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央视《经济半小时》创新论坛:周厚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4:00 央视《经济半小时》

  央视《经济半小时》12月13日播出《创新论坛(七)》,以下为节目内容。

  周厚健

  海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自主“信芯”重组科龙

  2005年6月26日,海信在北京发布了用五年时间埋头自主研发的“hiview信芯”,并在随后成功大批量整机应用。“hiview信芯”意味着一颗真正的彩电“中国芯”的诞生,是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年产7000多万台中国彩电数字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就此结束”。

  2005年9月9日,海信集团与科龙公司签署了巨额收购协议,随后派出了经营团队,注入巨资,迅速启动科龙的生产与销售工作,随着科龙的全面复苏,海信集团在产能和销售规模以及整体竞争力上实现了大幅度跨跃。

  创新风暴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演讲录

  周厚健海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

  演讲时间:2005年12月9日

  主持人:李雨霏

  神秘嘉宾:刘姝威

  编导:詹丽清景延

  主持人:“新锐与尖峰对话,激情和智慧碰撞”,欢迎来到CCTV《经济半小时》的特别节目——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论坛。

  今天我们是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充满了纯粹的中式风格,古香古色,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开展一场有关创新的论坛,也可以说是这次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来北大之前,我早就有所耳闻,好多到北大演讲的人是无法全身而退的,可以说北大是演讲者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演讲者的滑铁卢。但是我对今天的演讲者充满信心,我相信它会为我们今天下午的创新论坛添上精彩的一笔,因为在这位演讲者的身上最不缺乏的就是信心。

  现在就让我们有请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先生,有请。

  你好,周先生。

  我们看到在座的各位观众也好,媒体的记者朋友也好,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你来到我们今天的创新论坛。在你上场之前,我们已经通过一个短片了解到评委推荐你成为今年年度经济人物的理由,我们也了解到今年在你带领下海信创造的奇迹,我们大家更想了解一下有关你个人的一些信息。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我了解到的你来介绍一下可以吗?

  周厚健:可以。

  主持人:周厚健先生是一个和海有不解之缘的人,周先生是烟台人,从小在海边长大,喜欢在海边散步,喜欢洗海水澡,现在带领一个带有“海”字的集团做企业。除了我刚才说的这几个海字之外,你身上还有没有和“海”字沾边的东西?

  周厚健:很多人认为,山东人喝酒有海量。但是我不能喝,对不起。

  主持人:真的吗?但是从面相来看,周先生是不是有点自谦了?希望在座的朋友或者我本人有机会能领教一下周先生到底是不是有海量。

  周先生,实际上刚才通过这个短片之后,我们了解了海信集团近几年来发展的一些历程,开始的时候我也提到,来到我们北大演讲台的人,很多人是充满了兴奋感,但是同时面对底下观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一些压力。我不知道你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是什么样的心情?

  周厚健:应该讲,很高兴也很荣幸。

  主持人:你没有压力吗?

  周厚健:真要讲实话,是没有压力。

  主持人:真的?山东好汉的气魄!

  我们了解到,在你的带领下,海信经过了四年的执著和坚持,打造了中国民族家电的“第一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芯片让你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是同时也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说它掀开了民族家电史的第一页。在你研发芯片的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的非议,别人提出了很多异议,而且经历了不少挫折,是什么让你坚持了下来,坚持了四年之久?

  周厚健:我认为海信是不能够甘心永远落在别人后头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核心技术,把产品的前端技术真正掌握到手。

  主持人:技术是企业长期生存下去并且发展起来的关键,是吗?

  周厚健:是的。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海信成功研发了中国彩电的“第一颗芯”,第一颗跳动的心脏。但是对中国的观众来说,它到底意味着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现场请在座的观众和周先生——这颗“芯”的主人一起来感受一下区别,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请现场工作人员搬上两台电视,大家做一个测试,看看两台电视有什么区别。我把题目告诉大家,两台电视惟一的区别就是里面的芯片不同,一台是国外的芯片,另外一台是海信生产的芯片。一会儿工作人员把电视打开之后,看看两台电视,同样的信号会不会有什么区别,请观众朋友通过看这两台电视分辨一下哪个是外国芯,哪个是中国芯。现场的人当中,惟一知道正确答案的应该是我,连周厚健先生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大家都可以自己来猜一猜哪一台是用了外国芯,哪一台用了中国芯。

  现在看到了吗?感觉怎么样?能看出有什么区别吗?

  现场学生:从画面感觉上,看不太清楚,但是从下面的字幕上看得出来,左边这个电视字幕非常清晰,右边的模糊一点,所以我个人感觉,左边应该是中国芯,“海信芯”,右边是外国芯,谢谢。

  主持人:你不用问周总,他也不知道,他也在猜,只有我知道,还有哪位愿意发表意见?

  现场学生:我看到前面的画面,左侧显示器的颜色比较亮一点,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我们的中国芯。

  主持人:还有吗?

