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土制毒品“面面儿”泛滥晋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9:42 民主与法制时报

  本报记者李慎波发自山西河津

  核心提示: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 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 刺鼻的药片味。

  “面面儿”显然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正是这种有害的物质竟然在山西乡宁出现了新的变种。这种黑黑的粉末 里据说是加入了鸦片,吸起来更香,售价自然也就提高了。

  河津曾经是“面面儿”的重灾区,但如今“面面儿”的普及和蔓延已经不仅仅是河津了。山西运城市下辖的稷山、万 荣两县,忻州市的五台县、繁峙两县以及临汾市的乡宁和吉县等几个县甚至陕西省的韩城市都有大面积吸食“面面儿”的情况 。

  像香烟一样普及

  吸食毒品在常人的理解中,应是一件既奢侈又害人的事情。一般人一听到毒品两个字都会有所警觉,即便是那些经常 吸毒的“隐君子”们也不会在公开的场合去吸食。

  然而,在山西省运城地区,一种叫“面面儿”的毒品却获得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认可和泛滥。

  “每逢红白喜丧,主人便拿出一大包“面面儿”让村人吸食分享。有远客上门,也用这个款待。”2005年12月 27日,山西河津市小粱乡的一位村民向《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证实。在当地一些乡村,全家老小以及亲朋好友团团围坐, 一张锡纸、几根吸筒,大家一起吞云吐雾,悠哉乐哉,已成为了当地群众见怪不怪的一道奇异风景。

  “在我们这里,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儿!”村民老吴说。

  2005年12月27日,在当地的一些宾馆和饭馆里,记者发现有些客人刚走后的房间或桌子上时而会有一堆锡箔 留下。服务员告诉记者,这就是人们吸“面面”用的。

  “面面儿”的吸食在当地已经达到了像香烟一样普及的程度。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面面儿”又叫安钠咖,学名苯甲酸钠咖啡因,是由苯甲酸 钠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其中咖啡因起兴奋神经作用,苯甲酸钠起助溶作用以帮助人体吸收。安纳咖作为 兴奋型的精神药品,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抑制以及麻醉药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等症,它通过兴奋中枢神经调节大脑 皮层的活动。安纳咖还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长期使用安纳咖除了会产生药物耐受性,需要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外,也有与咖 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因此也是受管制的精神药品,属于国务院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非法 制造、贩卖安纳咖同样构成制造、贩卖毒品罪。

  可在山西运城地区的河津市、稷山县、万荣的一些地区,安钠咖这种毒品,一二十元钱就可以买到香烟盒那么大的一 块。吸毒工具则是一个纸卷的吸筒,废弃烟盒的一张锡纸,外加一个廉价的打火机或者一截点燃的烛头,就可以完成吸毒的整 个过程。

  而吸食毒品的耗费钱财,竟然比抽普通香烟的费用还要经济实惠得多。当地群众甚至拿它当作待人接物的礼品。

  “一斤‘面面儿’只有100多块钱,就可以抽上一年的时间,比抽烟还划算!我们这儿很多人都吸这个。”河津市 赵家庄乡的一位中年村民这样向记者介绍。

  这位村民指着家中饭桌上一个塑料匣子对记者说:“面面儿就放在里面,你可以试试,不会上瘾的。”

  见记者犹豫,另一位当地的向导老李,向记者做起了示范。他熟练地打开匣子,找出一张锡纸,然后从一个纸包里分 出一点白色的粉末。这就是“面面儿”了。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拿起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 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他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

  由来与流变

  在河津市的门户网站专门介绍河津本地风俗习惯的一页,在题为《禁忌陋习》的一节里,吸毒与冥婚、溺女婴、迷信 几项被列为当地的几大陋习。

  据史载,“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后,河津始有种植与吸食鸦片者。民国八年(1919)境内共发烟案 139起。民国十二年(1923)曾查获鸦片烟土616两。次年,总吸食人数达1955人。”日军侵占河津后,又带来 “料面”、“金丹”,被害者愈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布禁毒令,打击毒品贩子,加强改造、教育吸毒者, 此后30年间未有吸毒者。80年代后,又有少数人吸食安钠咖粉等兴奋剂药品,虽政府广泛宣传其危害性,并采取多种措施 ,仍有少数人留恋此物。90年代中后期,贩毒、吸毒现象禁而不绝,还有少数人吸食海洛因”。

  从这些记述中我们似乎能够依稀发现“面面儿”这种毒品之所以在当地盛行的历史脉络。

  当地人对“面面儿”由来的解释似乎佐证了上面资料的真实性。

  河津市赵家庄乡派出所所长宁英奎告诉记者,从公安方面的资料来看,当地吸食“面面儿”的最早时间可能要上溯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疯狂的时候应该是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国家的相关法津还未将安钠咖、咖啡因等列入毒品行列。

