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楚天广播电台《小镇风流》:神奇土地三斗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6:58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5月20日,三峡大坝浇筑到顶,全线贯通。水库也将蓄水至156米。众多媒体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三峡大坝所在地 三斗坪这片热土。记者随着各路采访大军一道,再一次踏上了多次踏访过的三峡名镇——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

  走进三斗坪,遥望巍然屹立的雄伟三峡大坝,三斗坪这块神奇土地上的过去又一幕幕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1924年,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考察三峡时发现,四亿年前的三峡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2亿多年前,由于 地球内部的运动,在这里喷出一股花岗岩浆,冷却后形成了一座黄牛山和一个0.15万平方公里的江中小岛——中堡岛。三 斗坪镇坐落在长江西陵峡谷内的黄牛山脚下,相传昔日有人在这里以三斗米开了一家食宿小店而得名。中堡岛则是三斗坪镇的 一个自然村落。经过地质人员勘探,这里的土地下面,是坚硬完整的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 ;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地壳稳定,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为了选择确定三峡大坝坝址,毛泽东、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考察过三斗 坪镇的中堡岛,1958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踏上岛时,正逢一农家女婴呱呱出世,总理还托人送去“祝米”,这成 了一时的新闻热点。

  经过长时期的比较和研究,国家最后决定选定三斗坪为三峡大坝坝址。

  当三峡工程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后,在坝址中心的中堡岛村人,从岛上搬迁往长江右岸山上,建立起“新中堡岛村 ”。全村人起初曾经惆怅过,失落过。毕竟故土难离呀!可是,当得知中堡岛属花岗岩地貌,是长江三峡几百公里河道内难得 的理想坝址之后,全村人不但欣然同意立即搬迁,而且还为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感到自豪。于是中堡岛人变成了三峡库区的第 一批移民。三斗坪也随之成为坝区移民大镇,共有三峡移民7000多人,占三峡坝区移民的60%,他们为国家献出了家园 ,牺牲了小家,为三峡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12月14日这一天,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三斗坪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大会上高声宣布:三峡工 程正式开工!从此,三斗坪托举起三峡大坝这惊天动地的工程,蜚声海内外,享誉五大洲,成为三峡名镇,世界名镇。

  三斗坪镇党政办副主任李圣联告诉我,三斗坪不仅现在承担着如此重任,抗战时期还承担过历史重任,并因其特殊的 地理位置而繁荣,当时有“小宜昌”之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宜昌以下均被日寇侵占,长江上中游水运联系中断,于是以三斗坪为中心的战时 运输线应运而起,长江下游货物从陆路迂回经湖南津市转至三斗坪再经长江入川,或越过长江陆运至襄樊,三斗坪一时成为川 、鄂、湘、豫等省物资集散地和转运站,军队驻扎,人口剧增,多达12万人。1940年6月12日宜昌沦陷,三斗坪代替 了宜昌港的地位,成了战时前方港口,成为前线与后方、军需与民用物资的转口地。它保证了石碑战役的军需物资和兵员补充 以及陪都重庆与长江中下游的交通联系。直接拱卫着陪都重庆。

  当时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由宜昌撤至三斗坪,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也一度设在三斗坪,三斗坪成了抗战前线指挥中心 。数万军队入驻三斗坪,三斗坪的人口以百倍的速度猛增,商业骤然繁华,一跃而成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商埠。当时三斗坪与 长江以南的10多个尚未陷落的产棉县公安、石首、松滋、枝江、宜都、光化等,有着便利的交通。“七七”事变后,在我国 纺织工业大多迁往重庆,而川棉、陕棉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新情况下,三斗坪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承担了经营棉花运销的业 务,把鄂棉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各省。据统计,每年经三斗坪运出的棉花在20万担左右。三斗坪成了战时重要的棉花市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沿海被日军侵占后,原湘、鄂等省行销海盐地区不得不改食四川自贡的井盐,因此三斗坪还成了繁荣 一时的川盐集散地。

  有学者研究说,三斗坪镇还是中华民族一个有份量的文化重镇。镇的下游有一座诸葛亮为祭奠大禹和黄牛开山治水而 兴建的黄陵庙,1000多年来从此经过的著名诗人几乎都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三斗坪莘莘学 子东渡扶桑,学成归来,成为宜昌的一代巨臂,宜昌的第一座纺织机械厂是三斗坪人建起来的,第一所省立中学是三斗坪人办 起来的,第一任医院的院长是三斗坪人。三斗坪的陈裕时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将领,深得黄兴信任,乃至藏密东传也与陈裕 时跟随太虚大师参与倡导有极大的关系;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三峡水电枢纽工程,引得美国人前来考察; 抗日时期不少名人在此滞留,在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对三斗坪寄予深深的回忆,特别是后来的美籍著名作家聂华苓在这里度 过了难忘的中学时代,据此写出了成名作《失去的金铃子》,八十年代她回国时专程拜访了少女时代的圣地。三斗坪镇的中堡 岛埋藏着从原始社会、夏商周秦到明清时代近六七千年的文化遗存,几十年来陆续出土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元、明、清的上万件 历史文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埋藏在地下的《中国通史》。难怪历史特别垂青三斗坪,使中堡岛成为三峡大坝的基座。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三斗坪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和三峡工程带来的现代 文化开始了天然融合。三斗坪镇紧紧依托三峡工程和抗战遗址,突出旅游强镇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蛋糕越做越大。

  旅游的开发,带动了三斗坪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目前,全镇90%以上的农民靠多种经济和旅游 服务业增加收入,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0年前的1639元上升到现在的3200元,1000多个贫困户通过发展多种经济 、旅游扶贫搬迁、在景区从事服务业和参加三峡工程建设摆脱了贫困,该镇农民获得的旅游服务收入也从几年前的50多万元 上升到现在的300多万元,旅游提供的税收达150多万元。

  站在三峡坛子岭上,遥望三斗坪,沉江如练,落霞似火,江鸟奋飞,航船如蚁,真有飞身而下融入其中的感觉,强烈 得不能自已。这是一块多么神奇的土地啊,它蕴含着长长的中国历史,承载着厚重的中国现实,每一寸都那么富有、那么深情 。她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特约记者陈良石)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