  看来大家对中国芯充满了信心,都认为在画面上质量更好一些。

  下面这位观众离得远一些,看看从他的角度看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现场学生:左边这个电视稍微清晰一点,下面的字我看不清楚,刚才那位先生提示了一下,我也看了一下,下面的字比右侧清晰了一点。不过我没有看就知道右边是中国的,因为它个大。我也猜测,外国的虽然没有中国的这个好,但是这台外国牌子和芯片的电视肯定是目前市场上不太好的东西,我可以这么断定,它首先不是大名牌的,而且不是名牌当中最好的东西,要不然海信不会跟它这么比。

  主持人:这是对测试公平提出质疑了。这边不管是不是海信芯,但是的确稍微占了点优势,个儿稍微大了点。其实两个电视除了边框有一点大小差别之外,其他的性能和指标都没有任何区别的,先把这个答案告诉大家。

  现场学生:我觉得是右边那台。

  主持人:他的意见完全不同,为什么呢?

  现场学生:右边那台色彩还原性和左边那台有明显的区别,我觉得右边这台字幕的颜色白,比左边的要白。而且,右边的这台色彩的还原以及柔和的程度要比左边的好一点。

  主持人:所以你觉得右边的那个好?

  现场学生:对。

  主持人:这就跟刚才那位小伙子提出的完全不同了,他觉得是左边的好,因为各个性能指标上好。这位小伙子又说右边的好。大家可能各持己见,大家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关注是色彩,有的觉得这个看得更清晰。我想问一下周先生,你刚才也看过了,你能不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你觉得到底哪个是我们的中国芯,海信会具备什么样的水准?

  周厚健:实际嘛,真是看不出来。因为我们是用测试卡来测试,如果用肉眼来看,即使是一些专业人士也看不出来这两台到底有什么区别。我现在很难看出,即使能看出来,也不应该是电路本身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周厚健先生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概念,如果完全凭我们肉眼直接看的话,是很难分辨芯片实际的性能。那么可能我们看到稍微有一些差别,是因为电视系统本身的区别。

  周厚健:对,系统本身的问题,而且这两台电视机是一样大的屏幕,都是29英寸的。

  主持人:那么,在同样的情况之下,大家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和猜测,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我再问一遍,大家认为哪个是中国芯?

  尽管周先生认为肉眼很难分辨的,但是大家还是认为是左边吗?

  真理是掌握在左边的手中的。左边这台电视机采用的就是海信生产的芯片,大家可能感觉到清晰度更好一点。

  周先生,你的解释跟大家目前的直观感受不一样,包括你以前做的科学测试,海信生产的芯片和国外引进的芯片在技术指标上和性能上已经没有差别了,是这样吗?

  周厚健:是这样的。

  主持人:这是你四年来取得的成果,是你期望的吗?

  周厚健:这是一个起码的标准,我希望海信的比国外的还要好,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主持人:你实现海信生产出第一颗中国芯用了四年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海信生产的比国外的还要好,你预计得花多少时间?

  周厚健:我们下一个芯片预计在2006年推出,这个系统芯片从规模上、功能和性能上都能超过外国的芯片。

  主持人:也就是说还有一年的时间。你能打保票说,2006年一定能实现吗?

  周厚健:我们努力在这一年实现。这款新研发芯片的测试实验预计在2006年6月份,如果一次成功的话,6月份就成了。如果10次才测试成功的话,可能就要超过2006年了。

  主持人:我们和周总一起等待,希望2006年的时候,大家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个就是海信的中国芯。

  今天主角是周先生,他将给我们带来创新故事的演讲。我们知道,周先生想得非常周到,带来了很多海信的小的宣传册和礼物,听说还带来了全新的投影仪,是吗?

  周厚健:不是投影仪,是电视。

  主持人:我听说这台电视是具有最新技术的产品,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周厚健:这个产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的总书记把它作为国礼送给了苏联参加二战的老战士,是今年总书记到俄罗斯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带过去的,所以它是一个国礼的产品,我想把这个产品留给我们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

  我希望,大家看到这台电视就能想到海信。(掌声)

  主持人:没问题,海信的标志在这里明明白白的标着,大家看到这台电视肯定就会想到海信。

  本来我想让周先生到最后再把这个包袱抖出来的,没想到周先生现在就说了。没关系,到最后的时候,我们再请周先生重新宣布一下,本来想请周先生介绍一下电视的型号、功能等等。

  论坛马上就要开始。我想,对于新技术的创新,周先生是有独特的体会和感触,接下来把时间留给周厚健先生,请他给我们讲述创新的故事。

  有请。

  周厚健:先和大家道歉,我今天感冒很厉害。

  各位老师、同学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能站在北大的讲台上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很高兴、很荣幸。在我参加这个交流以前,我特意在集团的网上检索了一下海信员工的毕业学校,最后我看到,海信拥有北大的毕业生不足20人,只占我们员工总数的千分之一,太低了,我感觉到这说明海信还不够优秀,说明海信的影响力还不够。

  今天我的演讲中可能要大量讲到海信,或许有褒扬自己的嫌疑,如果我讲多了,请大家理解,这是海信对各位发出的盛情邀请。

  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海信的情况。

  海信是一个以家电、通信和信息产业为主业的公司,技术立企是海信最重要的战略。海信在技术拉动下,经营规模迅速增长,估计到今年的12月31日,我们的销售收入能达到300多亿元。