  “最开始可能是从矿上开始流行起来的,大约是七十年代吧。当时矿上工人下井前都吸这个,说吸这个提神。后来就 慢慢传开了,八十年代后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抽这个东西。”当地的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此种毒品首先被河津煤矿的一些工人所吸食。毒品的初级合成以“安钠咖”“吗啉呱”和某 些维生素粉混合而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为更方便地吸食,贩毒者便将其熬成了膏剂,制块后晾干以供吸毒者吸食。也有制 成绒状或片型的,有的还在里面搀和了罂粟壳之类的东西招徕吸毒者。曾经瘾性不大的“面面儿”,在暴利的影响下逐渐向更 高一级的毒品靠拢。现在,河津市那种不加“大烟”的“面面儿”吸引力逐渐变小,而临汾市乡宁县等地新出现的加了罂粟壳 之类成分的“黑面面儿”似乎更受欢迎。而山西省繁峙县的“面面儿”(当地又称料面),据查还兑了海洛因。

  一位乡宁县的大车司机毫不掩饰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那边基本不抽河津的‘面面儿’,我们乡宁这边的多好,加 了婴粟壳的抽着要香得多”。

  一位熟悉“面面儿”历史的乡宁县知情者似乎更加感叹于抽“面面儿”方式的大大“进步”:“八十年代的时候,哪 有气体打火机呀,锡纸也不像现在那么好找。我的一个亲戚当时怎么吸呢?那时只能用煤油灯,但煤油味太大。没办法他就把 布条用浆糊粘在一起晒干了,切成小片,然后再找一块光洁的铜片。每次吸时把油灯点着,把‘面面儿’放在铜片上,把布片 点燃,用那个火烤就不会有油烟味了。”

  “在长达数年的吸毒过程中,吸毒的工具与式样也层出不穷,花样迭出,有自制的、专制的,也有随意卷个纸筒的。 有什么也不用,直接吸入口中的,还有的吸毒者异想天开,口中噙上一口水,吸起来咕噜咕噜作响,像抽水烟一样在水中过滤 的。”这位人士说。

  事实上,从铜片到锡纸,从煤油灯到气体打火机,吸食与方式的多样、方便更加推动了“面面儿”的蔓延。

  这种蔓延后果是令人震惊的。河津公安局的一份官方报告称,河津曾经是“面面儿”的重灾区。

  事实上,“面面儿”的普及和蔓延已经不仅仅是河津一地。记者从另一份资料看到,如今山西运城市下辖的稷山、万 荣两县,忻州市的五台、繁峙两县以及临汾市的乡宁和吉县等几个县甚至陕西省的韩城市都有大面积吸食“面面儿”的情况。 群众性的吸食毒品“安钠咖”,蔚然成风,已达到了为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吸食毒品“安 钠咖”的行列。又随着煤矿打工者在全国各地的频繁交流往返,此种毒品正在形成泛滥之势向全国范围内蔓延。

  毒品的制售通道

  尽管安钠咖类的毒品价格不能与可卡因、海洛因以及鸦片等常规毒品相提并论,一千克的安钠咖类毒品的价格甚至连 一克海洛因的价格都不到,只有200元左右。但由于它广泛被接受和便宜,贩卖这类毒品的利润同样不可小觑。

  一位曾经从事这个行当的当事人向记者透露,贩毒者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的各大制药厂购得“安钠咖”,成吨地从 外地贩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当地的吸毒者。各制毒售毒的二道贩子,也千方百计地从中牟取暴利。

  销售毒品以村为基本网点,大村三至五家,小村一至二家,如果毒品制作的品质好,销售覆盖面积可达十几个村子。

  当地公安部门虽有几次相当规模打击行动,却也屡禁不止,一度势头减弱之后,又再度死灰复燃。

  2004年9月27日,晋城市泽州县查获一起贩卖咖啡因重大案件,缴获毒品咖啡因200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 4名。

  2004年11月6日,忻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破获一起贩卖兽用安钠咖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缴获安钠咖针 剂4920支,合计19680克,毒资7200元。

  2005年1月2日,大同市左云县店湾镇派出所破获一起特大贩卖安钠咖案件,当场查获安钠咖注射液800公斤 。

  同年4月23日,运城市万荣县公安局交警和禁毒民警联手查获从河南贩运山西省的咖啡因369公斤。截至200 5年11月,仅山西省境内查获的咖啡因就有1100.214公斤、安钠咖896.928公斤……

