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不要高估陈水扁“台独”幻想的现实可能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3:33 国际先驱导报

  我们在不低估“台独”活动危害性的同时,也不要过高估计少数政客“台独”幻想成真的现实可能性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月29日农历丙戌年大年初一,陈水扁的政治变脸秀再次登场,他在公开讲话中提出了“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以‘台湾’为名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今年内将民间版的台湾‘新宪法’定稿”以及“明年举办‘新宪公投’”
等“台独”意识浓厚的政策主张。从“四不一没有”“宪法一中”“统合论”“一边一国”“统独公投”“我不能自己骗自己,不能骗别人,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陈水扁的政治嘴脸一变再变,岛内政治安定和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一次又一次遭受蹂躏。

  变脸的内因

  陈水扁选择在大年初一“放独”,是在内外压力下的自我减压举动。其直接和潜意识里的意图包括:第一,制造新的耸动话题,以摆脱县市长选举失败后党内出现的要求他负起政治责任的困境;第二,再次祭出“台独边缘政策”,突显“台独”立场,以此与李登辉争夺“台独”精神领袖地位,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因林义雄退党后可能出现松动的绿营政治基础;第三,用极端政治语言激怒大陆,以引发新的海峡危机,挑拨两岸人民情感关系,破坏国亲新三党领袖访问大陆后出现的两岸缓和进程;第四,升高台海紧张局势,转移美方对其拖延军品采购计划产生的不满;五是再次试探大陆方面和美国对“台独”的底线,以扩张民进党政治生存空间;六是把“国家统一”这个在台湾社会已被高度污名化的复杂议题简单化、妖魔化,借机再次丑化反“台独”的泛蓝政党。

  在过去的六年里,陈水扁这块“政治糍粑”也曾想“立起来”、“圆鼓起来”,以便更“玩得转”一些,不要软趴趴地被动挨捏。民进党内一些务实派也一直努力,希望改造“台独论述”,把这块“政治糍粑”扶起来,代表作之一就是所谓“中间偏独”的“新中间路线”。无奈这块“政治糍粑”的“台独”水分过多,内中又没有什么可以撑得起来的“馅料”,结果不仅越来越不能自立,而且大有瘫在“绿地”无法自拔之势。年前谢长廷被迫下台的原因之一就是陈水扁抵挡不住“台独基本教义派”压力的结果,所谓的“新中间路线”至此也基本上宣告寿终正寝了。

  不变的政治投机性

  其实,大多数的海内外中国人并不奢望陈水扁会朝统一的方向走,只是不希望台湾当局进行“台独”冒险行动。从陈水扁上台之初开始,台湾内部,祖国大陆及国际社会就给民进党当局以强大压力,迫使陈水扁不得不在2000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公开承诺“四不一没有”,2004年再次上台,陈水扁再次重申坚持“四不一没有”的立场。因此,陈水扁对待“四不一没有”的态度已成为世人观察陈水扁政治行为走向的标志性符号。

  笔者认为,陈水扁唯一不变的是他的政治投机性格,此次抛出所谓要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等说词,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身政治权力地位,其他可能的目的或边际效应只是他的政治潜意识的再次表露而已。陈水扁是惯于玩弄文字游戏的政客,人们要注意他的遣词用句,所谓“认真考虑”,是高度主观性的语言,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有机会,他就朝“台独”方向拱一步;如果没机会,他可以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如何减少“阻独”成本

  从战略上看,人们不必一叶障目,要看岛内政治、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大局。近年来陈水扁当局的处境非常艰难,不仅令不出“总统府”,甚至在党内也无法取得一致,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更不愿替“台独”政策埋单,陈水扁越来越像一只政治跛脚鸭了。我们在不低估“台独”活动危害性的同时,也不要过高估计少数政客“台独”幻想成真的现实可能性。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台独”主张在岛内不得人心,而且大陆方面和国际社会根本就不能容忍“台独”。笔者关切的重点是,陈水扁的“台独”言论一再撕裂台湾内部的族群关系,恶化台湾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以及造成亚太地区新的不安定因素。

  人们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陈水扁愿意用挑衅的政治言语来获取自身政治利益,而且乐此不疲?两岸及国际社会应如何避免无休止地为陈水扁不负责任的言行“埋单”?除了台湾民众可以用改变投票取向来增加陈水扁的机会成本外,相关国家有必要在一个中国政策上采取更加明晰的定义,以避免陈水扁之流钻特定国家政策模糊的空子。当然,大陆进一步增强“以武遏独”能力,也是减少两岸及国际社会额外成本负担的重要选项之一。(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诒斌)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