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了解巴渝文化有助于政府决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17:53 时代信报

  信报记者 杨冰/文

  在重庆市领导干部历史与文化讲座中,重庆工商大学熊笃教授是两个受邀的本土学者之一,作为重庆工商大学巴渝文化研究所的所长,熊笃教授对巴渝文化研究甚深,他主讲的内容是巴渝文化的特色及发展。

  叫巴渝文化

  并非因为重庆直辖

  原来的学者,在重庆仍然属于四川的时候,总说巴蜀文化,而现在又说巴渝文化,是不是因为重庆与四川在行政区划上分开了,就叫巴渝文化了?熊笃教授认为:“不是的,这因为渝与蜀有三个分别。”

  第一,从民族来源上讲,上古时期,民族分为三大类:中原、南蛮(苗蛮)、氐羌,巴人是苗蛮的后代,而蜀人是氐羌的后代。

  第二,从祖先上讲,巴人是伏羲的后裔,而蜀人是黄帝的后裔。

  第三,从图腾上讲,巴人的图腾是龙、蛇、虎,而蜀人是蚕丛。

  所以,称重庆文化为巴渝文化,并不是因为现在重庆直辖了,在历史上,巴蜀就曾有过九分九合。

  巴渝文化的特色

  在于军事、宗教和经济

  熊笃教授认为,巴渝文化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军事文化上,自古以来巴出将,蜀出相,这是因为巴教育落后,交通落后,而蜀教育发达。

  蜀出文豪,像司马相如、扬雄、王苞、“三苏”、李白,而重庆的武将自古有巴蔓子、秦良玉等,在明朝时巴地出了11个兵部尚书。

  自古在蜀割据的诸侯,大都看中川北的剑门天险和川东的三峡天险,江州(重庆)易守难攻,作为川东要塞尤为重要。在宋朝,重庆有钓鱼城等八大防御体系,如果没有宋朝钓鱼城抗元一战,宋朝将早亡30余年。

  除了军事文化,重庆最有特色的是宗教文化。中国的原始巫教就源自现在的重庆巫山县,巴人的一支——白虎巴人的祖先就是巫肦,曾在巫山创立巫子国。

  巫教的贡献不仅在宗教上,而且反映在医术上,例如朱砂,古人认为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这种药的用法就源自于巫教。

  重庆也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最早的道教流派五斗米教源自巴地,重庆也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较早传入的地方。

  经济发达是巴渝文化的第三个特点,在近代,1891年重庆开埠之后,

医院、现代化的工厂、学校、道路、航道等的建设,使重庆经济发展很快。

  抗战时蒋介石选择陪都原本定在西安,已经成立了西京筹委会,但是考察过后发现,重庆工业产值相当于西安的50倍,而成都还不如西安,于是将陪都定于重庆。

  重庆还产朱砂、桐油、大米、酒等物品,古时的巴乡酒非常出名,在战国时代,秦国与巴国进行交换,巴国一杯巴乡酒可以换秦国的一对玉环。

  重庆还产煤、稀有金属等资源,水资源和

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

  “只有了解巴渝文化的这些特征,才能够更好地决策。”熊笃说。

  吕进:

  如果只讲GDP

  没有文化怎么和谐

  信报记者 庞凡/文

  最近,西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吕进频频走进市内许多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会议室——这是今年8月23日,吕进在我市领导干部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主讲之后,引起的连锁反应。部分领导干部在听了吕进的讲座后,又把他请到自己所在的单位,请他再给单位的其他骨干讲课。

  除了教师身份外,吕进是中国知名诗评家,自成名之作《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后,他还先后著有《给新诗爱好者》、《吕进诗论选》等十余种书籍。

  8月23日,吕进在我市领导干部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上主讲的题目是《小康社会与文化修养》。“当时,想到讲这个题目是因为现在的领导干部大多数是理工科的,他们谈数据、谈理论,谈效益那是没话说的,可是谈到文化,谈到历史,就很欠缺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也比较少。”最近,吕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当时,吕进的讲座座无虚席,也没有人中途退场,效果出奇的好。讲座上,吕进认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方面的“硬件”与发达国家相差甚微,但在国民文化修养上却有很大的差距。“只谈生产力,只谈GDP,对数字敏感,文化方面等于零,这样怎么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

  吕进说:“一些领导干部的决策缺乏人文论证,究竟这个决策是否以人为本,对社会发展有何好处?这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修养。”

  吕进就此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比方说,现在建好的大礼堂前的广场,按我看一定是理工科人做出的决策吧。我们说广场一般有两类,一种是政治广场,一种是休闲广场,大礼堂广场的建筑风格有光亮的玻璃还有时尚的商业街区,与大礼堂本身浓郁的政治文化特色格格不入,它本应该是一个政治广场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决策时缺乏人文论证。”

  吕进认为,决策前有关专家介入的程度能反映出政府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如今文化氛围渐渐变得庸俗化、浅薄化,我支持搞市场经济,但反对搞市场社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