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要避免"重拳打在棉花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0:36 新华网

  

新农村建设要避免"重拳打在棉花上"

  文/钟进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当前,风风火火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展开,中央下大气力决心解决好“三农”问题。如何打好这场硬战,
值得我们思考。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之所以阻力增加,主要是因为,既得利益阶层害怕深化改革会损害其业已取得的利益和现阶段继续谋利的机会,而底层百姓阶层则由于改革前期所承担的巨额成本,担心有人打着改革的旗号,进一步行掠夺之实。从早期的借助价格双轨制漏洞获取财富,到后来的借助制定不公平的规则实现制度性获利,导致游戏规则不公平,封闭了普通人通过合法常规途径上升的通道,因而对改革进行反思的言论应声而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为继续深化改革,保障改革顺利进行,解决城乡差别过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而解决“三农”问题则是其中的关键。

  农村为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承担了巨大的成本,为维护公平,为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政府自然有必要对过去对农村的欠帐做出某种程度的补偿。

  破除“三农”困境,化解改革阻力,需多管齐下,从政府层面而言,破除不公平的体制性障碍,避免经济资源分布上的不公,政府需要更多地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承当起来,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维持一个现代社会正常运转、需要政府出面出力履行的公共职能。新农村建设要置于整个改革的全盘规划中来考量,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避免在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一些弊端重现。

  对于农民而言,子女能够接受最基本的教育,看得起病,有房子住,有一份得以谋生的工作则是最现实最基本的渴望。政府在转变职能和对农村投资实施财政转移性支付的过程中,要让农民短期内获得看得见的现实利益。否则无异于画饼充饥,诸如“2050年国人最低月薪达到1300美元”的新闻引起网友强烈反弹即是明证。

  目前每年有大量农民义无反顾进城务工,而不愿意留在农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城市务工同样的付出,获取的物质收益远比农村强。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的农民工群体中,有一部分人长期生活在城市底层,他们既难以融入到城市又不愿回到农村,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他们所获得的收入仅仅够维持生活,抗风险能力很差,很容易失业。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因而更多是抱着一种“过一天算两个半天”的心理,而缺乏长期打算。倘若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则可能吸引这一部分人返回农村,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新农村建设应借鉴城市发展经验,结合当地农村特点因地制宜来实施,尽可能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避免大规模外出打工引发一系列问题。除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加强环境、文化等软环境建设,提供较好的社会保障和便捷的生活环境,吸引一部分人扎根农村。在综合比较进城务工成本和在农村生活舒适度以后,相信更多的农民会选择留在农村。长远来看,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升国家

竞争力,将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具体实施和推行。由于现行官员考核模式的局限以及

公务员系统的臃肿低效,要极力避免官员把新农村建设曲解成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出现“中央投入大,农民实得利益少”的局面。在政策制定正确的前提下,一套高效而廉洁的吏治系统,将是新农村建设乃至中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和纠偏机制。通过内部监督,法律监督和媒体监督,让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及时表达意见,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避免重拳打在棉花上,力道被消解乃至走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