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楚天广播电台《小镇风流》:古矿新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1:19 楚天广播电台

  打开湖北大冶陈贵政府信息网,我首先获得的信息,是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2005年3月9号发布的一份报告。报 告显示,2004年度,大冶市陈贵镇进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行列,居第980位。我省共有3个乡镇入围,其它 两个分别是仙桃市干河办事处(居993位)和江夏区流芳街(居998位)。根据这份报告,陈贵名正言顺的坐上了湖北省 首强镇的宝座。

  然而,更加吸引我的目光的,却是另一条关于陈贵的新闻。报道称,2005年5月底,素有“荆楚矿业第一镇”之 称的大冶市陈贵镇惊现大型古冶炼炉群。经过20天发掘,该镇陈贵村李德贵湾花炉山上已发现13座古冶炼炉,其数量超过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内古冶炼炉的数量,其准确年代及采矿冶炼的工艺流程有待进一步考证。当地更有学者推断,这些古冶炼炉 属于殷商时期。难怪报道称,这一发现让考古学家们欣喜不已。然而,对这些古冶炼炉进一步研究的结论如何?我却没有看到 更进一步的报道。于是我决定,到陈贵采访时,一定要到现场去看一看。

  没想到,当我来到陈贵镇时,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古炉群处在中国石油征地兴建的加压站内,发掘现场已 被毁掉,大部分出土的古治炼炉都被送到黄石博物馆保存。而在山青野碧的李德贵湾,在当地村民的指点下,我果然看到一座 现代化的石油加压站正在田野上崛起。它背后的一座小山包,已被推土机挖去一半。当地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小山包就叫花炉 山,而发现古炉群的地方则叫铁石墩,现在已被彻底铲平,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我能感受到老人言谈之中的惋惜。(44图一 )

  回到武汉后,我又联系采访了参加过李德贵湾考古发掘的省考古所研究员韩楚文。他向我证实,这只是一批明代的冶 炼炉,而且是一个炼铁的冶炼遗址。不过这位资深研究员告诉我的一些情况,却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他说,当时在发掘出李德 贵湾的古冶炼炉群后,陈贵镇希望能将遗址现场予以保留,甚至希望由镇里出钱,在遗址上兴建博物馆,作为镇上的文化资源 予以保护。不过专家们称,遗址的保护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不是一个镇的力量能够办到的。因此最后还是决定将古冶炼炉挖掘 出来后送往黄石博物馆保留。

  对李德贵古冶炼炉群来胧去脉的了解,至此才清晰起来。

  其实,陈贵镇对这处古冶炼炉群遗址的重视,并非毫无道理。除了陈贵镇本身是铁矿大镇之外,陈贵镇所在的大冶市 ,自古就是一个矿产丰厚的宝藏之地,更是以冶炼文化驰名中外。

  文献记载,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大冶为鄂氏族的居住地。湖北简称为“鄂”,即来源于此。鄂氏族是以女娲氏为首的 母系氏族社会。《前汉书、古今人物》上将女娲氏列为中国始祖人物之一。而女娲“炼五彩石以补天”的传说,说明中国的先 民已开始掌握冶炼技术,用以制造金属工具,抵御自然灾害,从而成为中国先民从石器时代走入青铜时代的神话符号。

  1974年,大冶铜绿山发现了一座古铜矿遗址。考古人员在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整个遗址范围内,发现了40多万 吨炼铜矿渣,而矿渣中残余的含铜量仅为0、7%。据此可以估算,整个铜绿山古铜矿的出铜量高达10万吨左右。经同位素 测定,铜绿山古铜矿开采年代始于公元前13世纪的殷小乙时期,经西周、春秋战国,直到西汉,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这样 年代久远,这样规模巨大,这样工艺先进的古铜矿遗址,经过十一年连续不断的考古发掘,成为上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成就 之一。(44图二)

  铜绿山古铜矿的最大历史功绩,当在于为光辉灿烂的楚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在殷商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带 领中国的青铜文化走向了全新的鼎盛时期。在西周中期,铜绿山属于百越领地,而楚国还是荆山之下,筚路蓝缕的草莽小国。 百越精湛的铸剑技术,让楚国统治者认识到铜产资源及冶炼对于军队强大、国家拓展的重要性。到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 年),楚王熊渠开始“兴兵伐庸、杨越、至于鄂”,从而占领了铜绿山铜矿。铜绿山从此成为楚国用铜的重要产地。正是倚仗 着丰富的铜产资源,楚国的兵力迅速提升,疆土也在不断扩大。到楚庄王时期,“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版图扩大到整 个南中国,成为威震一时的春秋五霸之一。