  据资料显示,山西省运城、临汾、朔州、忻州、长治、晋城等这些地区的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小药店非法提 供、销售精神药品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个别乡镇卫生院甚至拿精神药品当礼品送人,少则两三盒,多则四五十盒。在朔州的城 区、忻州的五台、定襄、原平等地的许多小卖铺、小商店,小摊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销售安钠咖、强痛定等精神药品的现象。 一些贩毒分子也乘机大肆进行贩运。

  来自官方的一份报告显示,山西省的很多咖啡因毒品除了从当地医药部门套购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河南洛阳、三门 峡、平顶山等地,还有来自内蒙古等地的。而贩毒者也形成了从发货带货到收货一条龙的贩运渠道。在风声紧的情况下,山西 当地的毒贩甚至购买原料土法加工。2004年12月4日,河津公安局禁毒大队在赵家庄乡樊家庄村成功端掉一制毒窝点, 当场缴获咖啡因成品及半成品250公斤,查扣大量制毒用原料、配剂和设备工具。而犯罪嫌疑人杨森俊就是用茶碱等原料来 制作咖啡因的。

  治理与困惑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境西南,运城地区西北隅,西临黄河与陕西相望。这里是唐将薛仁贵的故里。城西北12公里黄河 峡中的禹门口,原称龙门,传为大禹所凿。相传这里就是“鲤鱼跃龙门”的所在。河津矿产资源有煤、铁、石灰石、硫铁、铝 矾粘土等,煤储量达7亿吨左右,且品质优良。工业有煤炭、机械、化工、化肥、炼铁、耐火料和水泥、纺织等。位于大禹门 口附近的山西铝厂是中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之一。目前,河津依然是山西省为数不多的全国百强县。

  河津的富裕在山西省人所共知,当地人引以为豪。但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河津的毒品泛滥,尤其是“面面儿 ”这类咖啡因毒品的普及。在当地政府及公安部门甚至省市、国家禁毒部门的视线里,河津的毒品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挠头的 问题。而“毒品重灾区”这样的字眼也经常会出现在官方的相关报告里。

  李旭晨,河津市公安局缉毒大队队长,做了多年的禁毒工作。李旭晨向记者表示:“由于安钠咖、咖啡因等精麻药品 价格低,成瘾性不明显,所以就出现了当地很多人对其危害认识不够,长年来吸食咖啡因毒品的情况。这些人多是农民和社会 闲杂人员。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毒品就如同吸烟一样对人不会构成太大的危害,致使新吸毒的人数不断增加。”

  随着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及1997年新《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山西省也在 全省各地实行了创建“无毒社区”等一系列的工作,打击毒品的力度也不断增大。咖啡因毒品的吸食和贩卖活动似乎没有以前 那么猖獗。

  但种种原因却依然使咖啡因、安钠咖类的精神麻醉类药品有着很大的市场。虽然很多地区对医药部门以及易制毒化工 企业进行了普查,并登记造册,但药品的非正常流通渠道依然没有被堵死。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他的一位朋友很轻松地就从 医院里买了两箱“吗啉呱”。而吗啉呱却是制作咖啡因类毒品的重要原料。“管制不严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位知情者说。

  而另一些问题也成了公安部门打击、治理咖啡因类毒品的困惑。在山西省河津公安局一份官方的汇报中称,毒品鉴定 耗时长、耗资大;实行短期集中教育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对涉毒的老弱病残者难于处理以及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麻醉药品 的管理缺少法律依据,成了阻碍当前禁毒工作的困难所在。而这几个方面尤其适用于咖啡因类毒品的禁反工作。

  同类的问题,在山西省各地的禁毒工作中多少都有反映。繁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李云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 示:繁峙县的禁毒工作十分严峻,但是经费和警力的不足,使我们打击起来力不从心。

  记者从《山西省禁毒条例》看到,该《条例》的第十三条规定,对非法吸食安钠咖、咖啡因、麻黄碱等精神麻醉药品 的,公安机关可以实行短期集中教育。面对这样的规定,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感觉难于操作,短期的时间到底应多长,集中又 应该如何进行,费用怎么解决?

  而近年来许多地方的毒品犯罪出现的老弱病残化的特点,更是让公安部门头痛。许多应该依法进行刑事拘留的,送往 看守所关押时,看守所因被关押人有病或年龄过大拒绝关押,而只能采取取保审或监视居住措施。

  在这些人中,繁峙县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毒贩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同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中“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的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 规定”的规定,更是让人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去监督。

  因而,在当地有很多因贩卖咖啡因等精神麻醉药品的毒贩,因0为法律的漏洞,交过罚款或短期拘留后又重操旧业。 而2004年曝出的涉及全国十几个省达18吨的中国咖啡因毒品第一大案更向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如何遏制这种被日 常化、风俗化的毒品的贩卖与吸食,应该成为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大议题。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