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跳舞这杯鸡尾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5:05 新民周刊

  社交舞在上海的意义,早已超出娱乐本身的定义而成为上海都会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海派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撰稿/程乃珊

  上海是一个都会,我一直认为都会与大城市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在美国,说到
大城市可以列举很多,但都会就只有纽约。所以,我觉得代表上海海派文化的歌曲不是周璇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而是《玫瑰玫瑰我爱你》。而社交舞,也在都会上海有很深的文化土壤,上海人对它好像有一种天生的领悟。

  跳舞是舶来文化,初时在上海只在洋人的私人会所及私宅内进行,后来渐渐流传到一些公开社交场合,向以见多识广著称的

上海人也看不懂了——这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你搂我抱的,下里下作的还称外国规矩!社交舞在上海破土萌芽之时,已被贴上负面标签了。

  上世纪初随着早年

留学生及教会大学毕业生日渐进入社会,跳舞已成为公开的社交礼仪和正常娱乐而被上层先生们接纳,但此时女人们大多仍养在深闺。教会女校受过西洋礼仪教育的,进入社会就如滴入沙中的水珠,她们之中能抛头露面出来跳舞的更少之又少,男女舞伴之比大大失衡。此时,省港一批专做外国水手生意的,人称咸水妹的欢场女子瞅准其中商机北上做伴舞女,上海一些青楼女子也不甘丢弃失地纷纷转型做舞女,上海先生解决了舞伴问题,然跳舞的名声也越发坏了。

  到了30年代,社交舞已成都会时尚生活一个重要符号,上海不少洋派的大户人家专门请舞师上门为家中男士授社交舞艺,社会上也开出不少由菲律宾人或白俄人经营的社交舞学校,颇受大学生及小白领小职员的欢迎。从20年代末开始,社交舞在上海的意义,早已超出娱乐本身的定义而成为上海都会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海派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交舞催生了上海建筑的多元,出现了一批如百乐门、仙乐斯、曼德林、埃爱令等风格各异、堪与国际水准夜总会媲美的建筑,以及包括弹簧地板、玻璃舞池、灯光、音响等的现代先进设施,营造了正宗上海制造的夜生活及上海爵士。社交舞在上海的流行丰富了上海人的肢体语言,甚至可以讲,对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作了革命性的突破……

  上海的社交舞就像一杯成分极其复杂的鸡尾酒,融合了道德修养审美种种与跳舞本身无太多直接关系的元素。然而如若缺少这些元素,那就只是一杯单一的矿泉水,就不会那样令人痴迷。上海人都想尝一杯酒,又羞于去取杯子。

  解放后,因为苏联老大哥社交舞仍走俏上海滩。此时营业性舞厅已取消,舞会多由基层单位操办,因地制宜——水泥地上撒一把滑石粉就跳开了,一度还作为政治任务推广。这杯鸡尾酒已大大走味,而成了泡在搪瓷缸里的一杯大麦茶。不过,歪打正着,社交舞在上海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真正成为一种群众文化。为方便记准拍子,上海人将其名称也本地化为“三步头”“四步头”,远比华尔兹、布鲁斯容易上口……

  后来苏联老大哥走了,连带伴舞的苏联及拉丁美洲轻音乐也都因靡靡之音而被禁止,上海沉默了。

  然而上海人天生就不肯安分——跳舞禁了要“脚痒”,“脚痒”实在熬不住,几个好友聚在一起放几张靡靡之音,将灯光调得柔和点过把瘾,这其实就是家庭舞会。这些人通常是旧时的遗老遗少,不觉就惹下个“黑灯舞”的罪名。笔者一朋友,原第二医学院一女生,就因参加了五分钟的家庭舞会,被判了五年劳动教养而抱恨至今。

  大地回春之际,跳舞成了上海的报春鸟。上海人对跳舞的迷恋,大约是外埠人士很难想象的:在舞场跳、广场跳,亭子间里拆了床腾出空间跳……那压埋已久的活水一旦喷发,甚为壮观,因为要参加舞会,上海人名正言顺地悉心打扮起自己,上海的时尚之风也藉此渐渐回归。然而,舞蹈是需要音乐、音响、地板等一系列因素来共同塑造好的氛围,那时,有些男人,羊毛衫脱掉里面是假领子,舞姿也很别扭。跳舞跳得不和谐,那就不是跳舞了,而是“做生活”。

  这几年,社交舞在上海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热了,但上海人的舞蹈情结仍在。最近电视台的一档关于舞蹈的综艺节目《舞林大会》一经播出,就如此受欢迎追捧并成为城市话题热点,收视率突破16点,就是因为编导和参赛者精心配制的这杯鸡尾酒,正合了上海人的口味。-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