  有专家测算,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人口不到2000万,以每家五口计算,全国共400万户人家,铜绿山一地 所生产的铜,可供当时每家拥有一件青铜器。如此庞大数量的青铜器,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多么巨大,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知道青铜文化的力量,不妨去现在的湖北省博物馆看一下。青铜文化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在随州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65件青铜编钟,就重达2500公斤。对于那些原料欠缺的小国来说,把如此庞大厚重的青铜器埋入地 下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的军队需要青铜来铸造武器。而丰富的青铜资源,让楚国的属国曾国开始用精美的青铜乐器铸造自 己优雅的音乐生活,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铜绿山古铜矿对于楚文化的强大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44图三)

  到西汉时期,伴随着青铜时代的终结,铜绿山古铜矿终于结束了历时一千多年的开采活动,将耀眼的光芒埋进了历史 。

  尽管如此,在资源丰富的大冶矿区,冶炼矿藏的传统和文化代代相传,并且从未间断。据《大冶县志》记载,大冶于 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建县。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国在武昌郡永兴县设置青山场院,进行采冶生产,宋乾德五年(公 元967年)南唐国主李煜升青山场院,将武昌三乡与之合并,取“大兴炉冶”之意,将县名定为“大冶”。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工业社会对于钢铁的需要,又使大冶的另一矿藏发出异彩,那就是铁矿资源。鸦片战争后,英 德等国对大冶铁矿资源垂涎欲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拒绝德国向清廷提出的开采大冶铁矿的要求后,亲自组织大 冶铁矿开采。1904年,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立。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大冶矿产资源开始被日 本独霸。直到新中国成立,大冶矿区才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矿产资源更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在此背景下,位于大冶境内腹地的 陈贵镇因为境内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成为大冶矿区的后起之秀。据测算,当地品质优良的磁铁矿和硫铁矿储量高达500 0万吨。这让陈贵镇自身的经济发展受益无穷,并一跃成为湖北省第一强镇。

  同处大冶矿区,铜绿山和陈贵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在当年的铜绿山古矿治遗址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又恢复了铜矿开采,并成立了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当我来到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时,看到一个巨大的露天开采矿坑就展现在铜绿山下,深达上百米,直径也有上千米。不时传来隆隆的爆破 声,对矿山的开采仍在继续。而位于铜绿山顶的博物馆离矿坑就近在咫尺。虽然早在1982年,古铜矿遗址就被列为国家一 级

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也对古铜矿遗址进行了划定区域的原址保护,但受到保护的范围显然在一步步缩小。

  湖北省于1994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惜至今没有取得进展。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中环境因素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历史文化传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非常 尖锐的体现。

  但在陈贵镇,我却看到了另外一种思维。虽然陈贵当地政府对李德贵湾发掘的古冶炼炉群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但他们 对历史的追问,却让我看到了一种自发的历史责任意识,体现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这种思维提醒他们,也告诉我们,矿产 资源是有限的,而历史文化资源是无限的。这种清醒的认识和责任感,也许受到了开发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益的趋使,并且没有 得到最好的结果,但对于一个地方政府来说,仍然是弥足珍贵和值得鼓励的。经济发展是否也会为文化保护带来新的自觉呢? 我盼望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此外,当我面对铜绿山矿区那个巨大矿坑的时候,当我行走在铜绿山矿区那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一 种对于环境的沉重与欠疚之感。当人类文明在飞速发展和自我膨胀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想到了自已对于自然环境应该给予的爱 护、回馈与补偿?那个巨大的矿坑似乎正默默的向我提出这个疑问。

  然而,当我乘车奔行在陈贵的田野,却看到这个新兴矿区正在作着另外一种努力。除了以铁矿开采为龙头兴建的各类 乡镇企业和引进的外来企业,陈贵镇还着重进行了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开发。全镇花卉苗木面积达万亩以上,成为国家高 效农业中南科技示范区。同时陈贵还高起点规划,由华中科技大学设计镇区总体规划和五年建设目标,建设一流绿色园林城镇 。矿区陈贵,给人以整洁有序,田青野绿的感觉。

  我看到了陈贵发展的另一个清晰的思路,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环境资源却是无限的。只有做好了文化和环境资源的 保护工作,才可能获得永久的可持续的发展。

  陈贵,让我看到了一个古老矿区的绿色未来。(记者胡松)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