  先讲今年对海信很重要的两件事情,并通过这两件事情说明一下海信是怎样做的,技术对海信的影响力是怎么样的。

  一个是今年6月份,我们通过了信息产业部为我们的芯片做的技术鉴定,海信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晰度图像处理芯片,这个芯片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我们成功实现了自主研发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这个芯片的成功,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中国每年彩电的年产量是7000万台,去年是7300万台,这7000万台电视机没有一片核心芯片是中国人自己的。随着海信这个芯片的诞生,这个历史到此结束了,中国的彩电有了中国自己的芯片。

  随后我们又成功研发并且成功鉴定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冰箱控制技术——矢量变频,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变频控制技术,此前中国是没有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海信又成为中国的惟一。

  应该讲,这两项技术的完成,标志着海信或者说标志着中国这个行业的自主创新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打破了在这些技术上外国人长期垄断的格局。

  第二件事,海信平板电视,包括PDP(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有率、销售量占有率率先超过了国外的品牌。在海信占有第一位之前,一直是国外品牌占有第一位,并且将中国品牌远远落下。海信平板电视打破了此前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并连续在14个月当中保持了占有率第一位。这些事情都是今年实现的,但是这些工作都不是今年一年做的,这些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下面讲一下技术立企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

  从历史来看,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上,中国错过了太多的时间。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这种氛围,有这种环境,但是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我们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我们无法发挥这种后发优势的经济理论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只能关起门自己搞,因此我们错过了很长时间。

  改革开放以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只知道引进,忘掉了我们应该自主研发。我记得在1987年的时候,全国一片引进之风的时候,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有一位处长,后来是电子工业部的科技司的司长,他叫徐继成,这位同志很痛心、很担心地跟我讲了一句话:“中国人怎么了?中国人怎么只知道引进了,怎么忘记了还能自主开发了?”这句话对我的刺激是非常强烈的。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一句话,实际上这种认识,这种内在的冲动本身是存在的,我当时就想,我们的企业绝对不能走这一步。

  实际上,中国很多的企业正是因为持续这样走下去而步入了困境,甚至是倒闭关门了。过去工业口有一句话,叫“不上项目是等死,上项目是找死”。找死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只知道引进,没有研发能力,最后引进的结果,引进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落后,从而引进的设备、引进的厂房都变成企业的负担,因此上项目实际上是找死。

  今天回头看,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证明,中国工业用市场换技术而获取技术溢出的这种善良的初衷并没有实现。

  所以,中国沦为全世界加工车间的风险的祸根早就种下了。今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中国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际上,目前我们中国有很多企业有很大的生产规模,但是它只能加工,不能制造。加工和制造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加工是有人给我图纸,我按照图纸做出来。制造是从这个产品的诞生就能够设计它,然后把它再设计成一个产品,制造出来。中国很快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理由我认为并不充分。温总理在一年以前去海信的时候特别跟我们讲了这个观点,说中国现在至多是一个加工厂,而不是一个制造厂。

  1990年我在去美国考察的时候,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芯片(集成电路)的设计对电子产业的支撑作用,因此回来以后我热血沸腾地和当时的电子工业部的张强副部长讲道,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搞自己的芯片。但当时由于海信太弱小,我们的人力、财力、技术基础都不具备自主开发芯片的条件,所以这个梦做了十年。但它给我的强烈冲击始终没有磨灭,直到1999年我们决定上芯片的时候,仍然是当年那种强烈冲击作用的结果。

  讲了这些背景,只是想说明我们对技术的认识由来已久,但是它绝不是海信走技术立企这条道路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中国企业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在技术上差距太大,却要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因此技术成了我们跨出国门的巨大障碍,这个门坎我们不突破的话,在中国的市场上,在中国自己家门前,我们完全可能被他们挤出竞争舞台。所以,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是海信技术企业战略的第一个原因。第二这本身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专门搞市场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讲,市场经济的最终主宰是技术竞争,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规律的反映,不是是否能理解和见仁见智的问题,是必须做好的问题。我们看到了国外很多巨头们斥巨资或在做研发的投入,或者在购买技术,原因也就在此。

  实际上,技术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在于,技术的投入不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这也是国际巨头们加倍热衷的原因。

  下面,我想以家电为例,进一步看一下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靠着迅速的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迅速成为家电大国。目前全球60%的家电最终产品产自中国,但是这仅仅是数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技术含量的百分比。从制造业的经济总量来看,日本每年是9110亿美元,中国是3825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简单的数字总量比较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组装国,而我们越来越掉以轻心的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国际制造业的中心地位。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同为制造大国,但是在很多日本电子企业眼中,我们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但却是可以轻易摧垮的对手。

  我把2004年11月25日《日经产业新闻》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跟大家讲一下,《日经产业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经济报纸,而且搞财经的人、搞企业的人,每天早晨必买此报。这篇文章写道:“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厂家逐渐从日本厂家手中夺回了庞大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纷纷把手伸向了低价的中国制造的普及品。但是随着普及期的结束以及购买替换阶段的开始,中国消费者纷纷把目标投向了价格虽高但质量好、功能好的日本产品,中国厂家拿手的应付性附加功能、大幅度降价、附加赠送等优势,已经蒙蔽不了中国消费者,中国厂家对此理解迟钝。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厂家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了无法向开发及研究调转资金,消费者开始摒弃质量不高的中国品牌,把目光转向了价格虽高但质量好的日本品牌。”这就是日本媒体对未来中国的看法。

