并且神秘得有点诡异的风格一度让我出神,好像他的画正是给人出神用的。我记得每次翻看《灵魂的出口》,就会想起四川腹地的一所小学校,冬天四周都是白茫茫的雾气,学生在雾气里出现又消失,喧闹声和梧桐叶到处掉。那个从来不笑的班主任指着班级日志对我说:“天气怎么能填雾呢?你见过整天都是雾吗?”

  一定有整天都是雾的一天。看过布赫兹画的人会觉得他有一张画是为看的人画的,为他隐秘的记忆画的,至少我是如此。或者那些为他的画作配文的人也是,《灵魂的出口》里的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故事,“那些文字散发着博尔赫斯的味道”,当初给我推荐的人说。我最奇怪的不是这些画诡异但又纯粹透明,而是布赫兹这个德国画家的柔软,他的画一点也不沉重,一点也不刻板,轻得可以让人飞起来,可以让人立刻消失。布赫兹和我所喜欢的另外两个德国人伯尔和君特·格拉斯不一样,他既不像一块石头,也不像一件武器,他是一块海绵,你挤掉水分,还有空气。而我现在誓言旦旦地谈布赫兹,其实谈的全是他的背影,他只给我们看到背影。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