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刚:当代国际格局超越民族国家的主权范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9:50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
陈玉刚发表讲话 陈玉刚:谢谢,我的时间分成两部分,前面先听我的同事把论文的主要观点讲一下。 沈逸:我是国防大学去年刚刚毕业的博士。当中国日益能够走向世界的时候,当中国反复表明中国是满足于现状的国家,但是很多中国威胁论却在不断的出现。这个当中我选择和中国国家相关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切入点来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分为三块,主要探讨国际规范与国家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侧重国家利益观对于国家行为的塑造作用,我所说的国
我选择不扩散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对于国家利益认识的变迁,当最初这个不扩散规范出现的时候,中国对于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不扩散体系表达了一个反对态度,他认为这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制衡的条件,但是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中国逐渐开始尝试这个和谐的体系,这个体系有三个特点,第一点他纯粹关注不扩散这是中国学习之后的结果,另外中国注意的是国家安全的均衡,这相对来说,是面对不扩散体系的重大威胁。第三是在不扩散过程中一种外交和谈判措施这两者之间的均衡,这两个重要对话是有强制性的手段。我认为不扩散是在建议并且实践的不扩散体系,这个符合中国传统的表述。 陈玉刚: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对我们的邀请,作为这次论坛的发起单位,请允许我代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对这次会议表示祝贺。 我们下午这场议题是关于世界秩序理论的讨论,那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是我觉得这个世界秩序可能不完全和大国关系在同一个层面上,这个世界秩序他所揭示的一些含义可能要更深一些,从纵向的角度看,他的历史要更深一些,对于冷战后的新秩序的讨论,学术界的讨论有很多,我曾经归纳了一下,至少据我掌握了解的情况有这么几种,一种就是新中世纪主义,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是回到了欧洲中世纪历史的状况。 第二种称之为新帝国主义,特别是在美国霸权下,区别于原先传统的帝国主义的运作,那么第三种,称之为区域主义,主要是强调地区作为组成单位的意义,以及区域化的这样一个意义。 那么第四种,主要是强调全球化,或者全球治理。但还有一种非常悲观,可能预言世界陷入一个更混乱的状况,就是原先讨论的无政府主义,更无政府主义的秩序了。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理解,冷战结束之后,特别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推动下,国际秩序确实在发生一个变化,这个变化相对旧的是怎么样的判断,旧的是无政府的秩序,无政府的秩序建立在一个核心的逻辑起点上,起点就是一个主权的,民族国家的角色,那么在冷战后权力化和区域化的推动下,这里面可能已经出现新的迹象,或者是说一种趋势,我觉得包括从我个人的研究方向出发的话,如果是从秩序,或者从基本的判断来讲,可能是一种称之为一体化的范式判断,也就是一定程度上,它超越了民族国家的主权范式。 可能有很多人批驳,现在一体化只是欧洲的局部现象,第二个,你怎么判断一体化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趋势呢?这里我认为,如果说我们从现有的事实无法认证的话,某种历史可能可以证明这个假设,这个历史就是主权的民族国家范式,这个范式可能大家也知道,但是这个范式成立到真正普及,一直到上个世纪二战后,跨了300多年的时间,到这个民族范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范式之后,欧洲开始寻求突破了,另外一个我最基本的理解就是其实一种成熟的秩序,他的历史存在时间比转型的时间短的多,一旦成立之后,他可能就会对下一个范式进行突破,当欧洲这个范式成为了普遍的范式,这个最先开始的欧洲已经开始突破一体化了。 我这里面无法从当前的现实论证一体化的秩序会成为今后长远发展的趋势,但是我觉得从道路来讲,从历史的问题里面看,从各种秩序的责任当中,也许一体化作为一种秩序的理解可能会更符合世界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趋势。谢谢。 相关专题:2006中国国际问题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