  为什么这么看呢?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创新的能力。而且这个媒体的看法绝对不是哪个记者、哪个编辑的看法,而是日本全体企业的看法。对七家日本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日本企业整体认为,中国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良好控制能力只能是充当生产上的合作伙伴,而绝对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挑战力量。在调查中,日企对中国家电企业比较文明的说法是,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甚至连自主开发都谈不上,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只是用日本的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加工而已。而某些日本企业蔑视性的评价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根据市场行情购买成型技术或进行技术辅助性开发,实际是一些水果贩子,需要什么水果就包装什么水果,什么好卖就卖什么。”韩国管理学会的会长朴成辅说:“我访问了40多家跨国公司人员,50%以上都认为,中国的优势在未来必然会消失。”我讲的这两段话绝不是为了要挑起什么民族仇恨,这两段话我经常在海信讲,而且我讲了很多很多次,反复讲,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广大员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大企业和中国一流大学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国家责任感。而树立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知耻,要知道我们的落后。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客观地说,日本人对中国企业的评价本身基本反映了行业的现状和事实。放大到整个国家,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在第7位,经济总额在世界上排第3位,可是我们的创造力只排到第28位,自主创新力的薄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这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这就是我要讲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立企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下面通过我们“信芯”的突破谈一下海信。

  “信芯”是我们给这个芯片起的名字。作为本土生长的民族企业,现在海信已经知耻了,而且正在行动中后勇。五年以前,鉴于企业前途的危机,我们想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我们很果断地组织了一支青年人队伍并派往上海,开始了芯片的研发。应该讲,这个研发是非常艰苦的征程。大家知道,芯片被人们称作电子信息产业的心脏,有人计算过,一块钱的芯片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十块钱的增值,芯片具有如此大的产业拉动效益,所以经常在专业的文章上我们看到把它叫做“工业粮食”,工业上必须用的东西。

  然而,中国的“心脏”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大概差了十年以上。以彩电为例,中国有68家彩电生产厂,7000万台的年产量,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的芯片。这个芯片用在彩电上,到底它影响彩电的什么?实际上,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你就决定不了彩电的性能,决定不了彩电的功能,也决定不了彩电内部电路的层次,从而你是没有决定产品的权力的,更找不到你产品的差异化。刚才我讲的这些,都是由集成电路来决定的,没有这个集成电路,你永远是跟着别人走的,别人出一个芯片系统,你就要跟着做一个与之配套的产品方案。所以中国年产7000多万台彩电,实际上没有自己说了算的产品,因为你没有芯片。因此,掌握技术,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产品走差异化道路,这是任何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也是海信五年前立志做好我们高清数字视频处理芯片的原因。

  我们历经了16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寂寞与枯燥,实际上这是非常寂寞,非常枯燥的(我后面还要讲,这种能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是海信芯片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五年看不到头的极度挑战,我们这支令人敬佩的研究团队,在一个小小的集成板上成功做成了200多万个电路,700多万个晶体管,把这个电路完成了,并且很快批量生产了。五年对一个人来讲,是漫长的,是最出成绩的阶段,所以创新是很艰苦的事情。

  下面,就我们的感受和同学们探讨一下一个共勉的话题。芯片是我们十几个很优秀的年轻人用了五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而且他们受到了很高的嘉奖。我想,他们的成功对在座的各位一定有很多的启发。我认为他们的成功,除了企业创造的条件,除了他们的技术基础,还有两点,可能比企业创造条件和技术基础更重要的。一个是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五年前,我们把他们封闭在上海开发的时候,这个团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几乎是在科技的荒漠上开采。但是最后,这批年轻人凭着他们的热情,凭着他们的激情,凭着他们追求事业的满腔热忱,他们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们做成了。

  现在我们这批年轻人在第一代芯片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以后,马上就开始了第二代的开发。他们跟我讲了一句话,我是很感动的。他们说:“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国的芯片会在世界的芯片技术上无可匹敌。”当然,这是他们的豪言,但是这反映了他们的激情,我认为就是这种激情激励他们渡过了这五年,并且取得了成就。

  前不久,中央台热播《亮剑》,评论很多,主要是讲共和国培养的一个将军,他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他却是一个常胜将军,总能把仗打赢,总能把事做好。最后归结为什么呢?实际上归结为我们心中总在呼唤,或者我们心目中都需要一种精神,就是果断出手,勇往直前,把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以我的理解,从这个角度讲,这种精神,这种激情,有时候是比专业、比知识更重要。而且,他们成功以后,大家发现,有的人未必脑袋多聪明,未必知识面多宽,但是他总能把事做好。什么原因呢?是共性原因,他们都有《亮剑》的精神,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这个片子,非常有启发。

