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新世纪周刊:今年春晚有点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17:21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琴小帅

  虽然春节晚会

  现在已经成了老百姓

  年夜饭中的一部分,

  但由于新娱乐形式的崛起,

  再加之春晚形式的单一,

  已使得越来越多的人

  对春晚不再感冒

  每年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年三十”的

  传统项目之一,虽然年年看完年年争议,但春晚的生命力依旧顽强。当春节假期也如同“五一”“十一”黄金周那样,成群结队的人离开电视机选择外出旅行时,今年人们对春晚的关注,无论是节目内容和形式,还是媒体对它的宣传,都变得越来越冷。

  创新秘笈

  郎昆依然蝉联了今年春晚的总导演。据说在春晚筹备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定超过去年”的标语。对于春晚这个具有传统特殊意义的节目来讲,在审美疲劳和观众口味共同提升的情况下,能超过往年就已是最大的成功。

  为了超过去年,今年的春晚在内容上有了不少创新,譬如增加南方的语言类节目,一扫往日以“东北风”为主的局面。使语言类节目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反映民工的,也有反映邻里的,还有来自台湾的喜剧节目。同时,一直火爆的原生态节目《云南映象》也由杨丽萍改编后搬上春晚舞台。

  除此之外,还根据“天地人和万事兴”的春晚主题词,从全国各地派出新春使者,以艺术化的形式来对主题词进行诠释。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舒高、港澳台的著名艺人沈殿霞、刘中志和蓝心湄,都将以新春使者的形象在春晚上和观众见面。至于每年的语言类节目重头戏,郎昆表示:“希望观众在笑过之后会有一次启迪。”

  “开门”政策

  自去年总导演郎昆“开门办春晚”的理念开展以来,“千手观音”等来自民间的精品节目让13亿观众对春晚的印象提亮不少。而今年春晚的主题“和谐社会,相互关爱”,要用艺术节目来表现,难度和压力都是巨大的。想要再创千手观音那样的奇迹,除了“开门办春晚”的理念之外,还要祈祷有好运气才成。

  2006年是“开门办春晚”的第二年,除延续由各省市地方电视台选送优秀节目外,还通过网络向全国征集节目。郎昆说:“网友参与春晚的积极性很高,两个月就征集了1000多件作品,但是入选的作品却少得可怜。”同样,在春晚讨论区,也有不少“草根英雄”想献上自己的作品,无奈这样的征集,广告效应比实际作用要大得多。

  况且名曰“开门”,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无论是节目选择,还是春晚消息的开放程度来看,具体行动都不如口号叫得开明。如受今年娱乐“平民色彩”的影响,《星光大道》和《梦想中国》等平民选秀节目的三甲新人将会受到重用。而真正刮起这阵平民风潮的“

超级女声”却成了春晚避之唯恐不及的马蜂窝。郎导演一再回避谈论这个问题,估计即使群众呼声再大,恐怕也无济于事。

  冷的原因

  郎昆说:“无论谁干春晚导演,压力都大,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一是面对13亿观众,众口难调;二是观众艺术欣赏水平提高,想糊弄是不行的。”而为了筹备春晚,中央电视台早早成立了“春晚办公室”,在采访过程中,其工作人员却一再表示接受采访很难。

  一方面春晚的消息只透露给少数官方媒体,所以关于春晚的任何消息一律只从内部和官方的媒体流出。且采访需要走许多程序,在领导确认是正面报道后才有可能批准。采访的艰难,无疑是春晚被媒体冷掉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京城某报的新闻编辑陈先生表示:“媒体对春晚的冷淡也是因为和媒体话语权逐渐向年轻一代转移有关,这拨人从小就不爱看春晚,自然关心和报道的热度不够。”说到今年宣传比较冷淡的问题,“春办”工作人员表示感觉还好,因为每天的新闻中都有报道,在CCTV的网站上也有一些相关内容。

  不过,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普通观众对春晚的态度都不太上心,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项目,是“大年三十”不可或缺的内容。“没感觉也没期盼,就像吃饺子,不一定好吃想吃才去吃,因为这是传统。人们喜欢这种传统的气氛,所以应该保留春晚。”40多岁在IT公司工作的老总王某表示。

  而年轻人也表示:“虽然把春晚视为鸡肋,但仍然会陪伴父母在‘年三十’的晚上观看。过年为了陪父母,而看春晚就是过年的一部分。这早已经成为了父母辈人的习惯。或许要真没有了春晚,大家都只能傻对着。”

  当然,也有一些观众期盼着可以在春晚上见到一些往日热爱的明星。但随着目前中国分众化越来越明显,一台晚会想要大部分人喜欢不太可能。

  有关人士猜测:“50年内春晚取消不了,可能收视率会无限制低下去,但不会取消。”如果说当年对春晚的热衷是源自于选择,但随着人们选择的增多,春晚自然就会冷却下来。

  春晚考验国人想象力

  春晚七宗病

  取代春晚的七种武器

  猜一猜 谁来PK春晚

  春晚七宗病

  春晚七宗病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