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会客厅:胡玫和他的乔家大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20:17 CCTV《新闻会客厅》 | |||||||||
李小萌 拍戏现场 拍戏现场 央视《新闻会客厅》3月23日播出节目《胡玫:我的乔家大院》,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这样的调查,题目是您看国产电视剧的频率是怎样的,选项有三个,经常看,偶尔看和几乎不看,比例最低的是经常看,15%左右,比例最高的是几乎不看,48%左右。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
“厚厚的围墙、高高的角楼、有着悠长甬道的深宅大院、一段充满坎坷情爱、浓缩着晋商发展的传奇历史。2月中旬以来,由胡玫导演、国内当红的几位青年演员主演的《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八套节目中隆重上演,在一套播出的二十多天里,《乔家大院》收视节节攀升,一路连创同时段电视节目的全国收视之冠。 胡玫凭借其独特的女人的视角,以及对历史题材和现实针对性的精准把握,这部旨在弘扬晋商“诚信”和“以天下为己任”情怀的历史正剧获得了收视率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随着《乔家大院》的播出,有关晋商的历史文化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据有关人士统计,连搭电视剧播出的图书,迄今就已经卖出了10多万册,正因如此,《乔家大院》被有关媒体称作2006年年初电视剧中当之无愧的“武林至尊”。 主持人:今天我们节目请到的就是《乔家大院》的导演胡玫和编剧朱秀海,欢迎两位。这部电视剧取得很好的收视成绩,你们两位听到的和你们的工种有关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胡 玫:真是好看,原来觉得《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大宅院里的故事,也就那样了,能怎么样呢,说后来看得热血沸腾的,有的不吃不睡的,都反映还行。 主持人:对于导演来说观众反映说好看,您觉得就是最好的评价了? 胡 玫:是的。 主持人:对于编剧来说呢? 朱秀海:我也是很高兴,大家不停地打电话表扬我,除了好看之外,大概这个戏多少还有点嚼头。 主持人:什么是《乔家大院》这部戏的嚼头? 朱秀海:除了胡导把这段晋商的历史进行了诗化的描写,包括生活化地处理,还原了当时晋商的历史画面。另外这个戏还包容了一些可能引起我们今天观众思索的东西。 主持人:今天的观众可以思索的是什么? 朱秀海:比如说以诚信为本来经商,包括怎么样处理商业时代的人际关系,怎么处理商家和国家的关系,商家和人民的关系,这可能都能从里体味出一些东西来。 主持人:你们二位是第一次合作吗? 胡 玫:是的。 主持人:当面互相评价一下,不要太客气,客观一点。 胡 玫:真是应该找个没人的地方说说。我觉得他作为一个作家,他不是那种能够轻易饶了自己的编剧,有的时候我们其实问的一些问题都是蛮刁钻的,比如说几两银子换几块饼,或者豆腐卖多少钱什么的,一般的我觉得有点刁难,但是我觉得他就都会帮着我想办法。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其实都已经拍了快一半了,刚才放的那个镜头就是您看到有一组杏花园的杏花,这个在剧本里没有写这样一个场景。因为不能预料到什么时候能赶上有没有桃花、杏花,正好我在常家庄园拍陆玉菡家的戏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旁边有杏花,特别漂亮,我也很激动,我说我必须得把它拍下来,因为碰到这种景是不容易的,因为风已经吹着杏花在飘落了,再不拍估计就两三天的事儿,这个杏花就败了。 主持人:这个内容要赶紧编出来。 胡 玫:对,我一想除了按照剧情来讲,在第一集江雪瑛和乔致庸感情的描绘,应该放在一个特别灿烂的这么美好的场景里面,我还想不出别的,可是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当初写的乡试,这个是按照我们查的秋闱,应该是在秋天,我们所有的场景表,工作出来的表就是在40年的时间当中,就是从秋天开始,过了两个月变成冬天,再过两个月变成春天,再过两个月,这个表整个40年已经码好了。 主持人:场景要跟故事情节协调。 