  第二,青年人要踏实,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事,这对青年人来说是非常难的事情。大家想一想,五年的时间,这个团队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呢?他们在做一件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工作成果,结果又很可能是失败的事情,但是他们认准了这种做法的意义,因此他们耐得住寂寞,不仅仅耐住了专业上的寂寞,也耐住了社会上各种诱惑,社会上各种利益、娱乐的诱惑。最后他们踏踏实实地做了五年,把这个芯片做出来了。我认为,他们的挑战首先是和寂寞挑战,首先是和这种枯燥挑战,甚至是极度的寂寞,极度的枯燥。我认为,我们民族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同学们需要这种精神。应该讲,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商品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做到这一点就越来越困难。恰恰在实际工作中,要出成绩的话,耐得住寂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要讲人生规划,企业也是这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我讲,人生也是一场战略规划,年轻人一定要戒浮躁,戒急功近利。如果企业眼光短浅,鼠目寸光,实际是在透支未来,人也是这样。

  如果各位能够养成这种踏实、扎实的作风,培育自己的资本,资本是长期回报的,这就是厚积薄发。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的校训,而海信是“海纳百川,信诚无限”。我们是另外一方面的包容,希望各位加盟海信,希望在未来的海信能出现更多北大学子。谢谢各位。

  主持人: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了周厚健先生的精彩演讲。周先生已经把一份礼物留给了北大,我也代表北大的师生对周先生献上一份温暖,这是中国造的板蓝根冲剂。

  刚才我们听到周先生有关海信创新故事的演讲,我体会到周先生有非常浓的技术情结,可能在周先生的理念当中企业的发展是技术为先。对于周先生的这些理念我没有资格去做评价,不过我还知道周先生还有一个情结,在这里也给大家透露一下,周先生有一个高考情结,每年高考的时候,周先生都要做一份高考题看一看自己的成绩怎么样。

  我想,到目前为止,周厚健先生应该是全国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一位考生吧,不知道周先生是不是有这样的习惯?

  周厚健:可以肯定讲,后面几年年年都考不上。

  主持人:因为题目越来越难了是吗?

  周厚健:对。

  主持人:我手里拿的是今年的一份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题,我的成绩就不向大家透露了,这个考试题你看过吗?

  周厚健:没有。

  主持人:理科的看过吗?

  周厚健:理科看过了。

  主持人:当时成绩如何?

  周厚健:很差。

  主持人:听说你的小孩儿今年也参加高考?

  周厚健:对。

  主持人:你的成绩跟他相比呢?

  周厚健:我肯定不如他,因为他考上了,我没有考上。

  主持人:我们特别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高考的情结呢?

  周厚健:实际上没有什么为什么,完全是一种爱好。我是1978年考的高考,1978年以前,中国建国以后的考题我都做过了,而且我当时考的成绩非常好。我想,我一定能来北大,最后阴差阳错我没有来。此后,我就年年做高考题,一直做到1987年,最后工作太忙就放下了,而且一放下就退化了,所以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完全是为了爱好,不是为了解题了。

  主持人:形成了习惯啊。但是你做完了高考题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我今年参加高考一样能考上北大”的感觉吗?

  周厚健:越来越差,每年考的学校从好的到差的,一直到考不上大学。

  主持人:呵呵,周先生非常实在,你做这个也是为了放松吧?

  周厚健:也是为了放松。

  主持人:所以各人都有一些不同的爱好。一般人可能看到高考题就晕了,我想,能够通过高考的人都很了不起,特别是能坐到北大的这个讲堂里的人更是了不起。

  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北大的师生学子了,今天你们走到这里,坐在这里听周先生的演讲,一定非常希望有机会和周先生现场面对面地交流。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有同学举起手来了。这样,女士优先好不好?先请这位女士吧。你有什么问题问周先生?

  提问者:我也是来自山东,你是山东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我想问刚才你赠送的电视机,是不是用的海信的芯片?

  周厚健:这个机型的芯片在信芯出来以前就有了。

  提问者:海信芯片第二代什么时候出来?

  周厚健:如果一次成功,2006年6月份就可以拿出来了,如果10次才成功,可能就要2006年以后了。

  提问者:主持人、周先生好。我想问一个问题,经常听到国内的经济学家说,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的老总缺乏那种走向世界的观念,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大了,作为国内的企业家代表之一,我想问一下,贵公司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战略构想?你们公司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以及其他创新,使我们的国有企业或者说使我们国内的企业更快、更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

  周厚健:首先,作为我们处的这个产业,不进入国际市场,不是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问题。第二,怎样往里进,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认为,要进入国际市场的话,如果仅仅以产量打进去,可能你的经济代价和品牌代价都比较大。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是用产品战略往里进,我们希望我们出去的产品档次稍微高一些,因此我们仍然在技术方面做很大的投入和突破。事实证明,效果是不错的,我认为,在海信的国际化战略中,现在不是渠道的问题,主要是产品问题,当高端产品出口量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技术战略将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提问者:主持人,周总,你们好。我想问一个问题,技术的载体是人,海信集团这么重视技术,它是如何在公司中体现人的价值的呢?谢谢。

  周厚健:你讲得很对,技术的载体是人,只有人的潜力发挥好,技术才可能做好。海信是一个国有企业,但是海信是在中国最早打破平均分配大锅饭制度的国有企业,这一点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我们首先用激励机制,当然激励机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有很多方面。我们首先用激励机制打破了这种分配制度,从而激励了我们技术人员的斗志。由于长期的这种管理,形成了企业文化氛围,文化是通过管理积淀起来的,通过这种作用,又反作用于我们的员工。现在海信的技术立企战略能够贯彻下去的最大原因是这些年我们始终把形成氛围的工作做得很好,现在自上而下都有这种共识,这样才能把技术立企战略从企业最上层到最基层,层层贯彻到位。

  提问者:如果说你们这么重视技术人员的话,那么技术人员和你的工资谁高呢?

