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一座服饰博物馆成长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5:20 新民周刊

  一座服饰博物馆成长记忆

  迄今为止,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共征集到30多个民族从元代至今的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等珍贵物品超过5000件。

  撰稿/贺莉丹(记者)

  “我要建这个服饰博物馆,不是简单创造商业价值,而是为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诠释和延续中国服饰内涵。希望等到整个服饰博物馆建好后,中国民族服饰研究者不需要跑到全国各地,到我这个服饰博物馆就可以找到所有要研究的服饰。”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周成建踌躇满志。

  这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服饰博物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唐绪祥设计,大通柜、独立展柜与大型立式展屏相结合。清嘉庆明黄地十二章缂丝龙袍、清道光纱地平金纳纱绣金龙彩云纹朝袍、清乾隆藏青织金妆花缎过肩蟒袍、清光绪红缎刺绣花卉纹“富贵春秋”氅衣、清咸丰缂丝加绣祭月龙袍等宫廷服装整齐地陈列于展柜,色彩斑斓,让人惊叹,历史中的一个个片断仿佛就此凝聚。

  相比零散的服饰收藏者,周成建的服饰收藏很有目的性,规模也更大,他的目标是期望从2003年开始,花10年的时间、3个亿的资金筹建一座完备的服饰博物馆。如今,周成建已为这个服饰博物馆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这些投入在他看来很值得,因而语气轻松、笑声爽朗。

  在周成建的理解中,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两个巅峰是唐代和清代。“唐代的服饰文化无论在图案还是款式上都代表了全世界最领先的趋势,因为实行了开放政策,吸收少数民族及西方的服饰文化,只要是好的和先进的服饰文化,都会进行吸收和融化,从而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比如缂丝是唐代中华民族独创的工艺,缂丝、织锦都是在丝绸上进行的。清代是中国服饰文化手工纺织工艺的最高峰,无论是图案,刺绣工艺种类、刺绣水平都是中国织绣业的最高峰。”他由此笃信,美特斯邦威如果想成为在世界上有地位的品牌,同样需要挖掘服饰历史并结合全球时尚前沿。“这将会带来无限价值。传统服饰能赋予我们灵感,事实上,在印花、绣花等很多细节上我们都能找到能嫁接的思想。”

  2003年8月,周成建到英国剑桥大学参加一个学术论坛,他和老师借了一辆车在英国跑了十来天,考察了不少庄园和博物馆。“这些庄园里有许多中国的东西,特别是在邱吉尔庄园里,90%以上都是中国的东西,这加强了我对中国民族东西的征集欲望,不单单为个人欣赏,而是要把中国历史的东西留下,让我们近距离触摸、思考与研究中国服饰历史。”

  2004年1月,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筹建组正式成立。筹建组成员先后前往浙江、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征集。征集到藏品约1000多件,同时,筹建组通过协商转让的方式从民间服饰收藏者手中进行藏品征集,并且考察了北京、天津、沈阳、西安、上海等地的文物市场。

  迄今为止,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共征集到30多个民族从元代至今的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等珍贵物品超过5000件。

  周成建告诉记者,他安排了十几个员工在全国各地征集传统服饰,一年拨给他们2000万元的征集费用。最大的困难是藏品的收集。“有很多私人收藏爱好者都不愿意把藏品拿出来,人家都收藏了几十年了,不说是国宝,至少是家宝,有深厚感情。我们告诉他,我们不是文物贩子,而是把你的东西拿过来放在博物馆里,你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每个收藏爱好者都不希望把这些收藏作为商品买卖,他更希望他几十年的收藏是延续中国服饰文化。我有时会自己跑到全国各地把这些收藏爱好者请到上海来,跟他们交流,我希望我们的解释能让他们动心,当然也要给他适当的经济补助。”

  不久前,清朝乾隆年间的龙袍和腰刀等珍贵文物在香港拍卖。因为太忙,周成建失之交臂,但他希望“有机会能亲自使这些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级文物回归中国故土”。

  值得关注的是,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里收藏了著名文学家、中国服装史泰斗沈从文研究服饰而从未公开的手稿。这批手稿主要包括两本册子:其一是沈从文在自己早年编写的《中国丝绸图案》上写下的一些批语;其二是“文革”期间,沈从文下放时一个友人寄给他一本《人民中国》杂志,他就凭记忆在当时唯一的读物上记录了对中国服装史的看法。此外,手稿还包括一些零散的稿纸和图片,上面都有沈从文的批语的手笔。

  沈从文弟子,清华大学教授、服饰专家黄能馥教授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要求弘扬中华服饰文化的优秀传统,嘱托做好两件事,一是通过文化部长转告沈从文先生出一本中国服装史研究的书;一是创办一座中国服装博物馆。沈老在生前完成了《中国历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的空白。中国服装博物馆在1983年制订中国服装设计中心时纳入了规划,而由于种种原因,筹备了近十年的中国服装博物馆未能建成。

  “黄老师是2003年10月来上海的,我们在我淮海路办公室见面,他很激动地说,终于有人为沈老先生圆这个梦,沈老先生在天之灵也会支持我们把这个博物馆做好。我们真的都是热泪盈眶了。”周成建说。-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