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对话赵启正:做一流新闻记者不容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4:43 新民周刊
对话赵启正:做一流新闻记者不容易(图)

新闻发布会制度有力推进了政务公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对话赵启正:做一流新闻记者不容易(图)

正在从一名政府官员转型成教育管理者的赵启正


  赵启正:评价“转型”为时尚早

  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赵启正在同济大学演讲结束后,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畅谈从从政向治学转型后的种种感受。

  撰稿/贺莉丹(记者)

  做一流新闻记者不容易

  记者:你就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迄今已半年,作为人大新闻学院院长,你必须履行哪些职责?

  赵启正:邵华泽同志在

北京大学担任新闻学院院长,范敬宜同志在清华大学,我在人民大学。我们三个人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范敬宜同志是要上课的;邵华泽同志只了解情况,宏观指导;我的职责介于他们之间,就是了解人民大学的教学计划、科研计划,提出一些我的见解,另外,我还要带几个研究生。

  记者:你带了几个研究生?

  赵启正:今年是第一年(在人大带研究生),现在还没有招完。我已经带过8个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生,6个毕业了,还有2个下学期毕业。我准备停止招经济学研究生,改招新闻专业研究生。

  记者:你对学习新闻的学生有什么建议?

  赵启正:新闻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要深入社会,要给他们更多的面对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将来能从容面对挑战。

  我们希望学生毕业后,尽量能提早独当一面、好好工作。所以在校期间,我们要对学生多介绍一些社会的发展,方法就是一方面学好课本内容,一方面要请一些重要人士到学校来演说,越是好的大学,越有能力请到名人来演说。名人在演说的两个小时左右时间内信息量很大,并且在思想方法上可以有很多启示。一场报告或演说下来,跟一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相比有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靠读书往往是得不来的。

  我到人民大学的体会是,应该加强社会科学院系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们更多地“外知世界,内知国情”,使他们更加成熟,更早成为今后的工作骨干。

  记者:外界评价你时曾经用过“中国第一新闻官”、“中国政府公关总领”、“浦东赵”等称号,不过也有人说你担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不过是起了“花瓶”的作用,你怎么看呢?

  赵启正:我不否认可能有“花瓶”作用,但这“花瓶”里头要有水,要能养花、使花更美丽才好啊。从去年11月19日我去人民大学开始,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就使人大增加了2000条新闻报道,报道中提到“人民大学”的新闻多了2000条。你说的“花瓶”如果指这个,这是有的。我不愿意做“花瓶”,但如果一定要我做“花瓶”,我要做好的“花瓶”。

  记者:你在就任时表示“不要做泡沫院长”,在具体治学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毕竟,治学不同于从政,你如何实现从一名政府官员到一名教育管理者的转型?

  赵启正:半年内我还回答不了这么大的问题。但我发现,我应该做的是要进一步扩展知识面,比如说,我就不大知道新闻史。但国内外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需求我知道得多,我接触到的国内外记者太多了,一流新闻记者应该有怎样的素质我可能知道得比他们自己还多,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还要努力,要做一流新闻记者不容易。

  记者:能谈谈你的工作状态吗?

  赵启正:我的工作状态是,一,读报;二,写书;三,和老师们谈话。

  记者:你的一个有趣的比喻是,“在

伊拉克战争中,一个新闻官的力量相当于几个师的实力”;在就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时,你曾表示将“会在新闻学院里有意识地培养新闻官”,目前,人大对新闻官培训的开展情况如何?

  赵启正:对新闻官的培训准备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资深发言人作为讲课人,给他们准备8讲课程,这学期得排课表,准备下学期就开讲。你去听吧,我给你一个听课证。(笑)

  记者:就目前而言,你认为你的此次转型是成功的,或者说是满意的吗?

  赵启正:不能说是成功的,也不能说是满意的,因为还为时过早。

  我喜欢棋逢对手

  记者:你向来表示喜欢提问尖锐的记者,是吗?

  赵启正:是这样的。尖锐的问题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最需要解释的问题。记者提了尖锐的问题,给我一个回答的机会,我很感谢这个记者,我并不认为他是跟我为难。

  比如说今天的有些问题,虽然不能说有挑战性,但给我表达的机会,让我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我不是也很高兴吗?(笑)

  记者:我们在以往国务院的一些新闻发布会上看到,有一些记者给你“挑刺”,你很喜欢吗?