胡 玫:现在如果前面第一集动了,就意味着所有的服装、道具、头套,每一个场景都要发生变化,包括像陆玉菡,我们算她怀孕的时间,她在出包头之前跟她丈夫有过接触,回来的时候肯定不能怀孕,她在什么地方怀孕,就必须要把她放到北京,陆玉菡一定要到那儿去,否则这个孩子就不是他的了,包括像这样戏的一些倒算,很费劲。 主持人:你可以回答我们这个剧本整个都是完整的架构,你们为了一个场景就让我去重新思考这么困难的一个问题,可不可以拒绝? 朱秀海:这个好像没有想到,因为在剧本完成之前胡导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让我十分感动了,这个无非是交给我一点小事情,我说好,我们改,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整个把生产计划全部都改了。 胡 玫:对,我觉得还是天时地利人和,就促成了我们这一段戏的拍摄。 主持人:拍了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大家从容一点,像这种即兴去改要下很大决心吗? 胡 玫:是,首先我觉得先要可行,如果确实不可行,那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你再有漂亮的景也不可以。 主持人:我知道您肯定也是会说我们胡导的优点、长处,但是要说到点上。 朱秀海:剧本的创作一开始老板要一个非常热闹的剧本,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就是好看,准备走商业市场这个路数,做编剧就要满足老板的要求,所以这个戏写得很热闹,包括爱情戏,胡导进入以后,提出了要更加重晋商,晋商精神、晋商历史、晋商胸怀这部分戏,就把原来的很多偏向于热闹的戏扭到正剧上来。为了给我上短训班,陪着我读了16天的剧本。 胡 玫:我们一段一段地念,念完我们一段一段分析。 主持人:胡导以前拍的都是很多重大历史题材的历史古装戏,而这个《乔家大院》相对来说小一点,它像一个宅门戏一样,为什么您这次对这个题材有兴趣呢? 胡 玫:我觉得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接着我又看了这个剧本,我觉得它的人物都很丰富,比如说像这里,当时我觉得最鲜活的一个人物是陆大可这个角色,可以说我在看第一稿,后来没有多大变化,这个人物是架构得非常坚实的,在这个人物身上感觉到了这个晋商,他也算是晋商的一个代表,他的那种典型的山西人,又抠,但是他又在关键时候又出手大方,又很善良,包括中间的大嫂,包括乔致庸这几个人物,我觉得都很吸引我。带着这样的一个对晋商的不解,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就来到山西,来到《乔家大院》,然后走访了平遥、太谷、祁县,包括榆次,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当地风土人情的采访、调研,我们才可以说渐渐地走近了晋商,当我们从山西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完全被激活了。 主持人:到后来我们看到的电视剧,和您最初读到的剧本差距有多大? 朱秀海:最大的我觉得是后半部分,我现在感觉到我的人物写到一半,像包括大嫂的命运,江雪瑛的命运,孙茂才的命运,这都是后来,等到最后一次,要开拍了,胡导就说你还是去看一看,也没说让我改稿子,结果大年初三拉到了乔家大院,我刚坐下来就过来了,开始跟我谈,还是要改,那一次我觉得把人物往人性开掘更深,往这个方向走。 主持人:您有没有觉得挺头疼的,真麻烦这种感觉,编剧我都交稿子了,你们又把我叫到片场来逼我。 朱秀海:这一次好像合作还没有,因为她提的主意,她出的招都是挺新鲜的,有时候一开始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你怎么能让孙茂才变得这么坏,但是后来想想前头已经给孙茂才留了口,孙茂才其实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无非是把这个悲剧的命运走到底。 主持人:就像你当裁缝拿一块布做一件衣服,可能比拿一个已经做好的衣服去改容易一点。 胡 玫:但是后来我跟朱老师说了一个观点,我说没关系,咱们拍戏实际上是一个接力赛,您跑的是第一棒,人家都讲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你就拼尽全力拿出你的最佳速度,最佳状态,凡是我们能想到的我们都往你这儿放,但是你如果实在做不动了,真的是不行了,那你就已经到极限了,就把这棒交给我,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努力。 主持人:您有没有过剧组把这个接力棒交到您手里,您觉得拿着跑起来越来越沉,然后又交回去? 