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休闲之都争夺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7:58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袁华明

  杭州、成都、海口、三亚、梅州等城市同争休闲之都。数起杭州的种种优势,在兴致盎然之余,回过头来冷静地想一想,再和成都、桂林、三亚等城市比一比,这些包罗万象的优势,似乎别人多少也具有一些,没有一点是我们所独有或占有绝对优势的。所以杭州必须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

  休闲成了套话?

  近年来,杭州着力实施“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的城市品牌战略,制定了“天堂硅谷”、“休闲之都”两大奋斗目标,探索着城市的独特性、差异性发展道路,一步步迈向“生活居住的天堂”、“旅游休闲的天堂”和“求知创业的天堂”。

  与此同时,成都、大连、青岛、厦门、银川等地方城市也用休闲业来作为自己的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引出了更多元素的扩展,扩大城市的知名度,推动产品包装、服务管理和休闲设施建设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成都和杭州这两个休闲业发展领先于其他几个城市的“花园城市”,并长期致力于建设旅游的明星城市。这两座城市的旅游业都是其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

  在今年的天津“两会”上,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旅游品牌,形成东、西、南、北、中旅游主干线和沿河、沿海、环山、环京津结合部四大综合旅游产业带,建立滨海旅游聚集区,加强环渤海地区的旅游合作,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根据此目标,天津市旅游部门在深入考察、组织专家调研后,确立了未来5年树立“近代缩影、渤海明珠、北方休闲之都”的崭新旅游形象。“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旅游部门将全面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天津近现代文化底蕴,着力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核心旅游品牌;发展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中心、以蓟县和滨海为两翼、带动周边共同发展的旅游总体格局,加速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积极加强环渤海区域旅游乃至东北亚旅游合作,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实现新跨越。

  甚至一些县城也提出了类似的口号。比如2005年1月,北京密云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奋斗目标,密云人民将用4到6年时间,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塑造生态文化,构建

和谐社会,打造出“生态密云、休闲之都”品牌。此外,山东烟台海阳市也正在进行以“滨海、度假、旅游”为主题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打造“休闲度假名城”。

  打造休闲之都俨然成了很多城市“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让人发出疑问的是: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是休闲之都?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旅游产业,有些国际上的游客,具有几条商业休闲街,具有一定数量的服务性产业的城市就是一座休闲之都了呢?而事实上,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正如杭州虽然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每年接待外国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排名靠前,但仅凭这个数据是不能断定杭州就是座休闲之都。关于休闲之都的评价判定有个复杂而准确的体系,这样的休闲之都评价体系在中国尚未出现过。

  休闲之都大同小异

  近来通过对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区域调研发现,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阵型”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产业市场空间,并正在向休闲市场集中。由于需求的迅速变化和供给定位、产业功能的移位,城市休闲产业呈现出一种条块轮动的格局。从“城市广场”到“休闲广场”,从“观光购物街”到“观光休闲街区”,从“游乐园”到“主题公园”和“主题休闲区”,城市休闲产业在概念、形态、功能和市场价值方面,既存在诸多发展机会,也面临亟需突破的“瓶颈”。

  以杭州为例,从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来评估,似乎休闲之都非杭城莫属,戴上此顶“金帽子”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观察记者在采访业内人士中发现许多人并非如此认为。首先他们承认杭州有“拼休闲”的强大实力,但根据杭州现有条件和环境,充其量只能称作走在前面的旅游城市。一是杭州客源中,有多少是冲着休闲目的而来?一位专家说,有5%的比例攀到顶了。二是从近几年假日经济的“井喷”来看,也反证杭州休闲系统的不完善,休闲产业的供应不足。三是和杭州同类型条件的城市,甚至超越杭州的城市有没有?青岛、大连、厦门……他们中哪座城市不在叫“休闲立市”?听说北海早有这种“抢滩”的心理准备。杭州能否脱颖而出,并非凭一句空话就可定夺,尚需要杭州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持久的拼搏,方方面面的实力支撑。

  有专家指出,从产业层面看,对城市原有的旅游、商贸、会展、演艺、影视等服务业,应从休闲经济的角度进行再开发和重新包装,在保留与提升城市特色的原则下,使之精品化、系列化,提高产业之间的互补性与关联度。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休闲购物、休闲居住、休闲读书、休闲体育、休闲娱乐等新颖的休闲项目,挖掘传统服务业的休闲功能,推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凸显城市品牌;社区层面,按半径3公里左右、城市建成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左右的规模,建设与城市功能中心配套的较大型休闲功能区块,在功能中心内按3—5万人口规模建设6—10个社区休闲中心,社区休闲中心应具有开放性特点,体现区域文化特色,通过完善绿地、健身中心等多种社区休闲服务设施,提高市民生活的环境质量,每个休闲中心面积应不少于5000平米;乡镇层面,注重挖掘城郊休闲,突出生态性、多元性、文化性、度假性等特点,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以形成地方风格,做好休闲村、主题公园、度假区建设,吸引家庭休闲旅游与度假休闲。

  或许是对休闲理解的片面性,仔细观察各地打造的休闲之都,竟然是如此的大同小异!

  完善总体环境成为期待

  现在已有的几个初见休闲之都端倪的城市在很多方面确实做得很完善,各个政府都能根据地方自身的特色为其定位,并合理运用经济手段来宏观指导休闲产业的建立与发展。但有人认为即便是杭州、成都这样的城市也未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休闲之都。作为我国的休闲之都,必定是闻名国内外的,要成为国际化的休闲城市,就必须导入国外的生活方式、休闲习惯与氛围。某些地方的娱乐业很发达,各式各样的茶馆、棋牌室林立,但是大部分都是带着中国传统消极味道的娱乐性场所,带着对生活的消极态度,用一种几近堕落、麻木的休闲模式去打发时光,如打

麻将、打牌等,而并非国际上崇尚的以积极向上的模式去运营一个娱乐场所。要成为国际化的休闲都市,就得迎合国际休闲时尚,以现代意义的,强调健康积极的休闲方式来建设城市。因而,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休闲之都,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

  在国内,

丽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迷你型的休闲之都,其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比较符合一个休闲之都的评审标准。一个休闲城市的发展需要依仗经济的发展,带着硬指标、软环境的建设来追求城市的国际化和休闲化。

  国外有关方面预测:未来15年中,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紧随其后。以旅游、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播和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之外,我们也注意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假日经济现象反映了国民对休闲生活的渴望。如今城市之间的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认定一个城市是否是休闲之都,首先得从其软件和硬件来审视。

  在真正评价一个地方城市是否符合休闲之都的标准时,有众多指标来衡量,包括人文、地理、人均收入、各项生活指数、生活态度、自然条件、城市建设、居民素质等等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评判标准。所有的方方面面决定了一个城市休闲业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休闲之都,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进一步对国际开放,更应与现代服务性行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卓有成效地建设一个休闲城市。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联手,建立休闲产业的统计、周期性产业普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以及专家评估制度,按年度发布休闲产业发展报告,引导休闲市场的发展。定期公布企业信用等级,在金融、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实行分级管理,引导企业诚信立业,为休闲之都提供制度保障。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