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大陆掌握两岸关系主动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4:21 环球时报 | |||||||||
作者 李义虎 以胡锦涛主席今年3月4日发表关于两岸关系的四点讲话为主要标志,中共中央在对台政策上进行了重大的战略性调整,而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现实效果。由于对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完全“以我为主”,我们抓住了两岸关系中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也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自信;对台政策的重心从“促统”调整到“遏独”,各项工作首先围绕遏制和反对“台独”这
对台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具有了更好的着力点。“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我们的一贯方针。今年,通过宣布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问题和开放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以及解决台商权益保障和台生在大陆就学待遇等问题,大陆方面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落到了实处,找到了着力点和突破口。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能会成为大陆方面与民间社会互动的历史杠杆。 两岸关系在政党交流领域出现了真正积极、活跃的局面。近年来,由于岛内分裂势力推行“法理台独”,两岸关系基本上是静止僵持,其中隐含着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大陆高层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在两岸关系中的主动作为,启动了两岸在党际政治领域交流的新局面。特别是,两岸之间开辟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台湾主要在野党之间的对话渠道,也开辟出了大陆有关方面与台湾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渠道。因此,在两岸关系仍然充满矛盾的同时,两岸政党交流的发展实际上突破了台湾当局的限制。 同样重要的是,通过设置奖惩机制,两岸关系中的报偿结构有了改变。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方面为“台独”划出了不可逾越的底线,明确规定在三种情形下大陆方面将不得不采取“非和平方式”;另一方面,该法也充分展现了大陆方面维护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高度诚意,其中以明细表的形式规定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措施与和平谈判的议题。这样,就在事实上形成了奖惩动态结合的报偿结构,可以说“该软的软,该硬的硬”,“软的更软,硬的更硬”。正由于在奖惩和软硬之间存在着一种“必要的张力”,对台政策增加了推行的力度并改变了两岸关系的脚本。这一做法也被某些台湾学者称为大陆因实力提升和自信心增强所采取的“可信服允诺策略”,并认为它将引导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 与此同时,台湾岛内政治开始趋于理性化。今年岛内政治的新变化表明台湾的主流民意是在维持现状中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这一点并未因陈水扁和“台独”势力刻意操弄“统独牌”、“族群牌”、“民粹牌”和“抹红牌”而发生撼动;相反,这些在过去为民进党所能熟练炒作的议题在政治现实中都大打折扣。在相当程度上,岛内政治开始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这不仅会影响到以选举为轴心的台湾政治运作,而且会影响到朝野关系和政党政治。 由于目前岛内“台独”势力并未放弃分裂主张,也没有停止分裂活动,所以反对“台独”的斗争仍然严峻、复杂。但是今年两岸关系中出现的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的新的积极因素,确实缓和了台海局势。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独家声明:《环球时报》独家供新浪网稿件,如需转载请获口头授权(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位)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