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人物》杂志专题 > 正文

泉州:海滨邹鲁 鸿儒聚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16:04 《人物》杂志

  作者:林伟荦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是世人对泉州的一种赞誉。泉州,古称刺桐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晋人的大批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促进泉州进一步发展。自唐建中初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设乡校,建文庙,并且亲加诱导,泉州的教育十分兴盛
,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家诗书而户弦诵”,“泉郡学甲于天下”。泉州自唐至清,不仅中科第者数以千计,群英荟萃,还出现了三世进士、父子进士、祖孙进士和兄弟进士等许多极不寻常的现象。宋元时期,享有“海上丝绸之路”美称的泉州港已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海港之一,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曾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盛极一时的海外交通,带来了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种文化,与西晋末年“衣冠南渡”而后在泉州大地上传播、发育的中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聚集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正所谓:海滨邹鲁,鸿儒聚舫。

  最早对泉州文化产生影响的人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泉州进士欧阳詹。欧阳詹,字行周,晋江潘湖人,曾任国子监四门助教,人称“欧阳四门先生”。欧阳詹少时聪明颖慧,不喜与孩童嬉戏,只爱读书、吟诗作赋。他喜爱家乡的山水,常常到幽静的水滨岩畔诵读诗书,所以,在晋江潘湖、泉州清源山,南安高盖山等地都留下了他读书的足迹。由于欧阳詹勤奋学习,见解独特,其学业大进。贞元8年(公元792年),他到长安赴考,“五试于礼部”,以第二名的好成绩与贾棱、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等诸名士联第同榜,开闽中甲第之始。这期考试的主考是素享盛名的翰林学士陆贽,他要求十分严格,所取之士,皆为当时的才俊硕彦,时称龙虎榜进士。泉州士子对此感到莫大的荣耀,受到极大鼓舞。自此之后,“三十年内,文星在闽,东堂桂枝,折无虚岁”,人才辈出。所以,欧阳詹对福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而朱熹在题欧阳祠堂时称道:“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授国子监四门助教,打破泉人不愿到中原入仕宦之天荒,而且在其任内极力举荐英才。那时同是“志在古文”的好友韩愈只当徐州别驾,他便率领生员伏阙上书,力荐韩愈担任超越助教的国子监博士。事虽不成,但可见他对韩愈的推崇。泉州举子徐晦首次赴考落第,欧阳詹恐他意志消沉,便写诗勉励他“大器当晚成”。受此鼓舞,徐晦锐意进取,于翌年考取第一名,当了福建观察使。人们都说:“唐自置助教高官以来,善举其职者,无逾于詹。”可惜欧阳詹的大才未展,尚未在文学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在年富心雄的40多岁便客死长安了。对欧阳詹的英年早逝,亲朋师友都很悲恸,特别是韩愈,哀叹他“不显于前”,又恐“泯灭之后”,满怀深情地写了《欧阳生哀辞》,表示沉痛的哀悼。泉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在被誉为“八闽第一街”的状元街特设“四门学士”的牌坊。

  欧阳詹之后,泉州出了一位书法大家,蔡襄。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一起,人称“宋四家”。其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但在泉州人眼中,蔡襄最出名的不是他的书法,而是他主持修建了洛阳桥。

  洛阳桥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它被誉为“海内第一桥”和“天下第一桥”,与赵州桥等并列中国四大著名古桥。洛阳桥的修建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蔡襄出世以前,他的母亲因为半渡遇险,曾许下如生子令其建造大桥的愿。蔡襄金榜题名后,担任泉州太守,一心想造洛阳桥。但是要造洛阳桥,钱是最关键的。蔡襄正烦恼时,南海观音正好驾云路过泉州,得知蔡襄造桥欠钱,便化身为倾国倾城的妙龄少女,伫立在洛阳江里一条船的船头,许诺谁能用钱掷到她,她就嫁给谁。此事一时传遍洛阳江南北,泉州城内外。许多富商巨贾、官家子弟以及一些市民都纷纷前来参与。一连三日,洛阳江边人山人海,可就是没人掷中。观音将钱从水里、船里收起,化入泉州府库,让蔡襄造洛阳桥用。本来三日功德圆满,观音菩萨准备回南海,谁知又节外生枝。此时,八仙中的吕洞宾也正好来泉州,看到观音化身美女筹钱,就想捉弄她一番。于是,他唆使一个卖菜的小贩去试,自己在旁边偷偷地施法力,钱直飞江船,无偏无倚,刚好落在观音身上。观音一时大意,被人投中,心中一动,知道是吕洞宾搞的鬼。而那小贩则兴奋地向江中跑去。这时观音将手一指,那小贩由向前冲变成向后退,一直退到一堵石壁上,化作一尊仙佛,人称泗水佛,永远朝壁,与观音相对视。吕洞宾知道玩笑开过火了,便化作清风,溜之大吉。