  赵启正:特别好!就好比打网球,你打过来的球是软的,我怎么办?你就是把球抽回去也不英雄,那是一个软球!你打过来的球是硬的,我回得就好啊,棋逢对手!(笑)

  记者:在你看来,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赵启正:一是要有广泛的基础知识,作为记者,如果不懂经济、不懂文化、不懂政治,怎么报道?你怎么判断该不该报道?

  其次,记者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有比较和思考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记者还要有专长,对台湾问题有研究,也行;对国际问题有研究,也行。你总得研究某一方面问题。比如,我在香港说“现在天津滨海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好多了,当年深圳电话号码是五位、甚至四位,十叫九不通”,这不挺好吗?一家大报报道时改了,说“浦东新区当年的电话是十叫九不通”,浦东新区可没这样,上海电话哪有十叫九不通的?不认真!我说“三个开发区发展的宏观条件有很大不同,深圳是克服市场经济的惯性思维来发展的,所以深圳的发展很困难,不许批租、不许股份制;而浦东新区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天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进入WTO以后发展的”,一家报纸又报道错了,说“深圳是克服惯性发展的”,这让人怎么懂呢?

  记者的知识面可不能太窄了,听不懂采访人的话就说“最后登通稿吧”,这就非常遗憾。通稿是统一的,用通稿对付几句,这样的记者绝无成就。刚才有同学问我,你怎么取得成就?我说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机会。大家机会一样,为什么有的记者写出名作来,有的记者就写不出来?除了努力之外,还跟知识面有关系。

  第三,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对记者来说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对国内来说就是“好故事,社会传播”。最后,记者要有责任心,不能哗众取宠写假新闻。

  记者:你的工作让你可以接触众多国内外记者,在你看来,外国记者跟中国记者相比有哪些差别?

  赵启正:一般外国记者更专业,他会事先研究一些问题,他先看了中国的很多相关报道,外国记者(提问时)先说一件事情,然后说“因此我的问题是……”,他是“二段论”。我们的记者不是这样,问“你第一次到中国来,你对中国有什么感想?”这是最笨的问题了!

  在南联盟,我们的一个记者问人家,“你的女儿被炸死了,你一定很难过吧?”这叫问题吗?在美国,一个中国记者问美国飞行员的中国夫人,“你的先生牺牲后,你再也不嫁,你是不是为了纪念他?”这个美国飞行员20多岁在中国作战牺牲,现在老太太70多岁。我当时就说,你的问题浑!第一,“不再嫁”是封建思想,再嫁也不是不纪念亡夫;二,你怎么知道她没再嫁呢?奥运会上,我们的记者问“你没得金牌,你很沮丧吧?”能这么问吗?记者首先要学会做人,像这几个例子都反映了(记者)做人的道理不够。

  争取报道的正面效果

  记者:你曾表示,新闻发布会上尽量不要发生“无可奉告”的情况,特别避讳新闻发言人跟记者说“无可奉告”。在你以往的工作经验中,有没有遇到对记者的提问以“无可奉告”作答的情况?

  赵启正:作为新闻发言人,你当然应该尽量回答问题,老是“无可奉告”怎么行呢?人家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新闻发言人实在不会就只好“无可奉告”,不能瞎编。

  有一次有个记者提问,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需要了解以后再回答你,你叫什么名字,下次我告诉你。”

  记者: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些突发消息的报道现在比以前更快了,但是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还是很不及时,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并不愿意媒体“揭丑”,也不愿意发布信息,你是如何向这些地方政府官员灌输“信息公开”的理念的?

  赵启正:不要老说“负面报道”这个词。我的话这么表达:不能因为负面消息就不报道,报道负面消息有时也可以产生正面效果;我们要尽量争取报道的正面效果,正面效果的衡量就是对广大人民有利。

  很多记者弄不清楚什么叫“负面”、什么叫“正面”。比如说禽流感,这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撞车了,这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你报道时说,大家要注意,我们不要再撞车,往右拐小心行人,慢点;报道某台汽车失灵了,干嘛这台汽车刹车刹不住?咱不买这车了,这是正面效果啊。

  记者:不得不承认,有的地方政府和机构有时并不愿意媒体介入。

  赵启正:看你怎么说了!发生SARS,是报道有利还是不报道有利?如果我做地方领导,我想报道有利,让大家小心,否则蔓延了怎么办?对不对?比如说某大学作弊,是报道有利还是不报道有利?报道有利啊,谁再作弊开除谁。有的人不喜欢报道怎么办?不喜欢就促进他!有的机构自己出了事不愿意被报道,该怎么办?不能听他的,还得报啊!-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