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杂志:三管齐下消除不合理贫富差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4:16 《小康》杂志 | |||||||||
文/黄燕东 研究和建立政府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和保障。必须保证在有效调节贫富差距的同时不降低经济效率。以下就此提出制度建设的三项措施建议。
一. 建立有效的收入监控体系 对于正在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老百姓更关心政府能否把该收的税收上来,以及能否识别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并切实进行必要治理。目前,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一套严格健全的个人收入监管体系,任何不法分子想逃税都非常难。一旦被发现并确定有偷逃税行为,不仅会遭受严厉惩罚,还可能导致个人信誉扫地,陷入无人敢雇佣的境地。而我国的相应监控体系很不完善,税收漏洞很大。当前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首先,建立统一的纳税编码,终身有效,与身份证号码相同或具有同等效力,将个人纳税代码作为个人收支的唯一记录号码。其次,应尽快在全社会建立起个人信用制度、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并逐步完善储蓄存款实名制。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监控网络化和信息共享,形成银行、税务、社会保障等各部门通力协作与配合的监控新局面。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务必避免出现极度“两极分化”。为此,当前应特别重视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对贫困群体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困难。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及教育援助。在农村,须继续强化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逐步使农村扶贫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鉴于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灾民救助制度和救助方式。(二)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结合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专案的建设,积极采取以工代赈等过渡性措施缓解就业矛盾。(三)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或利益受损群体的困难。下岗职工、企业离退休职工及部分困难企业的在职职工等,是在过去一段时期利益受损较大的群体,也是很容易引发较多社会矛盾的群体。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应统筹兼顾,注意协调好新旧体制间的关系,避免因上述困难群体的利益受损过大而激化矛盾或引发社会危机。 三.理顺慈善通道 如今,普通人越来越关注慈善活动,很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但由于目前的社会慈善制度还有待完善,相对缺乏捐款援助渠道,导致公众的慈善捐助热情降低。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募捐、捐款和援助制度,通过社会各界包括媒体、企业与商家的积极参与,激发社会公众尤其是富裕阶层的捐助热情,尽力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首先,应参照先进国家的成功惯例,有效利用税收杠杆,对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收,鼓励富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扩大捐赠资金量。其次,应鼓励私人捐资成立基金会,激励他们更多地投资于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有资料显示,美国各类基金会每年做出的慈善公益捐助高达6700多亿美元,占美国GDP的9%。由这些基金会捐资成立了众多的大学学院、公立图书馆及医疗研究机构。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有理由相信,在完善的慈善制度的保障下,中国未来富豪和民众将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