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财经时报:新矛盾新问题为经济提供发展新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20:12 财经时报

  作者:王建

  十一五期间,急需解决的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从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扩张中,获得经济增长的基本需求拉力,减缓投资和出口需求下降带来的负面效应

  笔者在本栏目的前两篇文章,讲到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四个因素,前两个是供给方面的问题,后两个是需求方面的问题,这四个因素又会互相交织与作用,而总的作用方向是可能极大压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

  由于缺乏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的转换能力,中国可能会出现生产过剩矛盾,而美元危机的出现,又使得通过增加出口来消减生产过剩矛盾希望渺茫。生产过剩矛盾的出现,还会使本轮投资高峰中从银行吸纳的大量贷款无法偿还,从而引发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并通过金融体系向全社会蔓延。

  经济增长率下降虽然会减少

能源与矿产品的进口需求,但由于达到了国际市场容量的边际,价格上涨幅度仍可能比较明显,并且由于制造业中的下游产业已经没有消化涨价的能力,开始向CPI指数中的非食品部分传导,而因为农业生产停滞和人口刚性增长,导致巨大的食品供求缺口和CPI指数上扬,结果就是“十一五”期间在中国很有可能发生“滞胀”。

  “滞胀”可能在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首先出现,特别是在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市,由于土地供应目前已极度稀缺,会导致新上项目增长停滞,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所获得的收入就会大量减少,通过土地抵押所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增长也会同样趋于停滞,因此,在这些地区会最早出现投资的“落潮”。这些省市又是粮食不能自给的地区和大量使用进口资源的地区,CPI指数的上涨也会首先在这些地区出现。

  此外,到今年6月中国银行系统的“存差”已达8.3万亿元,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本剩余。但是目前股指不断下跌,

房地产价格也在下跌,如果由于生产过剩矛盾使投资物质产业也发生障碍,这些剩余资本因为缺乏出路,就可能向海外大量流出。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各种经济矛盾集中爆发,很可能促使长期潜伏的各种社会矛盾也趋于尖锐。

  因为经济增长停滞,不仅“十一五”期间新增的数千万劳动力将无法顺利就业,原有的就业岗位也会出现萎缩;投资落潮将使数千万人的建筑业队伍没有出路;就业下降下岗增多导致居民收入普遍减少,又赶上物价上涨,民众中就会滋长出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对腐败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问题、利益集团化问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以及城乡、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方面的长期不满情绪就可能表面化,使社会稳定失去牢固的基础。

  描绘出以上前景似乎太悲观,但意识到各种风险的存在并有所准备,总比无意识、无准备要好。危机往往会提供新的改革与发展动力,在以上四因素中,最需要解决的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因为未来发生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最大,对中国经济造成的破坏也最大。

  而若能成功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中国就可以从居民主体的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扩张中,获得经济增长的基本需求拉力,即便投资和出口需求下降了也不怕,也为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未来5年,中国的外部资源供应问题,更多表现为进口资源价格上涨,但只要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不停,就有能力消化涨价因素,因为国际市场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由所有资源进口国分担,谁的经济增长快,谁的产业结构水平提升速度快,谁消化涨价的能力就强,就能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市场份额。

  至于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则会推动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更加朝向土地集约使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推动“大都市圈”的发展,因为只有采用“都市圈”模式才能最集约地使用土地。此外还会推动对城市已建成区的大规模再开发,就是将大量低层建筑推倒重建成高层建筑,大幅度提高城市的容积率,并结合产业升级,淘汰掉那些土地产出率低的工业与服务业项目。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会推动中国经济加快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十一五”成为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转型期。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