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学位服之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5:20 新民周刊 | |||||||||
中式学位服之争 其实,西方学位服引进中国时已考虑到中国人的身材特征,修改了很多细节。 撰稿/贺莉丹(记者)
连日来,一套以汉服为蓝本的“中国式学位服”设计方案近日从天汉网等论坛流传,西方式学位服是否面临变革,众说纷纭。 中式学位服出炉 “既然深衣款式能传承3000多年,说明它具有很典型的代表性,所以我们将深衣款式作为中国式学位服的突破口。”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中国式学位服”设计人之一、天汉网“天汉计划”管理员“百里奚”这样说。 在他看来,汉服秉承了周礼中的“天人合一”特色,保留了交领(即领子外形看起来如字母“y”)、右衽、宽衣博袖、束带(不用纽扣)特征,完全能表达学位服的中国特色。 天汉网网友“溪山琴况”负责“中国式学位服”的文字整理,“百里奚”则负责图片绘制,他们最初的中式学位服方案经过几个月的设计,但由于“非常遵守历史制度而过于理想化”,后经半个月修改,定下最终方案。他们期望通过探讨中国学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产生有益借鉴,按照他们的设计,中国式学位服分为学士服、硕士服和博士服三类,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冠黑色弁、学位缨、学位领六种不同颜色、学位衣裳深衣或玄端、学位礼服徽、西式皮鞋等六部分组成,其中学位缨颜色区分学士、硕士、博士,分别为黑、深蓝、红色;学位领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采用粉、灰、黄、绿、白、红色六种颜色区分。 “溪山琴况”在“倡议书”中表示:近代以来,脱胎于西方宗教僧侣长袍的西方式学位服逐渐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学位服制度所依据的设计蓝本。西方式学位服无论从起源、造型特点、文化涵义等诸多方面来看,与我们源自文明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教育与科学的事业不尽协调。 据媒体报道,“溪山琴况”已向教育部等教育界人士发出倡议,公布中国式学位服服饰倡议、设计学位授予礼仪方案,以求得到重视。但叶茂告诉记者,这个说法并不确实,“中国式学位服计划是伴随着天汉网20多个汉服复兴计划推出的,我们希望网友关注这个事情,引发大家的思考。如果公众愿意重新审读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觉得很欣慰。” 中式学位服可行性 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就学位服有关问题尽快组织开展研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受命在全国展开了调研工作,并与北京服装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了“建构中国现代学位服体系”的专题研究。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了新中国自己的学位服样式。 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马久成博士曾担任“构建中国现代学位服体系”课题组组长,马久成告诉《新民周刊》,西方学位服引进中国时已考虑到中国人的身材特征,修改了很多细节,“学位服前面的盘扣、披肩的花纹和图案都是西方没有的,披肩的造型和服装的版型也更符合中国人的体形。” 在马久成看来,网络版的“中国式学位服”缺乏推广的可行性,学位和学位服本来就是西方舶来品,具有鲜明服饰特征,也遵循国际惯例;而所谓的“中国式学位服”像是古代官服,把汉代的服装生搬硬套到我们现在的服装里来,符号指向存在偏差。“除研究以外,现在没有按照古书照搬服装模式的,即便影视剧表演中,都得依据历史和演员的性格、角色对古代服装进行改革和创造,《汉武大帝》和《大明宫祠》里的汉服就是经过了这样的再创造。”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包铭新认为,提出中国式学位服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他认为这个设计看上去既像道家服装,又像祭祀穿的冕服,只是做了简化,并没有太多创新,“历史有好的东西,也有沉重的包袱。如果用明代以前的元素来设计学位服,应该避免跟古代的某种服饰太像,还是要把一些元素打散了再设计,一些细节还需修改,比如说皮鞋与中式学位服的搭配。”包铭新强调,如果用中国元素设计学位服,没必要非要强调汉族服饰,汉族不是中国唯一的民族,“只要是我们中国的服饰都可以”。-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