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和顺:边陲古道上的繁华梦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7:36 民主与法制时报

  大都市生活的人想象边镇时很容易萌生出一种莫名的骄傲,可是和顺的一切却静默地敲碎了都市人这种浅薄的自负。

  门里是幽深的庭院、娇艳的茶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松木香;门外是迷蒙的烟雨。回看门里的历史,怅惘门外 的生活,却让站在门槛上的游客生出一阵恍惚……

  □江逐浪文/图

  极边第一城:你这天南的奇迹

  明洪武年间,1.5万名将士来到了云南,跨过怒江,到达了高黎贡山下一个现在叫“腾冲”的地方。600多年前 将士们在这里屯边戍土、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为这天南一隅带来了中原文化,他们为这个小乡镇起了一个很有儒家意味的名 字——“和顺”。

  汽车向西出腾冲4公里,原先一颗不经意的心便由不得震惊了起来。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与葱绿的凤尾竹掩映中,和 顺静静地出现在面前。

  大都市生活的人想象边镇时很容易萌生出一种莫名的骄傲,可是和顺的一切却静默地敲碎了都市人这种浅薄的自负。 这里的一梁一柱都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往日的辉煌。一座座精致的祠堂、林立的牌坊,却在无声地提醒着你这是片儒家文 化积淀深厚的土地!惊叹于这里完整地保存着明清以来的古老建筑?镂花铁门、西洋挂钟,却又在有意无意间向你炫耀繁华背 后的异国情怀!

  腾冲县古称腾越,《史记》中那个“昆明之西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的地方就是它。它西与缅甸毗邻,分别从 东南亚、南亚、西亚而来的南丝绸之路古道在这座古城会合,蜿蜒进中国腹地,因此,这里被称作“极边第一城”。

  也许是因为身处“边塞夷地”,和顺人益发重文重教。19世纪中期,和顺侨商尹蓉以自身渊博的学识连续成为四朝 缅甸王的国师。据统计,自明代至清道光年间,和顺出了8名举人、3名拔贡、403名秀才。一个被众多民族包围的边陲小 镇,却在文化上与中原旗鼓相当!早在1928年,和顺侨商寸以庄就曾到缅甸向侨商募集经费与图书,建成了和顺

图书馆, 至今仍有藏书7万多册,并珍藏有许多孤本、善本和地方文献。

  在“永茂和”的荣光里沉淀法兰西浪漫之梦

  南丝绸之路要冲这个“地利”条件谱下了和顺第一曲传奇。

  穿过书写着“里仁”的牌楼,踏着赭黑色的石板路缓缓步入和顺小镇。许多大姓氏族在深巷里修建了闾门,门上或题 “说礼敦诗”、“古处同敦”,或书“兴仁讲让”、“景物和熙”,提醒人们这里深厚的文化传统。闾门外弯弯曲曲的街巷, 又在无言地诉说着一代代和顺人坎坷的人生。

  几百年来,一代代和顺男人跟着古道上马帮的铃声走出和顺、走出国门,“走夷方”寻访远方陌生世界的风景。一个 “夷”字包含着多少华夏儿女的骄傲,一个“走”字,又蕴含了多少和顺人的漂泊与无奈。但这是和顺人的传统,如今,尽管 一千多户的和顺乡仅有6000人,在海外的和顺华侨却有7000多人,是和顺人掀起了云南最早的跨国贸易热潮,建立了 古老的跨国商号,而他们的家乡和顺,也因此中西合璧:缅甸翡翠、英国铁艺,都在这里纷呈。

  “弯楼子”中住着的就是一个“走夷方”的家族。如今,这个家族中有200多人散居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故乡的老 宅中只剩下了一位孤零零的阿婆,平和地坐在茶花下向过往游客讲述“永茂和”李家往日的辉煌。

  百年前,李永茂按照祖祖辈辈的习惯走夷方到了缅甸,数十年后,当年两手空空的小伙子一手缔造了“永茂和”的世 界。缅甸的仰光、曼德勒、锡卜、腊戍、八募、南坎,故乡腾冲,云南的大理、昆明,直至重庆、上海、西藏、香港,都遍布 了“永茂和”的分号。