  周厚健:技术人员和我的工资比较,是我高,我想你不会怀疑这是错误的吧?

  我再补充一句,中国很多技术人员工资确实很低,但海信不是这样,海信技术人员是单独通道,可以上升到比其他管理人员高得多的数额,我们设计的通道是可以达到副总裁的收入。

  主持人:看来海信对在座的各位很有吸引力。

  提问者:感谢主持人和周总。我是光华管理学院的MBA学生,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刚才主持人在前面做了一个演示,把两台电视进行比较,一个是海信的,一个是国外的品牌。在产品的同质化过程中,其实产品质量已经不是特别有区别了,可能品牌更重要一些。在我们看来,大家对品牌的认可,在亚洲三个国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东芝,然后想到的是三星,之后才想到咱们海信。那么,海信的世界品牌之路是怎么样走的呢?请周总介绍一下。第二个问题,接那个同学问的,前50年,我们国企和跨国公司的竞争是在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方面的竞争,但是未来10年呢?未来20年呢?竞争可能在人才方面。现在IBM、沃尔玛等等不少跨国公司到北大清华招人,好些人都已经进去了,他们的人才储备可能比国企更领先一步。周总,你的海信是怎么样把北大同学和清华同学吸引到你那儿去,你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谢谢。

  周厚健:你提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我前面已经回答了一半,怎么国际化的问题,刚才这位同学已经提过了。关于另一半,我不是很同意你的理解,这也是见仁见智。你是把品牌和技术分开谈,我认为不是这样,一个品牌需要内涵,什么是品牌?品牌是占有消费者信任资源的财富,怎么占有他的信任资源呢?消费者对品牌的最基本的属性、性能和质量要有一种感受,对这个品牌的评价,丝毫不是这个品牌在你头脑中有多高的迷信,仅仅是可知度而已。可知度有什么影响呢?你知道它有多么强烈,正负效应都有影响。对品牌的影响来说,最重要的是美誉度。

  关于第二个问题,人才的战略。实际上做任何事情,人才都是第一位的。我很同意共产党的鼻祖马克思讲的话,他说实际资本是不增值的,只有人才增值,资本增值是掩盖了对剩余劳动的剥削。现在我们提得很明确,资本本身不增值,实际上是人才增值。至于怎么样让北大学生去海信,首先我要标榜,然后让大家爱它。我认为主要是激励机制,我标榜的过程中,大家能看到,海信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在现在的企业当中是比较好的,并且是比较稳定的。海信有一万人,本科以上有四千多人,硕士以上的有四百多人,是这样一个团队。为什么这个团队能够稳定下来?我认为还是因为它的激励机制比较好。

  我们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物质激励;第二是事业的激励,他要有事干;第三是环境的激励,他在这个环境下要干得舒心。我们主要在这三方面做好我们的激励机制。

  主持人:接下来北大的同学也应该想想,我怎么样才能进海信呢?

  提问者:周先生你好,我是北大经济研究中心金融班的学员,最近一两年郎咸平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而引起了社会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你对于他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还有,在海信并购科龙案件中,有好多公司都参与了并购,但是为什么最后海信能胜出?你能讲讲背后的故事吗?谢谢。

  周厚健:你提的问题很尖锐,我回答不好的话,就会被敲一板子。

  国有资产流失肯定是错的。问题是怎样界定流失。比如一个企业的净资产是十个亿,我去买它,花了二十个亿,这是正常的,我卖它,可能卖了五个亿,也是正常的。现在我们界定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是用它的评估价值来定,我认为是错误的。企业国有资产的买卖是一种价格交易,价格是在交易中形成,而价值是在生产中形成,现在的问题在于流失的界定是不明确的。如果我们能够遵循市场规则,遵循市场交换的规律,我认为就不存在流失与不流失的问题,只有贪污才能流失,只有行贿才能造成流失。

  第二个,关于科龙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海信和科龙之间还没有做股权交易,虽然我们管理人员进去了,我们的净值调查也完成了,但是没有做股票交易。由于科龙前期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到现在司法冻结没有解除,司法解冻需要格林柯尔的债权人来同意才能进行。

  至于为什么海信能进去呢?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我们具备这个条件,海信的经营是比较稳健的,所以海信有资金条件来完成。第二,海信有技术和市场的条件,尽管海信在国内不是最大的,但是技术在国内是领先的。第三,我认为海信是负责任的,海信在社会上,在我们企业内,大家评价我们负责任的口碑是一致的。我们能够进去,出了问题敢于负责任,而且确确实实我们把人才带进去,把资金带进去,这对于挽救科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由于这三个条件,所以我们进去了,别人没有进去。谢谢。

