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中国首次展示“活的文化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18:52 民主与法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活的遗产”,它注 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传承,是活的财富,一切以人为主线。

  □孙守森摄影报道

  一项叫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活动,2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初步计划展出一个月。这 是中国政府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该项活动是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委共同主 办的。

  由于是中国首次举办这样的展览,人们尚对什么叫“非物质遗产”相对生疏。现在较为一致的认识是,遗产应包括自 然和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或称无形遗产)、农村和城市遗产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 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所指的遗产应是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遗产”,更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传承, 是活的财富,一切以人为主线。

  记者在展厅看到,不少观众在领略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少林功夫、侗族大歌等200 0多项“活的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充沛的创造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展览由“综合板块”和“地方板块”两大部分组成。

  展览中大量的精彩图片以及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盛装登场,如唐宋古琴、清代升平署剧本、《二泉映月》原声采 录设备及“瞎子阿炳”当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大型云锦织机、老式商业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针灸铜人、江永女书 、水族水书、树叶信、贝叶经、少数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种手抄本等。展览还专门安排优秀的传承人为观众做制瓷、染织、刺绣 、泥塑、剪纸、年画刻印、唐卡绘制、风筝扎制、提线木偶等项目的现场表演。

  在“综合展厅”,一套《二泉映月》原声采录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记者看到许多观众都通过现场准备的多副耳机,亲 耳聆并体验“瞎子阿炳”当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让一位老者流连忘返。由于来聆听的群众络绎不绝,展 台的3个耳机轮番上阵,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二泉映月》展台前除了视听机,还有一台钢丝录音机。据悉,1950年, 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就是用这台钢丝录音机录下了“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好!就是不一样……”视听后那位老 者赞不绝口。在展览中,松江顾绣、无锡泥人、南京云锦、景德镇瓷绘、陕西剪纸等现场表演,成了参观者聚集的地方。其中 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长5.6米、宽1.4米、高4米,14根踏杆分别控制范子和障子,直到今天,所有现代织机仍无法 完全取代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的某些独特的织造工艺。南京云锦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三代四人就曾在 江宁织造局任织造大臣达65年之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五次驻跸于江宁织造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人类的情感,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 藏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等,这也许是此次展览所昭示的深层 意义所在。

  展览采取集体组织免费参观和零散观众低票价参观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向大众开放。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