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政府决策如何应对民意反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0:41 《决策》杂志

  -本刊驻沪记者 张涛甫

  在政府本位时代,政府一厢情愿地来替人民做主,往往是政府说了算,政策出笼,不管老百姓喜欢还是不喜欢,推出去就是,实在不行,收回来再改,这样的决策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如今,政府再这样干就不行了。现今民意的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如果再沿用以前的办法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民意已经成为决定社
会走向、影响政府决策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意进入政府决策视野,经常要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民意与政府的决策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应该怎么办?是坚持,还是放弃,或是寻找其他渠道?政府在遭遇民意阻力的时候,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呢?

  大致说来,引发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由于政府决策本身有问题引起的。政府政策不合理,甚至不合法,就容易引发民意的激烈反应。比如说,前不久发生的成都“大年票”事件,即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成都“大年票”政策还没有出台,就遭到民意的强烈阻击。问题在于这一政策本身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为什么不合理?车主们作为当事人,把这个账算得再清楚不过的了,他们的经济理性和行业经验告诉他们,“大年票”政策对他们是不利的。一则额外地增加了经济负担,每月要增加数百元的费用,这凭空多出的费用理由是什么?二则在“大年票”政策当中包含的收费路线有问题,为什么像机场高速、温邛高速、成灌高速等车主们常走的路段没有包括在内,而彭白公路、唐巴公路等车辆极少行走的路段却在其中?政府把肥肉剔出来另外收费,而把骨头挑出来打包收费,这是什么逻辑?再者,“大年票”的出台在法律上也不通。车主们的法治意识和

维权意识在这次“大年票”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他们直接举起“国办发2002年31号文件”作为抵制地方“大年票”的尚方宝剑,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像这样“问题政策”、“问题决策”,明智的做法就是尽快撤销,不能带病上路。另外,善后工作也得处理好,比如说做好解释工作,给民众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哪怕诚实地向民众致歉,也不失为一个赢得民心、抚慰民意的好办法。

  二是政府决策总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细节、或者个别环节上存在不足。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并对决策不足的地方进行修补、完善。为慎重起见,在政策正式推出之前,进行一些试点也是必要的。通过试点可以及时发现决策漏洞,有了问题有机会修正,不至于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政府决策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常发生。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于个人私利考虑,或者由于工作失误,引发民意反弹,点燃了民众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果断、有效地化解危机,对有关责任人要严格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之于众,给民众一个明白的交代。

  四是政府决策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政府沟通不够,不到位,引起民众误解。这时候,政府沟通就变得十分重要。有些政府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只管决策和执行,至于解释、沟通,不是政府的事情,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政府要把好的决策推行下去,离不开解释、沟通。政府沟通的成败直接关系政策的效率和效果。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的善良、美好愿望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认可,政府的好政策难以推动,甚至还会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遇到这种情况,政府沟通绝不可少。实际上,政府拥有很多沟通资源,媒体、新闻发言人等等,但是沟通的手法、技巧还欠到位。比如说,媒体上对政府政策的报道,解释很不到位,媒体上连篇累牍关于会议报道、政府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其中涉及到政府决策、政府行为的内容还是占很大比重的,但由于没有做好解释工作,老百姓对这些信息并不感兴趣,我们还反过来说老百姓不关心政治,这不能把责任推到老百姓身上,因为政府没有把政策、决策意图解释清楚。当然,媒体对“新闻”的解读也是很重要的。邯郸市通过网络媒体开设“邯郸论坛”,一下子把政府沟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变成沟通无极限,走得特别超前,结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问题不是沟通不够的问题,而是沟通过于超前的问题。沟通需要社会理性、媒介理性和政府理性三者的良性互动,单单一方“千里走单骑”,也会产生一些不适反应。

  我们认为,对于民意力量,政府既要有平常心,也应该有危机意识。在政府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民主决策。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原先被挡在决策门外的力量也渐渐进入了决策过程。在决策议程中,多元力量的进入,可以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和效能,决策民主有助于加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通过民主决策出来的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执行效率。但是要防范决策民主流于形式,有的地方政府假借民意,在决策程序上偷工减料,产生很坏的影响。比如说,成都“大年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据说一位官员在成都市“两会”上最初提出“大年票”的方案,实际上并非如公交委宣称的“有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提议(实行年票制)”,而是当时就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广泛质疑。民众也不是如有的决策者所说的“普遍支持”,实际情况是:2月24日《华西都市报》的民意调查表明,有85%的市民反对“大年票”,2%的人表示完全赞同,3%的市民表示支持,但“关键看收费价格”,另外,10%的人表示“不清楚,还要了解一下”。这说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意在“大年票”决策者手中就成为一个形式民主的道具了。

  二是加强环境监测。在开放社会里,民意表达空间和渠道空前开阔,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决策就离不开民意支持。民意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基础,如果对民意动向缺乏及时、准确的把握,政府决策可能就会发生偏差,可能会引发民意反弹。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民意的常规性监测。如何对民意进行监测呢?可以有多种途径,政府既可以直接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也可以通过人大、政协或者信访等途径反映出来,还可以通过媒体得以反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述管道所获得的民意还是有限的。后来有了网络媒体,民意表达空间扩大了,使得政府获得了另外一个新的民意汲取通道。不过,政府在对这新媒介的利用还不够积极、有效,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近年来,一些专门性的市场调查机构,包括民意调查机构纷纷出现,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调查方法,使得民意调查的专业性得以加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调查的公信力、方法等问题,还不太规范。

  三是强化危机管理。社会开放度提高以后,矛盾和冲突增长的几率一定会加大。有学者说,我们今天已经进入危机社会,这不仅仅指中国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在危机社会里,矛盾和冲突经常光顾,无法回避。关键在于我们怎么面对和处理危机。因此,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但是我们的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还比较弱。遭遇危机的时候,往往是民意反应十分活跃、敏感的时期,如何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化解危机,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