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广播电台《小镇风流》:浩气长存宣化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1:19 楚天广播电台 | |||||||||
大悟宣化店,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因为一次突围,一切都改变了。 在中国革命战争经历的400多个战役中,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就发生在大别山区的这个小乡镇,因为“打响解 放战争的第一枪”,大悟宣化店从此就走进绵绵不尽的故事
去宣化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成为现实,从大悟县城到宣化店,足足有50公里远,山路弯弯曲曲,两侧是一片又 一片青翠的山林,汽车跑在路上,竟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急转弯更像是一种意外的情趣。 宣化店终于到了,象中国一些小镇一样,宣化店四周青山环抱,一条小河穿镇而过,镇上的小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一 张张朴实的笑脸打量着外来的客人,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生疏。 当年河南商人中转休息的湖北会馆就静静的呆在小河的西岸,一座明清风格的青砖瓦房,会馆大门上留下的字迹提醒 :革命时期,这里是美方、国民党、共产党三方的谈判所在地。谈判大厅内,三方代表的席位原样保存,桌子上方中间是李先 念,左边王震,自称既是主人又是客人的周恩来坐在右边。在谈判大厅左侧的房间,周恩来同志睡过的门板和办公用过的桌椅 甚至一盏桐油灯还放在那里,睹物思故人,仿佛那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伸手就能摸着。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史实证明了这么一个真理。蒋介石眼睛睁得大大的,也在盯着这么一个地 方。他拿着铅笔在密密麻麻的地图上找来找去,最后,在中原军区所在地的宣化店地区狠狠地画了一个圈。 在重庆和谈的掩护下,30万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地区步步为营,中原军区6万部队被压缩到方圆不足百里的宣化店地 区。 山雨欲来风满楼,国民党大举进攻就在眼前。 1946年5月8日下午,在宣化店的谈判桌上,周恩来义正词严:国民党和谈是假,备战是真,所谓的“停战令” 不过是一纸空文,是蒋介石扩大内战的一种新的部署。 充满力量的言词迫使美蒋代表承认“局势严重”,不得不签定一份《中原临时停战协议》,迫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放 弃原定5月份“围歼”中原部队的计划,为中原军区赢得了45天的“和平”时间。 中原军区司令部的旧址位于宣化店镇南面的一条小街上,岁月的冲刷让这片三进三出的房子显得破旧而苍老,旧址中 保存的一张报纸记载,在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之下,中原军区部队的生活更是艰难,一度由一日三餐减少到两餐,最后变成 每天只吃一顿稀饭和一顿野菜。 透过报纸上一个个发黄的繁体字,60年前那段困境重重的烽火岁月再次扑面而来。 1946年6月,蒋介石再也憋不住了,他向围剿中原军区的总司令刘峙下了一道密令:7月1日向中原军区发起总 攻。 身为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在宣化店的司令部里一样坐不住,一切迹象表明,中原地区已无和平可能,部队武装突 围不可避免。 在李先念的告急电报上,毛泽东没有任何犹豫,挥笔就写: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 胜利第一。 时间可以改变一栋栋房子的面目,但又怎能改变历史不断前进的真理。1946年6月26日,这个原本普通不过的 日子,携带着宣化店这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小镇,一同进入历史的传奇。 在小镇里,原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纪念馆馆长查时启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中原突围的大小情形,老人都能如数 家珍。当年共、美、蒋三方在谈判桌上的座次是如何排列的,当年李先念的“空城计”到底是怎么实施的,一度争议纷纷。1 988年4月8日,李先念重回大悟宣化店,查时启老人与李先念肩并肩、面对面,将那段岁月的种种细节一一梳理。 突围谈何容易。当时的宣化店还住着军调部第32执行小组,美蒋两方的代表实际上是国民党安置在宣化店的“眼睛 ”,中原军区6万人马一有风吹草动,这些特务就会马上向上报告。理性和勇气,在任何一场革命行动中都是最大的智慧。 “空城计”!爱看京剧的李先念决定在20世纪40年代的宣化店,再编一曲“空城计”。中原突围当天下午,李先 念司令吩咐张体学在宣化店国际招待所举行一场“文艺宴会”,招待呆在宣化店的第32执行小组,当然,宴是“鸿门宴”, 戏是“空城计”。 其实,就在美蒋两方代表兴致勃勃的欣赏文艺节目的时候,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悄然而急速的向平汉铁路开进。 突围的当天晚上,异常狡猾警觉的美蒋代表突然向第32执行小组中方代表提出求见李先念。而此时李先念已经率部 突围,离宣化店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接到急电的李先念连夜返回宣化店,假装受了风寒,躺在床上接见美蒋代表,这一出“戏 ”让美蒋代表对于中原军区主力当天晚上向西秘密突围毫无察觉。 面对人去地空的宣化店,围剿中原军区的刘峙好长时间没说一句话。他带着30万大军围了中原几个月,修建了60 00多个碉堡,挖了1000多条壕沟,结果共产党的6万部队竟在一个晚上不翼而飞。从此以后,刘峙被打入冷宫,象征性 的成了一名作战顾问。 60年后,上演中原突围大戏的小镇成了“全国板栗第一镇”,整个宣化店的板栗面积有15万亩,70%的山上栽 满板栗,一年的板栗产量有300万公斤。宣化店镇的一个农民自豪的说,一些个头很大的板栗,跟鸡蛋差不多大,炒熟的宣 化板栗,隔着几条街就能闻到香味;剥了板栗的手,过了几天手上还残留着板栗的味道!说法虽然带点夸张,那份家乡之情却 是那般浓郁。 在山地上,在峭壁边,宣化店的板栗树枝繁叶茂,迎风而立,展现着它顽强的生命力,板栗树的果实外面有刺,里面 有壳。这又何尝不是宣化店人在恶劣环境中针锋相对、坚韧不拔的真实写照呢?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宣化店80%以上的群 众参加过革命斗争,有18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南化塘战斗是中原突围战役中最危急、最壮烈的一场战斗。李先念率领全体将士,与敌人杀得天昏地暗。37团一营 教导员薛国斌不顾肠子从伤口流出,一手捂着腹部,一手提枪带领战士往前冲。三五九旅的718团、719团打得更为惨烈 ,团长、政委、参谋长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关于“中原突围”,历史早有定论。它的意义在于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从战略上有力地 策应了其他解放区部队的作战,以局部的被动,换取了全局的胜利。曾经在宣化店住过两个晚上的邓小平说,没有中原突围的 胜利,就没有一年后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在宣化店采访时,正赶上一条公路扩建动工,这条路横贯宣化店镇,连接着湖北和河南,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记者 的脑海中浮现着一副壮美图画:公路扩建之后,宣化店人千车竞发,南下湖广,北上中原。那又何尝不是一次伟大的突围呢? 一次突破贫困、走向富裕的突围!(记者 李曙光)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