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盗卖QQ号获刑是司法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10:01 民主与法制时报

  1月13日,轰动一时的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一审宣判,深圳市南山区法院认定QQ号并非刑法意义的财物,遂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判处曾某、杨某两名被告人拘役六个月,并追缴两名被告违法所得61650元,上缴国库。

  以往,我国司法实践领域对盗窃QQ账号行为的认定尚属空白。从一定意义上讲,无论一审法院作出何种判决,都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而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巧
妙地回避了长期争议激烈的“虚拟财产”的定性和定量问题,其意义更加重大。

  从一审判决看,法院认定以QQ号码作为代码所提供的网络通信服务才是其核心内容,QQ号码应被认为主要是一种通信工具的代码,最终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定性,以盗卖QQ号码销赃获利作为量刑情节,作出判决。

  此前,无论是IT业还是法律界,往往将QQ号码与

网络游戏玩家通过辛苦“练功”挣来的甚至花钱买来的“金庸币”、“宝物”、“武器”、“级别”等混为一谈,统称为网络虚拟财产。囿于现行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空白,于是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否有价值、盗窃虚拟财产是否构成犯罪、如何确定定罪量刑标准,颇有争议。南山区法院将QQ号码认定为公民通信工具代码,抓住了QQ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实质,有效填补了司法实践空白。

  盗卖QQ号码被判刑的意义还在于,它将给其他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加强对网络资源保护提供范例。道理很简单,既然盗卖QQ号码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刑,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对盗卖或者盗窃QQ号码情节比较严重,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就应当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因为这种行为同样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就是说,当网民的QQ号码被盗时,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保护。

  总之,盗卖QQ号码被判刑,而且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罪量刑,是一个司法创新,填补了司法保护网络虚拟资源的空白,具有强烈的标本意义和示范作用。

  李克杰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