朱秀海:这次我的感觉还是很轻松的,我觉得应该是做成一个好戏,而不是做成你自己的戏。 主持人:你这毕竟是您付出心血的作品。 朱秀海:现在这个作品很好,现在这个结果多好,这么高的收视率,不管最后那个剧本是不是我改的那些局部,都来打电话表扬我这个编剧,我没有感觉到我很失落,很好。 主持人:导演和编剧最理想的合作状态应该是怎么样的? 胡 玫:我想也就这样了吧。 主持人:刚才胡导说的剧本剧本就是一剧之本,对于《乔家大院》来讲,剧本对它的高收视率您觉得起了多大作用? 朱秀海:30分吧。 胡 玫:别那么谦虚。这是基础。 主持人:我们做一件事儿或多或少都是个人会有收获,这件事儿结束之后对您来讲个人的收获是什么? 朱秀海:好戏。我看到了好戏,观众也看到了好戏。 主持人:祝您下一部戏更成功。 朱秀海:谢谢。 应该说《乔家大院》的火爆对于胡玫来说已经有相当承受力了,早在1998年由她导演的《雍正王朝》就已经创下了当年的收视奇迹。 2004年春节期间,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再度掀起电视剧收视热潮,不仅如此,电视剧的热播甚至带动了观众及学者对于汉史的兴趣。 一而再,再而三,如今《乔家大院》的成功,再次验证了胡玫拍摄正剧、历史大戏的实力。胡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俨然已成为一个金字招牌,与同类电视作品相比,它占据额的是一个不易超越的新高度。 主持人:在正剧里面,你也有很多是要凭空想象出来的,杜撰出来的情节和人物,怎么去区分这个正剧和戏说? 胡 玫:我觉得首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要基本属实,在你所编的这段故事里。第二就是重大历史人物要基本属实,就是和正史的记载基本属实。然后在重大的历史的年表上,要基本不要发生太大的出入。我觉得所谓的正剧当然你还需要利用一些导演的手法,要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出那样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环境和所谓的建筑等等这些风土人情。如果说戏说,可能这些方面就不是那么太在意。 主持人:也有人说《乔家大院》这部戏和你之前的两部大戏比起来,严谨程度、精致程度都有所下降。 胡 玫:我觉得恰恰是有所提高了,因为这个高难的程度恰恰是因为我吸收了前两部戏的教训,所以格外注意了这中间的细节,因为什么?这个戏因为所涵盖的量其实对于细节的要求比前两部戏还要大,所以可能挑剌的空间也就大了一点。但是我觉得总的说来,好像归纳了一些他们提出来的硬伤我觉得都不是硬伤,我觉得都没有说让我觉得很惭愧,除了一个包头的地名确实是搞错了,因为当时的确是没走过这条路,所以疏忽了。其它的我觉得都不是问题。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拍历史剧几次都是命题作文,这个剧本来了,你就要接它,本身你对历史剧的兴趣大吗? 胡玫:我觉得对历史剧和现实剧都一视同仁的,只要是好剧本,我都不愿意放弃,有的时候正拍着别的戏又来了剧本,接不到觉得很遗憾,不管它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 从《雍正王朝》、到《汉武大帝》再到《乔家大院》,这些大戏的绝对主角无一例外都是男人,从拍摄风格上看,几部大戏的叙事手法以及场面把握上也无时不透露出游刃有余的大将风范。 然而,善于拍男人戏、在电视连续剧领域里叱咤风云的胡玫,生活中却是一位温和而细腻的女性,这与她的大制作、大场面和大手笔相比,反差很大。这一点,与她合作过的演员最有发言权。 主持人:听到大家对您的评价,都是刚强的、温柔的、男人的、女人的,一种结合,您认可这样的评价吗? 胡 玫:就是我觉得可能大家都有先入为主的一个东西。 主持人:比较刚硬,比较强势。 胡 玫:对,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概25、26岁开始导戏的时候,就不断有人,我那些合作的人,在边上跺着脚骂我,你怎么就不能说不呢,你是个导演,你可以去这样,可是我从来就没想过这样做, 主持人:我也采访过其他的女性导演,我觉得她们身上变化非常大,比如没当导演之前她还是一个女性特征很突出的,美的,等当了导演之后她可能穿着也中性了,会抽烟,会有很多中性的变化,我说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她说如果你不这样变化,在片场别人会不听你的,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胡 玫:我觉得我没有这样的感觉,像这种外在的东西,其实是一下子就会被戳破的,因为一个导演在摄制组的所有工作威信,或者说你权威的建立,我觉得是来源于思想,来源于智慧,我拍戏到今天为止,我觉得就没有和演员红过脸,可以说有20年的时间都不止了,做导演工作,我从来没有说到片场和别人打架,或者命令别人怎么样,或者把别人驱逐出去。 