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广东云浮市长郑利平:再造云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7:57 《决策》杂志

  -本刊特约记者 曾繁旭发自广州

  “布道者”的角色

  1999年5月,郑利平来到云浮,在这个广东西部的山区城市任市长。此前一年,他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毕业,获公共政策及管理硕士(MPA)学位。

  在云浮人眼里,这位海归市长非常有个性,他住公寓,吃食堂,经常加班。据他身边工作人员说,为了赶时间他常常让司机“开快车”。他对秘书很严厉,在云浮6年多的时间里,他更换过五任秘书。

  郑利平刚到云浮的时候,人们这样议论:“是个人才,可这样先进的观念符合云浮的情况吗?”。今天议论都已平息,郑利平用六年时间,实现了云浮的“系统工程改造”。

  六年中,郑利平扮演了一个改革家和“布道者”的角色,他喜欢滔滔不绝地讲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他工作中的一部分时间,用于让周边的人理解和接受他的想法。在郑利平看来,政府手中的公权力本来就是老百姓的,只是委托了政府去履行公共职能。政府要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也是他每次大会小会都要强调的内容。

  “政府工作属于公共事务,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不仅是经济指标,不仅是GDP的增长,而应该更看重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郑利平这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工作,他说,“政府的职责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而对经济的干预过多,恰恰是产生腐败的一个根源。”所以他反对过多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而针对行政垄断、政府职能转换、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政府评议、医疗、教育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他反对形式主义。他曾说“工作做好了就是先进”。有一次,记者问他,“焦裕禄和孔繁森的精神,对你们这些年轻的市长来讲,有没有激励作用?”他回答,“作为一种精神,或者一种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值得学习和弘扬,但有一点,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变了,如果简单地学他怎么做,那是很机械的,也很不切合实际。”

  回首哈佛政府管理学院的教育,郑利平说,“学到的只是基本的理念和思维,要结合实际,没有现成方法。”

  塑造有限政府

  郑利平推动的系统工程再造,就是要把一个全能政府改造为有限政府。

  2001年,郑利平提出“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4月4日,云浮市公用事业局下属的环卫管理处、园林管理处、市政维修管理处、人民广场管理处被撤销,301名职工被解除

劳动合同。其中的环卫处有261人,包括卫生监管员30多人,这些人大多是官太太,他们上班被称为“逛街”。

  按照改革方案,4个处的职工自由组合,成立非公有的经济实体,优先竞标城区公用事业服务项目。但两年“优惠期”后,所有项目将推向社会公开竞投。

  作为市长的郑利平反复向这些职工说明,“改革是为了云浮更好的明天”,他希望职工们相信,政府会以负责任的方式对待他们。然而,261名被辞退的清洁工中有40名工人到市政府上访。2002年,86个环卫工人向省中院和高院提出诉讼,状告市公用事业局“非法裁人”。

  这一切,给郑利平带来了压力,而党委当时也有不同意见。但他并未因此动摇改革的决心。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四个处被撤销后,工人由原来的301人减为194人。但效率反而更高,城市管理成本降低了25%。

  2003年,时任市长的郑利平,推动了另一个“限制政府”的改革———政府评议:由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对政府部门进行评分和排名。对倒数前三名实行末位淘汰,或者批评处分。结果,倒数第一名是工商局,此外国税局、交警和供电局,也都排名靠后。这些部门在政府大会上遭到点名批评。“听说排在后面的几个市直单位负责人如坐针毡、直冒冷汗。评议活动后,各部门都制定了整改方案,机关作风大大好转。”郑利平说。

  “改革任务最重的是能否打破行政垄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行政垄断被群众称为‘越穷越见鬼’,由于经济总量少,政府部门运作不规范和公共事业经费不足,一些部门便凭借行政权力进行寻租,造成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垄断,破坏公平竞争,阻碍市场经济发展。”

  在引进外来投资的时候,云浮就曾因此付出代价。一项实际开支只要2万元的工程,享有垄断权力的单位竟要价30万,投资商知道中间有猫腻,被迫移师他处。

  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任市长的郑利平授命市法制局起草限制行政垄断的规章。2001年10月份,国内首部反行政垄断规章《关于制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部门和行业非法垄断经营的暂行规定》出台,明确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外,市内一切工程,物资采购,服务项目,向全社会放开。

  在执行这个规定时,郑利平非常强硬。连续几年,这个规定列入市委市政府的督促检查重点项目。市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一个镇政府都曾因违规操作而被通报批评和处分。

  个人转型

  2004年6月底,郑利平的职务由市长过渡到市委书记。改革的方向随着发生变动。

  “郑是个强势的人。原来他当市长,是强势政府。现在他当市委书记,则是强势党委。但是目前改革的对象变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政府职能的时候过去了,郑进入一个党务的改革时代。他必须有更多的理性和谨慎。”一位云浮官员这样理解。

  现在,郑的施政风格变得低调。原来,他常接受媒体采访,现在则不愿过多接触媒体。他说,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理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的工作中,郑对于自己的角色转换非常清晰。有时他到地方调研,有关部门向他请求资金援助,他回答,“这个事情你应该找市长。我已经不在政府工作,不宜直接许诺开支方面的事情。”

  一些中层的实干派人士,期望郑能推进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因为,他一直表现出赏罚分明。他曾让纪委调查自己的司机,也曾把自己提拔的官员,调换到更次要的位置。

  “应该说,基层也不是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探索。在允许的空间范围内,做一些探索。改一改、试一试。”

  “会不会有风险呢?”记者问。郑利平哈哈大笑,“有三点我觉得很重要:第一,某些不能改变的潜规则,不要介入。第二,正确看待自己。第三,心态要好。”-

  (作者为《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