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品缘何总是“老三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0:14 红网 | |||||||||
王学进 逢年过节,各地政府照例都会给困难户们送去慰问品,可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慰问品大多是米、油、棉被,所谓“老三件”是也。广东长洲岛有位百岁奇人麦桂老人,不惧寒暑,不论春夏秋冬,都不用下蚊帐,盖被子,和衣就能睡。麦婆婆自己说,“我觉得暖和,就不用盖被子!” 可记者在探访中看到,她家里竟垒起10多条崭新的慰问品棉被。
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这是建国后普通居民的“老三件”,改革开放后,很快就被电视机,冰箱,空调这“新三件”所替代,如今这“新三件”又被房子、车子和摄像机这“新新三件”所替代了,可低保户们的生活并没有随着普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依然还在享用“老三件”,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各级政府还是以同一个尺度去衡量低保户们的生活水准,即满足于让他们吃饱穿暖,故送礼只送“老三件”,而没有考虑到他们因何致贫,——有的是因伤残失去劳动力而致贫,有的则因年老体弱,漆下无子致贫等,各人都有各自致贫的理由,因而也有各自不同的需要:有的需要拐杖、轮椅,有的需要柴米油盐,有的需要尿片(如瘫痪病人),不一而足。这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低保户就有一千个救助理由,政府部门焉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给他们送去米、油、棉被这“老三件”? 要知道,即使就低保户们而言,吃饱穿暖也不再如从前那样是一种奢望,作为人,他们更希望活出点质量来,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些,这是周围日益提高的居民生活给他们的启示和激励。谁说这种基于正常人性的欲望是不能理解的吗?如果说,建国初,将救助对象的愿望定位在吃饱穿暖上,因而送米、油、棉被是十分的合情合理的话,那么时到如今,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仍然将低保户们的慰问救助定位在吃饱穿暖上,不说是官僚主义严重,也该说是一种不到家的关怀。 漠视低保户门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还是按五十年前的标准对他们送去米、油、棉被这类慰问品,恰恰暴露出慰问者观念的陈旧,对人性的丰富性缺少理解,对弱者的关怀不够细腻体贴。难道各级政府官员在进行例行慰问时,就不能实地走访一下,了解掌握一些低保户们的实际需要,然后按需救助?去年底,宁波市已率先对困难户进行按需救助,受到广大困难户们的欢迎。广东及各地区何不学习宁波做法,也来个按需救助,或者听从市民建议:多建一些慈善超市,改发慈善超市购物卡,让低保户自行购买所需物品。一句话,沿袭了半个世纪的“老三件”慰问制该改一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