  主持人:现场的评论非常踊跃。请中间这位穿红色衣服的同学提问。

  提问者:主持人好,周先生好。我在广告当中看到,好像这个企业由你一人决策,我想问一下,海信做手机、海信做电脑,是否有前期的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海信做这个“中国芯”,是否有这样的分析报告?我还关注一个问题,海信的董事会是什么样的结构?谢谢。

  周厚健:由于你的前提有问题,所以后面我很难回答你,你的前提是我一人决策,从广告上怎么看出是我一个人决策呢?由于前提有问题,所以后面问的问题,我认为就不是很准确。海信不是一人决策,而且我历来推崇集体决策。但是我强调,经营者要有他的管理性格,管理性格是什么呢?第一,能够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第二,在听取意见之后,能够迅速决策。如果只有后面一条的话,就变成自己决策了。你谈到的三个问题,海信所有上的项目,都必须经过调研、分析,制定可行性方案和实施方案。谢谢。

  提问者:刚才光华那位同学提到了人才的问题,我正好有一个跟海信有关的故事,跟你分享一下。我是北大2005级MBA新生,我来读书之前,也是做了四年的企业管理工作,去年12月份,我正在南亚的一个国家进行家电市场的考察,我接触了一位当地的经销商,很巧,那个经销商正好是海信在那个国家的独家代理商。他跟我说了对海信的看法。他说,海信的外贸部长是一个只有28岁的年轻人,一个公司的老总敢把这样一个位置交给这样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我觉得这个老总是很有魄力的,这个品牌是很有魄力的。当时我看到,他把海信的冰箱和电视摆到了主要城市的主要商店里,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跟你分享一下海信的经销商对你是怎么看的,对海信是怎么看的。

  我的问题是关于国际化方面的,TCL和海尔已经分别以并购和资金渠道在国际上进行了实质性的拓展,无论中间有多少困难和失败,但是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我想知道海信在未来的战略考虑上,对于海外并购和渠道是怎么样思考和改革的?以前听说过海尔的“海尔出海”,你如何让海信的信誉满全球呢?

  周厚健:看来我前面确实没有讲清楚,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无法展开讲。海信在海外市场的策略是这样的。第一步,我们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以技术输出为辅,这两个我们同时在做。第二步,我们将会把技术输出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同时辅以资本的输出。现在,我们主要还是商品的输出,而且商品的输出主要不是解决渠道的问题,因为海信到现在为止在海外的量也不过30多亿人民币,我们主要不是渠道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所以海信在产品上下的功夫是非常大的。在技术输出上,我们向匈牙利、法国、巴基斯坦、南非这些国家都输出了,但是它是为辅的。下一步,技术输出的幅度可能更大一些,这时候我们可能把商品输出主要放在对渠道的建立上。我讲清楚了吗?谢谢。

  主持人: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因为时间有限,希望每位同学只提一个问题。

  提问者:欢迎你来到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也祝贺你——我的山东老乡——和我们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主任一起成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者。2005年,海信有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个是6月26日“信芯”诞生,标志着海信实现了科技的创新。2005年9月9日,海信收购科龙,标志着海信实现了资本运营和企业文化的创新。我的问题是,在这两个事件中,你认为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创新哪个是最重要的?谢谢。

  周厚健:如果你认为人是最重要的话,那么一定是文化创新最重要。此前,我或许也会讲这个话,但那不是一个成熟的看法,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很成熟的,而且是很深刻的,是有亲身体会的。一个企业要做好,一个企业要有好的做法,要稳定的话,一定要形成有德的企业文化。

  提问者:谢谢秀外惠中的主持人,尊敬的周厚健先生,我很喜欢你的名字“厚健”。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海信海纳百川,信诚天下,非常棒。我看到你的名字就想到思想大师梁启超先生给清华的定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的恩师,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定位也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更欣赏你的厚德载物在前,自强不息在后。你刚才说企业文化,有德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什么?谢谢。

  周厚健:实际上在我进入会场前夕,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商人是狡猾的,讲假话,我们这些商人是没有实话的,很多人这样认为。我认为,真正要把企业做好,一定要有诚信,这是在海信非常牢固的一个观念,而且海信在现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是做得比较突出,比较好的。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听到的最动听的一个提问。

  提问者:周先生你好,我是北大国际MBA的学员,刚才听了你介绍“信芯”诞生的过程,很受感动,这是很艰难的过程。我想问的是,如果经过了四年半之后,假设“信芯”的诞生没有成功,你还打算坚持多久?对于这个时间,或者对于预算,你心里有没有底线?请你说实话。

  主持人:周先生一直在说实话。

  周厚健:实际上,等我回答了你这个问题,你就可以知道海信做芯片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失败,而且负责这项工作的人,都必须做好失败的准备,但是我告诉他,必须坚持做下去。因为我坚信,外国人能够做出来的东西,而且是依靠人脑设计,不是依靠设备做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也一定做得出来,我认为中国人的智慧一点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的执著精神一点不比外国人差,只是技术差点而已。技术是积累起来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下去呢?所以我想,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应该有这种决心,如果都这样做的话,中国的技术绝对不是今天的状态,如果中国人继续这样做下去的话,我坚信,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谢谢。

  主持人: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我把这个选择权留给周厚健先生,你为自己选择最后一个发言的同学好吗?