  至此,钱也筹够了,可以开始筑桥了。但此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难题:洛阳江水深浪大,如何建造桥基?蔡襄为此而日夜发愁。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指点他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于是蔡襄派他给海神送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买了一大壶酒,在海滩喝得大醉,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酒醒后,黄色的公文变成了红色,连忙赶回来交差。蔡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终于领悟了海龙王的意思,于当月廿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筏形桥基终于顺利砌成。所谓筏形桥基是指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底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了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显示了我们先民建桥的非凡才智。洛阳桥建成后,蔡襄亲自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在左岸。此碑文章简约,书法遒劲,镌刻传神,被誉为“三绝”。为了感谢蔡襄,人们在洛阳桥南建了一座蔡襄祠以纪念他为家乡人民所做的贡献。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朱熹到泉州府同安县任主簿。五年间,常在泉州一带讲学、游赏。由于景仰欧阳詹,常莅祀欧阳詹的不二祠。绍兴二十八年,朱熹在此种竹建亭,讲学其中,自题“小山丛竹”以为亭额,书院因而取名“小山丛竹书院”。现存有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通判徐之霖重建“小山丛竹”石坊表一座,辉绿岩坊额嵌于花岗岩横梁,正面刻朱熹墨迹“小山丛竹”。1925年,这里另辟“温陵养老院”在其侧,为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圆寂之处。此处聚集了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个历史文物古迹。此外,朱熹还到泉山书院、石井书院、九日山等地讲学与游历,传播理学的种子,使泉南海滨成为传统理学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泉州人一直对其是“朱子过化之区”而津津乐道。在其后相继出现了真德秀、蔡清、林希元、苏 等一大批理学大师,故当时有“天下言易者,首推晋江”之说。

  至今,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一副对联上还记录着朱熹对泉州的评价:“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此地古称佛国”这种现象在泉州倒是容易看到,因为以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三大寺庙为首的泉州佛教寺庙林立,香火至今十分鼎盛。而“满街皆是圣人”,有些人却不以为意。其实,朱熹这副对联,不只是上联肯定了泉州佛教文化之盛,更重要的是在下联,肯定泉州“满街皆是圣人”。在古代的泉州,儒生之多,成就之大,造诣之深,是一个很独特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根据傅金星先生的《泉贤著作述评》一书,唐代泉人著作,“有志足征者有二十多集”,宋代泉人著作“不完全统计,有412集,2200多卷”。这些宏富的著作,确实足证泉州文化积淀之深厚。单就明代泉州人论易著作就不下百部,以蔡清为首的易学大师和清源学派,出现了清源二十八宿,可谓文星灿烂了。所以,泉州又被称为“海滨邹鲁”,即海滨的孔孟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朱熹还是泉州刻印行业的祖师爷。相传洪荣山原为朱熹同乡好友,曾随朱熹学习金石雕刻手艺,颇有成就。后来朱熹到泉州为官讲学,把洪荣山带到泉州,从事刻印业,因此成为泉州刻印业的一世祖。其实,刻印业(古代主要是刻印书籍)与文化、教育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故把朱熹奉为当地刻印业的祖师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深受程朱理学熏陶的同时,明代的泉州却出现了以“叛逆”著称的大思想家李贽。李贽,字卓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姓林,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1552年,李贽中举人后,便在他乡漂泊四十多年,期间只回过两次家。尽管如此,他对家乡的人民和一草一木却充满了感情。第一次回泉州时,正值倭寇围城,因府衙无力,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生灵将遭涂炭,地方官吏却乱作一团,束手待毙。李贽挺身而出,掣剑在手,“率其北若侄,登陴击柝,为城守备”。泉州城被围数月,粮源即将断绝,粮价“斗斛十千”也无处买。虽然李贽家也是“几无自活”,但他牵挂的是家乡的百姓。于是,他动员家中女眷变卖金饰,拯济民众,慰劳士兵。城中官兵士气大振,坚持到俞大猷、戚继光挥师南下,驱逐倭寇。

