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伊拉克战争中的文明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0:04 国际在线 | |||||||||
作者:黄晴 英国《世界新闻报》2月12日报道了两年前驻伊拉克英军士兵殴打伊拉克青年的事件,有关录像在媒体上也广为播放。继美军伊拉克虐俘事件曝光之后,伊拉克战争中英军丑陋暴行也逐步显露于世,让人惊骇,也引人思考。
英军士兵的暴行是两年前的事。在两年期间,无论当事者,目击者还是后来的知闻者,大约都不把这件事视为暴行或羞耻,否则,这件事也不会在两年后才曝光。两年后,这件事以录像的实证方式公之于众的时候,却引起社会大哗、人群惊骇。两者的反应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落差,似乎可归纳为一种“战地文化”与“和平文化”的落差,也就是说,在一个正常、和平的社会中难以容忍的事情,在战争环境中却可以频频发生,并被视为正常。战争造成的人性扭曲、心理变态,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相信,美军和英军的暴行,不会仅限于录像证实的几件,没有被录下来、照下来的事情还会有很多。只是在特定的战地圈子里,这些事被忽视、被容忍,被包裹起来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为此事做解释时说:“大多数英军士兵是好人”,这种解释太小儿科了。 如果说,英军士兵的行为得到了一种“战地文化”的支持,与此同时,他们的行为却没有得到“战地法制”的制约。在两年后事件曝光后,英国政府和军方表示要追查,这恰恰证明,伊拉克战争期间,英军内部缺少自动纠错的法制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和监察的机制。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一直试图建立某种战争文明。中国古代的宋襄公是个战争中迂腐的典型,但也是一个试图提出战争道德(如“不杀已降、不擒二毛”之类)的先行者。近代,国际社会针对战争中对待战俘、平民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公约体系,在世界的许多国家中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普遍意识。但伊拉克战争中的种种虐待事件说明,在一些国家,在最需要普及战争文明的军队中,这方面的工作尚付诸阙如。 在“美军虐俘”、“英军暴殴”事件背后,有两个意识形态因素值得探讨。一为“文明优越感”,二为“占领者心态”。在美英官方宣传下,在美英士兵的心理中,普遍存在将自己视为“解放者”,“先进文明的播种人”的倾向。这种心理势必导致一种对伊拉克人民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的蔑视,也由此引起诸多风波。“占领者心态”则是由占领的事实决定的。占领的事实往往会让占领者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一种可以为所欲为的心态,从而诱发出人性中种种丑陋的因子。 战争是人类对抗的最高暴力形态。尽量减少战争形态的伤害性,大约是建立战争文明的初衷。这是一件很难做的事,但在战争尚难以避免的情况下,还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