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公立医院就应该是平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1:26 新京报 | |||||||||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 邓小虹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胡永华 北京市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张澍 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政协委员张澍、北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永华谈北京看病难问题 访谈动机 病来如山倒,谁都无法回避肌体的病疾。医疗卫生体制的“病疾”,同样无法回避。
正因为事关全体,医疗问题即使再小,都会唤起足够的关心。何况“看病难、看病贵”,绝不是什么“小问题”。 如何调控北京的医疗资源,让它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如何把过高的医药费,拉回到百姓收入增长的范围?城市的医疗资源有些在闲置,农村有些人却在等待良医…… 医疗体制改革,如山的难题,拷问我们每一个人。 议题1 调整报销政策分流病人 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覆盖率 新京报:现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81%,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到,到2008年,要覆盖所有社区。要完成2008年的指标,难度大吗? 邓小虹:应该能完成。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北京来说是难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社区卫生资源闲置。所以,今后5年,北京将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让小病都能在社区解决,大医院管大病难症,这样就可以把医院人流疏解开。 新京报:那么加大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投入,会有多大规模? 邓小虹:前两天,金大鹏局长告诉我,北京市政府决定今年投资21亿元,用于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城市的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确保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有一般性疾病的医疗能力。 胡永华:问题是如何定义“覆盖率”,如果仅仅是在社区建立机构,机构里设置一些人员,那很快就能实现。 但是,老百姓理解“全面覆盖”就意味着服务水平的提高。覆盖率提高不应该只强调数字,更应该强调内涵。 张澍:只要政府下决心,我觉得难度不大。其实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完善基层社区网络系统。 新京报:有一个问题,群众反映现在“大病转到大医院容易,治疗后转回社区康复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邓小虹:这主要是没有政策导向造成的。患者住的时间越长,医院的收入就越高,医院就不会往下转。这个要靠劳动保障部门来调整报销政策。要确定医院的诊疗范围,引导大医院在手术康复后及时转到社区卫生站。 市民进入社区医院也需要政策,如果是小病,社区医生不转诊,你到大医院看病就不能给报销。这样就能把人员引导到社区卫生站去。 胡永华:其实,从社区转到大医院也不是特别容易,目前北京大医院的布局并不是很合理,大医院、中型医院里的医疗资源不少,这里存在整合的问题。 议题2 鼓励大医生到小医院坐诊 整合协调城乡卫生医疗资源 新京报:谈到医疗资源整合协调的问题,请问北京市卫生工作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机构?它的建立有没有时间表? 邓小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光靠卫生局一家肯定不行,它关系到很多部门的政策,必须靠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我们建议成立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就是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类似一个联席会议,从政府层面来协调劳动保障、发改委、人事局、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就这个机构的问题,主要是机构编制有不少困难。 我听说国务院最近准备成立一个类似的工作委员会。如果国务院成立这样一个机构,北京也就快了。 新京报:另一个和医疗资源有关的问题是,现在北京农村地区存在卫生资源短缺的情况吗? 张澍:毫无疑问,农村卫生资源短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农村的人均医护人员数是不够的,此外,医生的素质也相对较低,另外就是设备问题。 胡永华:如果把这些诊疗仪器作为卫生资源的话,确实是过多了。但是卫生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配套设施,比如许多方面的专家还是欠缺。所以,不能说总体过剩。北京城乡的确存在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政府有责任去制定政策,把卫生资源公平化。 新京报: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公平化?或者说资源转移? 胡永华:首先是让学医的学生认识到要为更需要的人服务,自愿到农村去。其次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在农村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保障,比如在级别上有所照顾,再有就是保证待遇。 张澍:可以就地在农村培养,到大医院学习。第二是鼓励城里的医生到农村去,不能光靠精神倡导和政府的强行派遣。我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到基层医院农村医院,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合同的方式,利用他们的周末、业余时间去服务。这个需要卫生局出台政策,要签订合同,给予一定报酬。通过大医生到小诊所坐诊的方式也可以把他们社区带动起来。培育他们的医生,健全他们的制度。 另外,我们应该运用社会资源,用社会的财富鼓励引导他们为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把社会资源引导转移到农村,鼓励一些大医院、药厂企业到农村去服务,这就需要政策来引导,把城市医院服务农村纳入绩效考核中,政府对这样的医院投入就会增加。第二个,我们有很多医疗企业单位,可以通过免税等手段,鼓励它们支援农村。 议题3 某些病种可设国家指导诊疗价格 降低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 新京报:北京首家平价医院上地医院已经试诊一段时间了,平价医院是否代表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 胡永华:我认为平价医院只能是一个过渡的概念。 不以赢利为目标的“公立”医院,我认为就是平价医院,现在的公立医院应该朝着这个大方向做。 邓小虹:我觉得只要解决了公立医院的投入问题,公立医院就应该是平价的,平价的就应该是惠民的。而不是说在现有的医院体系之外,再去建什么平民医院、惠民医院。真正的公立医院是由政府来保证投入,让它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为社会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这是个特别大的课题,我们准备在十一五初期,将加紧政策研究。 新京报:平价医院之所以社会反响不错,就在于看病便宜。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有何良策? 邓小虹:看病贵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够,医院“以药养医”,靠药品和医疗耗材来生存,医生的收入在药品中提成,这样就刺激医院过度诊断、医生开大处方。(要控制医疗费用),要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采取差额补助。现在的症结是政府的投入还不足。 胡永华:还有就是做一些研究,一些病的治疗应该规范化,什么样的病应该有一个大约的费用支出,如果国家有一个指导价,看病也会方便。 张澍:还牵涉到医疗保险体制。现在世界各国几乎都实行以医疗保险为主的付费方式。如果不建立健全医疗保险体制,看病贵的问题难以解决。 新京报:目前社会上对“医生收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脱钩”的呼声很高,脱钩之后,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会否受到影响? 邓小虹:这个问题在国外也遇到过。如果医院完全变成公益性,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医生的工作效率会低下,如果完全推向市场化,没有一些好的政策制约,又会产生现在老百姓反映的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后要好好研究的问题。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郭少峰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廖卫华 王殿学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王申 相关专题:新京报两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