  如此好官选择的却是一条叛逆的道路。作为封建社会的叛逆,李贽一生的不得志便成了他的宿命。在二十多年的宦游生涯中,李贽看到的是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接触到的是那些昏官、迂儒和假道学先生,与他们格格不入。他深恶痛绝假道学,决意不同流合污,便辞官归隐,致力治学。李贽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这正是封建社会的末叶,资本主义已经破土萌芽,新的市民阶层正在发展成长。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李贽十分关心时代的发展变化。然而,我国封建社会千百年来都是独尊儒术,排斥百家。儒家的经典成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很少有人敢于对禁锢人们思想的儒学提出质疑。李贽的光辉思想,在于他反对封建等级和封建束缚。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把矛头指向程朱理学,认为《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尧舜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人同凡人是一样的,圣人的所作所为,同凡人的所作所为是一样的。这种平等观否定了封建等级,否定了封建特权,抬高了劳动人民的地位。每一个人都是现成的圣人,什么忠孝节义,都是假装出来的。只有“饥来吃饭困来眠”才是最自然的,才是真正的“道”。种地,做生意,一切谋生的活动,都是最浅近、最通俗的事,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他又主张自由、自治,反对封建的礼教、政治和法律的束缚。每一个人有不同的个性,应该让个性得到发展,使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这才是合理的。他提出应该“因人而治”、“人人自治”,用不着封建社会的礼教、政治和法律,这些是人为的,外加的,不合理的,应该抛弃它。可见,李贽的这种自由观,目的就在反对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和压迫,维护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这些思想,有如封建社会暗夜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此,敢于向封建卫道士挑战的李贽终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神宗皇帝下令把他逮捕起来,关在通州监狱,并将他的著作全部烧掉,不准存留。李贽入狱后,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愤而以剃刀自刎,终年76岁。他以死抗争到底,结束了他坎坷悲惨的一生,也给历史留下悲壮的一页。

  李贽思想的影响虽然深远,但并未动摇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在清代,泉州又出现了一位理学大师李光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榕村,湖头人,生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李光地的一生最精炼的概括是:辅弼帝业,清勤谨慎,始终如一。

  据载,“三藩之乱”发生后,国家处于分裂的严重关头,李光地派人冒险上京,进献蜡丸密疏,献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乱。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圣祖玄烨因平定“三藩之乱”,又逢29岁生日,迷信的康熙决定提前做寿诞。快马传消息至安溪,李光地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煜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山寨大王也不少,百姓生活极艰难,实在无物上贺。李光地童年时曾被永春帽顶寨大王林日胜捉上山寨,被安溪县城东岳庙和尚德辉禅师救出。未回家前,李光地在东岳庙学过做米粉。此时,李光地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不如把米粉做成粗条再晒干好带上朝去,到时自己还可当众表演吃法。堂兄和叔叔都说如此甚好,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这样,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变成了贡品。他将肉丝、虾仁、香菇炒熟,肉骨汤适量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谁知这道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帝“升平嘉宴”中宴请大臣、翰林和功臣的特色美味。

  李光地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授权李光地治理永定河事宜。李光地严密规划组织,划界承包,专人负责。他乘船驻柳岔口,每天巡视工地,督促指挥。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极怠工,甚至口出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众,说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国家,利泽百姓,从而调动起民工的积极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亲自巡视工程,为表彰李光地的功绩,特颁赐诗、字,并御书“夙志澄清”匾额。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再赐李光地“夹辅高风”御匾。“夹辅”,意即左右辅佐;“高风”指李光地德才兼优,品格高尚。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帝在热河又赐李光地“谟明弼谐”御匾,以褒扬他“计谟明智,抉弼和谐”。

  李光地的故居有新旧衙两处,相距不足百米,均建于清初。新衙又名相府,位于湖头街右侧,穿斗式建筑,五进双护屋,东西巷,四周环筑围墙,各进挂有康熙皇帝等题写的匾额和对联;旧衙位于湖头街左侧。大门的对联尤为引人注目:上联“绮罗日暖将军府”,言该屋乃宁海将军所赠;下联“弦管春深宰相家”,反映清代南音在湖头的盛行。相传,李光地曾带家乡南管艺人晋京为康熙皇帝演奏,幽雅的古韵使康熙龙颜大悦,赐给他们“御前清客”的雅号,并送“护凉伞”一把。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