主持人:跟您合作的演员当中,其实这次的男主角陈建斌应该算年轻的,我们也都知道他对这个角色有自己特别强的理解和追求,在你们的磨合当中,你是以爱护演员为主,还是要坚持自己为主呢? 胡 玫:老实说,刚开始我是戴着有色眼镜走到乔家大院的,那个时候我想因为我拍了一些历史剧了,我觉得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可能比建斌要深厚一些,或者了解得多一些,因为建斌没有做过古装剧,但是我接触他以后,我发现不尽然,我觉得建斌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演员,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他是一个对古典文学有相当研究的一个演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主持人:陈建斌给我讲了一个你们在片场时候的例子,就是你们有一个特别期待的人来了,坐在太师椅上,他就搬起那把椅子到他跟前去,你在喊停,你说这在现代是一个沙发,你怎么能搬着沙发到处跑呢? 胡 玫:对,他说我就要把它搬过来,不管是什么,我说不行,这就是我们家里陈设的沙发,或者是你们家里一个稳定的象征,四方桌,八仙桌,两把太师椅放在那儿,一般的情况底下。 主持人:他你们僵持了两个小时差不多。 胡 玫:那可能他搬了,我不记得了,非要搬就搬吧。 主持人:这时候你会不会想毕竟导演在这个现场,他要有权威性的? 胡 玫:是这样,如果说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原则问题。 主持人:你觉得你赢了,他说他赢了。 胡 玫:到时候咱们看看片子。 主持人:或者你后期给剪了,剪接权在你手里。 胡 玫:我觉得这个椅子不会这么搬的。 主持人:这也是您的一个原则。碰到这种个人主张特别强烈的演员,你怎么去处理这种关系? 胡 玫:我觉得打又拉的,实际上有时候一些过不去的事就跟他坚持。 主持人:这次《乔家大院》,包括以前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别人都把它定位成男人戏,一个女导演去揣摩男性的心理,你的依据和自信是哪里来的? 胡 玫:我觉得我了解男人,可以自信地说,不仅是男人,我觉得可能因为阅人甚多吧,从我们选演员、分析人物,我们判断,每一次大概都有几十个演员,或者上千个演员从我们的眼前划过,我们来判断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所以可能就练就了一种能力吧,我觉得我可以很好地掌握和驾驭男演员的表演。 主持人:有人说女导演的作品让人一看就能知道这个导演是女性,好像你的作品这种痕迹就很少。 胡 玫:对,我不知道这是优点还是缺点,讲实在话,也可能一个女导演应该更多地拍一点比较女性特点的戏,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觉得我就不拍那种女性题材的戏了,渐渐地就能够比较中性地去判断一些人物,处理人物什么的。 主持人:为什么你不能肯定这是优点还是缺点呢? 胡 玫:如果单纯地用一个女人的视角去拍这些女人之间的故事,我觉得对我来说就有点苍白。 主持人:可不可以理解成,作为一个女性,借由拍男人戏来实现一种对社会的表达,一种控制? 胡 玫:我从来没有想过控制别人,这是最主要的一点,我只是想讲述我眼中的或者我心中的这样一些男人,我觉得有意思。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8级的优秀毕业生,胡玫和同班同学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一起,被人们亲切称为“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人都先后屡获国际国内的导演大奖,“第五代”甚至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界导演领军人物的集体代名词,然而在这个集体中,胡玫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例外。 1990年,她开始涉足商业性电视剧。从1990年到1993年,她把相当多的精力用在了拍摄商业广告片上面,学电影出生的胡玫离她的老本行似乎越来越远。 