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利市利市,给了烦不给也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10:2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恭喜”来到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没带利市,是春节最让人尴尬的事。头一年在广州过春节,跟邻居的阿伯说了声“恭喜”,他立刻就掏出两个红包,硬要塞到我手里。当年虽然刚毕业,也已经是二十六七岁的人了,和阿伯又只有数面之交,觉得很不好意思,推辞了半天,才满面羞赧地收了下来。回家一看,一共才4块,恍然大悟之余又如释重负,深感广州人的利市“含金量”不高但最符合利市的真义。

  如今,孩子都四岁了,也早就习惯了过年向别人讨利市。前两年还好,对钱没什么概念,常常把红包攥得紧紧的,却把钱丢在一边。今年“懂事”了,春节到朋友家拜年,拿到红包先打开一看:“怎么才5块?我爸爸给的都是100的。”于是举座错愕不语。在广州还好,一百两百不多,5块10块不少。回老家就不行了,几年才回一次,一定要“平衡”,少给漏给弄不好让别人记一辈子。所以孩子一拿到红包,自己都要先夺过来看一眼———好给人家回礼。

  收利市、给利市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实在让人觉得心烦。于是,一些“开通”的人,就想出了一些秘诀。

  一种是“躲”字诀。贵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司老总说,每年春节,他都要给不少关键部门的关键人物的孩子们一个大红包,送出的红包有数十万元。“有些公司老总为了躲过压岁钱,专门选择春节期间外出度假。”只有春节才给利市,只要躲过了初一,混过了十五,也就大功告成了。但认真一想,躲也不是办法,对老总们而言,给关键人物的孩子派大利市是“公关手腕”,躲起来不派,人家就不会怪罪?至于说我辈寻常人,利市往来的,大多是亲朋好友,平日难得一见,过年再为了躲利市避而不见,岂不有违阖家团圆、敦睦友谊之意?

  再一种是“免”字诀。躲不了,干脆光明正大地说:彼此都有小孩,就两免了罢。但这也未必是上策:因为钱多钱少的麻烦,索性就不给利市,一来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二来也把原先私底下的“斤斤计较”摆上了桌面,弄不好更尴尬。

  第三种是“改”字诀。据说如今有些老广也不忌讳新年送书(输)了,给孩子买书当利市。书本是精神食粮,但以笔者近20年寒窗的感受,再好学的孩子,也不能大年初一就勉励他天天向上。对孩子来说,利市是任何礼物都不能替代的。

  “人情大过债,顶着锅盖卖。”利市、“压岁钱”,本来都是取个意头。躲、免、改都不见得是办法,最好大家都想开点,少给点,钱多了没意思,钱再少一样有好意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