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中俄关系达到史上最高水平 我专家欣赏普京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1:42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许瑛、实习记者伍欣报道

  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发展达到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最高水平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接下来的2007年将是俄罗斯的“中国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北方邻国俄罗斯正走得越来越近。

  新年一开始的1月3日,新华社就报道说,俄罗斯副外长阿列克谢耶夫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发展达到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最高水平

  中俄“国家年”规格很高

  就在不久前,新任的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首次以副总理身份率代表团来到了中国。2005年11月14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改组政府后,刚刚将他从总统办公厅主任升任为第一副总理。

  受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俄“国家年”活动中方组委会主席吴仪邀请,同时兼任俄方组委会主席的梅德韦杰夫,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就相互举办“国家年”活动及双边关系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双方对“国家年”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仅从双方组委会主席的级别来看,和中法文化年就不同。中法文化年,中方主席是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法国主席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让-皮埃尔·昂格鲁米。

  “中俄国家年的内涵和中法文化年(2003—2004)是有差别的。国家年是综合性、总体的活动,涉及贸易、科学、技术、投资、教育、卫生、两军合作等各个领域。”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家年活动会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过去一年两国关系高潮迭起

  拉佐夫说,俄中政治关系在各个层面上进展得“非常好”。两国元首一年中四次会晤,两国总理举行了第十次会晤,两国议会之间互访频繁。

  2005年6月,中俄两国外长互换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标志着中俄边界问题从此得到彻底解决。现在,双方专家正在协商开展边界地段的勘界工作。勘界工作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全部完成。

  7月1日,正在俄罗斯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普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就如何建立21世纪国际新秩序共同提出了12点主张。

  8月18日至25日,中俄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两国首次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年,中俄两国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发展得很快。预计200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达到290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

  从事务性接触走向机制性合作

  “中俄两国高层和事务层的接触从非机制性走向机制性,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和沟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研究室主任陆钢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05年,两国之间建立了实质上的新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已经启动的两国战略安全磋商机制等。唐家璇国务委员率领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率代表团访北京,都是通过两国元首决定建立的专门沟通渠道。

  “通过这个渠道,俄中就双边、多边的关键性安全问题开展实质性对话。现在,两国现有合作机制有新的增加,各专业分委会数量增加至15个,这些分委会覆盖中俄合作的各个关键性领域。今年,这种合作机制运转非常有效。”拉佐夫说。

  不久前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证明了双方的关系已是经得住考验的。事故发生后,中俄双方沟通合作渠道畅通,共同争取把污染可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陆钢认为:“松花江事件处理得非常好。”

  十年战略协作伙伴结出果实

  2006年是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的第十年。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底叶利钦总统访华,双方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实现了两国关系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访俄,双方签署了第二个《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再次访华,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了第三个《中俄联合声明》,双方正式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而从1997年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到2005年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国际战略观日益接近。

  2005年7月5日,中、俄共同参加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要求西方势力从中亚撤军。

  “中俄双方配合非常好。中亚地区发生颜色革命,使原有的地区秩序受到冲击,上海合作组织起到了稳定地区的作用。中俄在上合的合作,表明两国不再局限于双边事务的互动,同时形成某种价值观上的判断。不是我们的利益是什么,而是我们认为应该追求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陆钢说。

  “我们在谈到人类的处世价值的时候,总是提到西方的民主、人权。这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其他层面的处世价值是被西方所忽略的,譬如‘上海精神’里提到的一些元素,现在中俄正在用行动向人们宣示这种价值观。”

  2001年6月15日,随着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宣布成立,体现这一组织宗旨的“上海精神”被首次明确提出,这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未来,在“上海精神”基础上对新价值观内涵的丰富将是中俄需要面对的挑战。

  中国专家欣赏“普京路线”

  两个大国越走越近,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和猜测。然而,“当今世界的潮流就是发展,中国也好,其他国家也好,都希望与各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复旦大学俄罗斯中心主任赵华胜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而且俄罗斯应该也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周边的稳定因素,对俄罗斯来说也是稳定的因素。”

  专家们认为,在国际事务、周边安全和能源供给等方面,中国需要和俄罗斯合作。

  “对于俄罗斯来讲,中国是俄罗斯从地缘战略考虑可以抗衡或者抵御美欧东进战略的协作伙伴。俄罗斯现在的繁荣主要靠油,实际的国际战略环境非常恶劣。欧洲在整合成一个整体,美国不能对俄罗斯直接发生影响,但是可以通过欧洲,这点他们是一致的。同时,美国也开发了新战场,那就是中亚和中东。两边地缘战略的挤压,对俄罗斯影响非常大,俄希望和中国合作抵消这样的压力。”陆钢说,“但是最关键的一点,中国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良师益友。”

  “在普京自2004年进入第二任期后,为实现GDP翻两番奠定基础是其治国方略的核心目标。普京强调,俄罗斯外交应为实现‘提升经济竞争力、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全民族任务’服务。因而通过强化中俄合作以稳定东部环境、搭乘亚太经济快车、促进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发展也是俄罗斯既定的战略选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冯玉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正在进行的改革,标志着普京开始正式运用中国的发展经验。9月16日,俄罗斯著名政论家特列季亚科夫在官方媒体《俄罗斯报》上发表文章《普京的选择就是俄罗斯的选择》,他认为,普京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标志着普京要全面摒弃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设计的发展模式,学习中国发展模式。

  另一名俄罗斯学者斯特罗卡尼在俄《政权》周刊上说,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经验,在普京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斯特罗卡尼认为,普京提出的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做法就是从邓小平理论中得到启发的。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中国学习苏联,而现在,中国的经济腾飞给了俄罗斯很多启示。

  2002年12月3日,普京在

北京大学做演讲。普京说,他的两个女儿在学习中国武术,其中一个还开始学习汉语。

  2008年,普京的任期将满。不管普京是去还是留,赵华胜认为,俄罗斯的制度应该是延续的,政治制度体系应该不会因为一个人而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个会由俄罗斯的宪法框架来约束。

  “最主要的是,受普京路线影响的人进入俄罗斯的决策层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陆钢说。(本文原标题为中国和俄罗斯越走越近)

 [1] [2] [下一页]

  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