然而从1996年拍摄《雍正王朝》至今,胡玫的电视剧作品几乎囊括了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中国电视剧奖的所有最高奖项。 不少人相信,也许正是胡玫看似意外的那些尝试,奠定了此后她在电视剧领域成功的坚实基础。 主持人:您也是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戏,著名的78级的一分子,从代的划分上,你把自己也划在第五代里吗? 胡 玫:应该毫无疑问吧。 主持人:就像您的同学大家都知道的,都在做电影,可是您是在做电视剧,让大家熟悉你,了解你的,对你心里来讲有一种遗憾吗? 胡 玫:曾经有过,因为原来一直都是学电影,也是做电影的,大概拍了有六部电影,后来因为整个电影市场的滑坡,我感觉到做电影导演越来越窄了,你可以选择的范围越来越窄,因为极大地受到了发行制度还有票房收入制度的牵制和影响,再加上可能由于我的性格吧,我是一个比较急的性格,我喜欢什么事情就立竿见影,办事要快,我不喜欢拖泥带水,电影的制作比较慢。70天或者到90天拍一部电影,实际上这个电影就是90分钟的电影,但是我70天到90天能拿出差不多30集的戏来,我觉得电视剧要求导演的素质要更高,更难,不是说更容易了。 主持人:那些大导演会同意你这样的说法吗? 胡 玫:那我不在意,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儿,这是我的想法,刚刚开始介入电视剧的时候,我是不屑一顾,我觉得白玩,就是这种感觉。 主持人:小意思。 胡 玫:小意思,因为都可以回放,不行带子可以擦掉,可以重来,这相当简单了,但是电视剧拍摄的过程,首先,现在基本上我们拍摄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包括像《乔家大院》就是三天一集,这个是稳打稳的,我为这一点感到很自豪。我知道很多电影导演不具备这个素质,这也是我们做电视的电视工作者所要面临的技能上的要求,要远远高于电影的技能要求。 主持人:你不能去等天气,等不起,会不会就意味着要打折扣呢? 胡 玫:不能,不允许打折扣,所以这就是这一方面的技能要求,而是一些做电影的导演达不到的。因为我们都是同行,我经常听到说电视剧做不了,真做不了,明明是要拍大太阳天,连着下几天雨,结果制片方非得要拍下雨的戏,那不行,这个要求导演的应变能力,导演的现场反应处理的能力是非常不一般的。从我做电视剧这么十几年以来,摸索电视剧的十几年以来,我觉得掌握了它中间的一些规律,同时我觉得是因为我看到在中国可能最大的影视剧的市场还是在电视观众,如果说像《乔家大院》这样的戏,我刚才听说它达到了七亿的观众人次,我还是非常骄傲的,如果有这么多的人同时在看我们的同样一部电视剧。 主持人:电影是永远达不到的,几乎很难。 胡 玫:真的,如果我要是能做电影,我仍然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主持人:在电视剧领域做得得心应手,路越走越宽,如果说以后再也不做电影,您会心有不甘吗? 胡 玫:我觉得也没有,我现在就觉得我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主持人:说起第五代导演,难免就会觉得有一点沉重的感觉,这一批人所谓担负着社会的责任,担忧着电影的未来,这些还是你思考的问题吗? 胡 玫:我觉得非常希望我们的电影能够振作起来,比如说我经常想的是当我们从电影学院刚刚毕业的时候,那十年,真的是我们78班的同学欢欣鼓舞的一年,那个时候我们创造出了多少优秀的,让中国人骄傲的作品,像《黄土地》、《一个和八个》、《霸王别姬》等等,一直到现在可以说都可以成为我的教科书的作品,那还是让人很值得怀念的一个年代。 主持人:你希望到那一天你还是电影人中的一分子吗? 胡 玫:如果有可能,为什么不行呢?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电影,我觉得我们都是可以达到的,我不认为我们达不到,而是条件还不具备,真的是条件不具备。 主持人:等条件具备了,胡玫导演会出手。 胡 玫:我们尽力而为。 主持人:好,谢谢。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0:30-21:00 《新闻会客厅》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0:20--21:0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会客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