  周厚健:我把这个权力还给你吧。

  主持人:看来周总也是谁都不想得罪。

  提问者:谢谢主持人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我。周总你好,现在海信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搞研发,有没有另外一种思路呢?就是利用外脑,以天下之智力为己用,比如购买别人的知识产权,或者并购一些有非常好的技术能力的公司?

  周厚健:这永远是一个辅助的办法,而不能成为一个主流的办法。刚才我讲过,一个企业,要是个创新性的企业,必须要有创新性的文化。如果我从外面买技术、买公司的话,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永远是买的话,那我们现在引进不就成立了吗?我们不停地引进不就可以了吗?但是真正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现实竞争力的技术,你永远是买不到的,如果你要买到的话,你将付出十分昂贵、高于市场竞争的代价。作为一个企业来讲,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必须要有人才,人才永远不只是企业的干部员工自己,必须靠引进。现在海信很多人才都是从海外、从国内一些好的学校引进,还有一些有工作经验的有识之士加盟海信承担重要课题。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同学和周厚健先生之间的互动就到这里告一段落,感谢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精彩而尖锐的问题,再次感谢周厚健先生精彩的回答,谢谢。

  进行到这里,我想现在请周先生面对我们本次创新论坛的最后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是由一位神秘嘉宾发起的,现在有请这位神秘嘉宾刘姝威女士上场。

  我不知道周厚健先生听到刘姝威这三个字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周厚健:第一个是很敬佩,她确实是最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最有良知的学者。第二个是很恐惧,恐惧学者提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

  主持人:确实,刘姝威女士今天要发难了,用刘女士自己的话讲,现在很多上市公司不愿意跟她打交道,因为大家知道,只要刘女士一出现,往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公司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要亲眼见到破解了“蓝田神话”的刘姝威女士来解读海信,不知道周先生准备好了吗?

  周厚健:我会实事求是,这是我必须做的。

  刘姝威:我首先要纠正主持人的说法,现在不是上市公司怕见我,因为我们跟很多上市公司有非常好的合作,比如说海信,我们就不是初次见面,我们也是老朋友,我们也非常关心海信的发展,因为海信确实在家电产品这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国人骄傲的。今天是在我的母校,我想,不仅是我,还是我所有在座的校友们都很关心一个问题,与国际上同业最强硬的竞争对手相比,海信的差距在哪里?

  周厚健:在技术的储备,技术的深度。

  刘姝威:告诉我,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需要具体一点的。

  周厚健:在应市产品上,差距很小,在储备技术和后续产品上,我认为至少是五年以上。

  刘姝威:我们现在最担心的,也最想知道的,是怎么来弥补这个差距?因为这不仅涉及是海信,不仅是家电行业的,而是所有龙头企业的,我们的饭碗,我们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周厚健:要分开看,是低端市场份额还是高端市场份额,我理解刘老师问的可能是高端市场份额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坦率讲,由于我们技术的基础搭建起来得晚,因此我们品牌的内涵相对薄弱,这是一个劣势。第二个,技术本身还有非常大的落差。因此,我认为,在近十年,海信的家电,中国的家电,在高端上超过当前世界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是困难的。在低端上,我可以讲,近一两年就可以抢占,但是这个几乎没有意义。

  刘姝威:大家都知道,低端市场份额和高端市场份额最后形成的利润是不一样的。

  周厚健:对。

  刘姝威:另外一个我最关心的问题,现在可以说国际竞争力最终表现在核心技术方面。在核心技术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了海信研发成功了“信芯”,但这只是一部分。你的下一步怎么能保证海信的核心技术能够跟国际最强硬的竞争对手相比呢?

  周厚健:我可以讲,在高清

数字电视上,我们的这个时间是指日可待的。信芯已经有了,另外在平板的制造上,我们也正在介入。剩下的问题就是标准问题,只要使用现在的标准,我们只能使用别人的专利。所以说,拥有核心技术和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还是有很重要的差别的。

  刘姝威:谢谢,我们也祝海信有新的辉煌。

  主持人:谢谢,也非常感谢我们的特邀嘉宾刘姝威女士,看来对海信的“发难”已经结束了。

  周厚健:没有发难。

  主持人:也谢谢周厚健先生在创新论坛上所有精彩的回答。

  我想,刚才周先生也已经提到,他今天来到北大不仅仅是作精彩的演讲,同时也带来了这样一份礼物,把作为国礼的海信液晶电视留给了北大的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留在这个讲台上,我们再次来到这个讲台的时候,也会想起海信,希望早一天在海信的液晶电视里装上海信的中国芯。

  我衷心祝愿曾经是2001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周厚健先生同样在2005年榜上有名。同时,也祝愿在周先生的领导之下,海信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浇铸出更多的中国芯,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海信和中国芯强有力的生命脉搏。谢谢。

  周厚健:谢谢在座的各位。

  主持人:也谢谢在座的各位北大的来宾,谢谢大家出席我们的创新论坛。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