  李家人回到故乡,在和顺修建了三院四天井的大宅。虽然1940年永茂和的资产已经高达520万盾缅币,李家也 已经在昆明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新建了7栋楼房,可是他们在腾冲的老宅墙壁也与这弯曲的小巷保持着相同的节奏,显示着生意 人富而不骄的谦逊与友善,“弯楼子”因此得名。

  弯楼子中至今保留着当年李家小姐的闺阁,闺阁的窗户上镶嵌着天蓝色的法国玻璃,和暖的阳光透进来,沉淀着浪漫 的法兰西之梦。虽然这里像所有的闺阁一般藏在庭院深深处,但和顺人毕竟是走南闯北的,当其他小姐们只能在闺阁中怅望窄 窄的四方天地时,和顺闺阁却有了一方高高的天台,让人倚着英式的缠枝通花铁围栏,张望闺阁外的远方——人没有出闺阁, 眼界与心胸却早已逸出了那片狭小的天地。

  纵使如花美眷,总敌不过逝水流年

  不是所有“走夷方”的男人都能打出一片“永茂和”,南丝绸古道上危险的又岂止是坎坷的道路?溪边、村头,月光 下的凤尾竹丛中,不也掩映着一座座“冰清玉洁”的贞节坊吗?

  到达贞节坊时,天空里正飘荡着如愁似怨的细雨。水岸边、朵朵桃花亦如当年的女人,被雨打落成瓣瓣落红,再被风 吹落进潺潺流水,消了青春、褪了韶华——只落得一片如贞节坊般的洁白,让游客触目惊心。

  她们的男人在雄心壮志的激荡下再也没有回来。女人们见到溪头柳色,是否也曾萌生过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遗憾?她们 是否也曾惶恐过,她们朝思暮想的丈夫是否已经在异国他乡另娶了别的

新娘?游子可还记得在故乡仍然有一个女人在翘首相望 ?

  “悲莫悲兮生别离。”远行,是一件最让传统的中国人提起来就心酸的事。和顺人世世代代“走夷方”,国外是否也 有一座座长亭,时时提醒着远行的他们故乡的风景,让他们休息疲惫的身体,整理纷乱的乡心?

  国外没有,他们就回和顺来建造。但这些亭子却又与平日所见大为不同。它们的廊柱优雅地伸进水中,支撑起伞盖般 的顶,仿佛临渊照镜的婷婷少女。奇怪的是,飞动的亭盖下,却没有让疲惫的旅客稍坐的回廊和让愁怨的游子拍打的栏杆。

  这真是奇怪的亭子,可是,如果你知道它们共有的那个名字,你就会知道这其实是最实用的亭子。它们的名字非常朴 实:洗衣亭。

  这不是让游子停下的地方,而是游子们对妻子的一片心意。

  生活中的洗衣,化在诗词中有个缠绵的名字:“捣衣。”李白在长安一片月下不也正是听到万户捣衣声吗?捣衣人就 是思念游子的女人,捣衣声就是女人说不出口的思念声。

  杵声穿透千年月光,捣就了万古相思。客居异乡的和顺人独对一轮明月时一定在想,妻子是否此刻也正在同样的月光 下为自己捣练裁衣?她们素嫩的面庞是否在寒风中开始红肿,她们乌亮的青丝是否在雨丝中开始晦涩干枯?梦中的妻子是否还 依旧红颜?

  人们把这样的亭子叫做洗衣亭,可洗衣亭还有一个更确切的名字:爱妻亭。谁说和顺的女人都是不幸的?走遍中国各 地,处处可见捣衣怀夫的少妇,又在哪里看到过这些为妻子们建起的洗衣亭?

  然而,纵使如花美眷,总敌不过逝水流年。杵声早已消失在诗词的尽头,老屋的墙斑驳了,院中的花零落了,历史的 烟尘散去了。

  旅游小贴士:

  和顺侨乡:门票30元,包括弯楼子、大水碓、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魁星楼等多个景点。

  交通:去和顺先到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可由昆明直接乘夜卧大巴抵达,也可从保山市乘汽车抵达。腾冲有中巴车到和 顺。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