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期待越剧的第四次“高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4:28 新民周刊

  期待越剧的第四次“高潮”

  撰稿/曹可凡

  我对越剧艺术一直很有兴趣。我常常好奇,这门来自嵊州的草根艺术,如何从江浙沿着钱塘江而上,在上海生根开花,迎来它的三个高潮(“三花一娟”、“越剧十姐妹”和越剧
《红楼梦》阶段),并最终从江浙沪走向全国。作为一个观众,在我亲身经历的越剧艺术发展流变中,我看到了当年《红楼梦》、《西厢记》的辉煌,我也看到了越剧进入80年代之后的裹足不前。

  从70年代末开始,越剧也曾经出现过《仲夏夜之梦》这样的好段子,但是总体来说突破不多,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红楼梦》那样在全国的影响。究其原因,在我看来,首先还是因为经过“三花一娟”、“越剧十姐妹”等前辈的精心打造,越剧已经出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以至于现在越剧的努力,往往会被拿去跟《红楼梦》、《梁祝》等经典比较,反而凸显不出当代越剧的价值和特点。其次,现在干越剧这一行的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新编戏的剧本都偏弱。过去越剧剧本都是根据演员的流派和表演方式量身定做的,而现在受到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剧本往往制作得比较仓促和雷同,不及原来的细致和精巧。最后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演员身上。我们有一大批中年演员,从小经历过良好的训练,现在正好进入他们表演的成熟时期。单从表演方面看,他们之中的有些人甚至青出入蓝而胜于蓝,但是他们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比如赵志刚的表演相较于“尹派”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不过还没有完全脱离“尹派”的影子。

  如今越剧陷入困境,我相信这是每个越剧艺术的爱好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庆幸的是,越剧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动力所在,浙江的茅威涛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她扮相英俊,气度非凡,唱腔既继承“尹派”的传统,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而且她从昆曲中吸取精华,将唱念做打带入新的形式。同时在剧本的选择和创作上,茅威涛很注重原创性和创造性,将自己的深切感受融入角色扮演,使自己的整个表演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前段时间,方亚芬主演的白先勇的经典作品《玉卿嫂》也非常值得关注。在这部时装戏里,没有了往常的水袖表演等修饰,对演员表演和剧本的要求很高。在排演过程中,他们从剧本入手,保留越剧优美婉约的传统风格,然后从电影和戏剧中学习新的舞台理念,让这个作品实在化、简练化,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要求,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方亚芬13年后再次捧到“白玉兰戏剧主角奖”。

  听到这些令人欣喜的消息,我都深深地为越剧感到高兴。但仅仅一两部戏,一两个人的出彩还是不够的,为了保留与上海文化息息相关的越剧艺术,我觉得越剧创作还是应该回归到最基础的剧本创作上来,从剧本出发挖掘越剧新的动力。另外越剧要尝试学习别的剧种的优势,将其合理地转化为自己的长处加以利用。尤其是昆曲,越剧应该将它作为“奶娘”一样充分吸取它的养料。在演员方面,我们要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十年内,通过大量优秀的作品奠定出自己的风格,并逐渐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流派。现在浙江出了茅威涛,我们上海的钱惠丽、单仰萍、赵志刚等优秀演员都很有艺术功底,只要给他们一个突破口,一定可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本文由曹可凡口述,何思翀记录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