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私人空间的10大沦陷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11:57 新周刊

  没有“绝对隐私”,也没有打听不到的秘密生活,这个年代,安顿式的生存故事再也撩不起中国人的胃口。

  试看那些侵犯我们的利器:八卦杂志有狗仔队,中介有个人资料售卖员,邮箱有垃圾传播工,博客有匿名检举人,手 机有偷拍摄影师,更衣室有电子眼,电视有个人秘密搜查员,网游有公共管理员,私人住宅有广告电视机,搜索引擎有无聊窥 私狂——在10个常
见的重灾区,私人空间被窥私、被惊扰,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想学广告教的逃避侵犯的办法一样, 大声叫“不要这样!”

  但现实是冷酷无情的。正如我们在窥探别人隐私时心中暗爽,我们的生活被窥探也无可避免。

  名人私生活

  王菲产房的保卫战

  据《东方早报》报道,为了获得独家新闻,香港狗仔队采取了跟踪可能会知道王菲行踪的人,如李亚鹏的经纪人马葭 。日前有两家狗仔悄悄跟踪她,但被马葭发现,她在连冲两次红灯的情况下,把狗仔成功甩掉。

  当记者就该事件求证马葭时,她却严正否认了这两件事情:“首先,没有人跟我;第二,我根本就没有闯什么红绿灯 。”

  马葭被关注是因为王菲要生孩子了。当时王菲还没有进产房,大家都在推测她的预产期到底是哪天。而在晴翠园往丽 高王府的路上,李亚鹏和王菲坐在前面一辆车,马葭和一个助理坐在后面一辆车,见识了“狗仔队”安排的大场面:“那是傍 晚的时分,林荫道中间横着十辆八辆出租车,跟我们形成T字,后面也有四到五辆的出租车,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工”字。我 们没有办法过去,也没有办法后退。这时候,有记者冲下来,噼里啪啦、长枪短炮地拍,拍够了以后,他们把出租车挪开,我 们才可以继续往前走。”

  而这样的事情已不止一次发生过,“最不好的是有一天,亚鹏的妈妈带着孩子开车出去玩,十几个记者扑到行进的车 中,老人家被闪光灯晃得眼睛都花了,她很少经历这种事,就手忙脚乱了。”

  王菲的生产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娱乐行为,当《王菲贵族产房揭秘》、《贵族医院产房秘密大公开》、假称协和医院张 护士偷拍的王菲女婴假照片出现在各大网站上……我们发现,全世界都在窥视着一个产房,北京因此充满了产房的味道。

  一直尽力保护王菲产房的私人空间的马葭对此激动地说:“王菲到目前这个阶段,她是退出娱乐圈的。即使她是艺人 ,但她也是个孕妇,孕妇在即将分娩的阶段,首先她是一个即将做母亲的女人。”

  名人私生活:甩不掉的狗仔队

  “这些天在出门、回家的路上连续观看并被迫出演了一出《自娱自乐》的真人秀。导演是娱乐媒体,主演是手持相机 的媒体从业人员,特邀演员就是我们夫妇以及我们尚未出生的孩子,讲的是一个胡编乱造、漏洞百出而又毫无意义的故事。” 这是李亚鹏博客里的一段话。

  “咬着苹果的狗,拿着长镜头说故事,只为了多换几根骨头”。周杰伦2006年的新年愿望居然是希望狗仔队减少 ,这个曾拿起照相机去拍狗仔队的天才,在《四面楚歌》中对狗仔队揶揄了一番。听着《四面楚歌》,曾几何时,我们亦以为 内地明星会比港台的明星幸福一点。但看到李亚鹏的博客,我们发现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国内的记者变成这样了,看到 港台记者这样做,都想我们是地主啊,我们怎么还没有他们做得好?于是就变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不良的竞争。”探望王菲时 的照片在网上被到处流传,最近有了更多亲身体验的马葭说。

  600明星电话号码曝光事件、明星身份证照片曝光事件、明星隐私剧……名人隐私成为私人空间的一大沦陷区。洪 晃在文章《逼娼为良》中写道:“我自己也被媒体骗过不知道多少次:‘谈谈创意产业吧’,大标题出来又是‘前妻’;‘说 说中国女性吧’,上来第一句话就是名门;反正扯来扯去,总归落在八卦上面。”

  马葭的意见是:“有人说明星要有娱乐精神,我想说一下,记者是不是也需要有记者精神?明星用自己的演出、演唱 ,或者是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来娱乐大众,我觉得是娱乐精神。但不是拿自己家的私生活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就算我们忽 略娱乐精神的概念,OK,我是明星,我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拿来给大家娱乐。但像亚鹏说的,家庭是底线。没有理由要求艺 人把父母孩子都拿出来娱乐大家。”

  家庭档案

  不设防的新居

  还有多少人对你家的底细了如指掌,装修公司?电信公司?银行?家住广州天河北某小区的李先生的回答是:无穷无 尽。

  从购房下定单的那一刻起,李先生觉得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已经被广泛化了:收楼之前,不断有正规的装修公司和“野 鸡游击队”打来电话问要不要装修;入住之后,需要登记户主资料,没多久就有卖铁门的、装纱窗的、卖窗帘的、改煤气管道 的、割排气扇玻璃的上门来推销,“总之是一切生活中可能需要的东西,别人都替你考虑到了”。房产中介的电话来得更频, “孩子读书,需要购买该地段房子”,李先生问他们怎么知道自己家的号码,对方往往支吾以对。报装电话、申请银行卡之后 ,电信公司、银行的电话随之而来,不过让他困惑的是,它们总是向他推荐额外的理财和保险业务,他想了解的资讯反而没有 。煤气公司则是在寄来读数单的同时塞了很多优惠单张进去,送东西,送保险,听着很诱人,条件就是交出个人资料。

  就在前几天,李先生还收到国外一家公司的信件,许诺只要填写详细得堪比人口普查的个人资料就可以参加抽奖,“ 这简直是对隐私的公然刺探!”他的感触是:跟自己的生活相关的各式人等,都有可能从各种渠道拿到本不该得到的自己的个 人信息。

  几天前,又有送超市商品简讯的人夸张地按门铃要求李先生留下联系电话,不胜滋扰的他只能回答:“我家座机坏了 ,手机停机了,暂时没有联系方式。”

  家庭档案:被传销的业主资料

  在网上,只要付一块钱,就可以随意查询9000万人的个人资料,包括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家庭及工作地址等, 而这些个人资料大部分来源于中国第一大同学门户网站“中国同学录”。有犯罪团伙就专门利用这种资源进行诈骗。

  贱价买卖业主资料是房产中介行业公开的秘密,业主不胜其烦,行内人士却习以为常,更视为做业务的秘笈。200 6年4月,深圳某地产中介惊爆行业内幕,爆料人提供了一张记录着深圳6万多户业主资料的神秘光盘,并透露“是从一名自 称是某国有企业的员工那里花几千元购买来的”,“拥有这张光盘就是财路”。此人更得意地声称,光盘上的资料不过是一小 部分,他手上总共拥有遍布深圳各区的2200个小区55万业主的详细资料。他们是这样做交易的:花一两百块钱购买短信 群发器,再有针对性地发送短信到业主的手机上。有新楼盘入伙,最多每天可以发送上千条短信。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公 共事业单位都可能是个人信息外泄的来源,而在传销般转卖又转卖的过程中,人们的个人信息被广泛散播。

  “在我们的传统中,个人权利往往被忽视,因此造成了个人信息被恶意侵害的情况屡屡发生。”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 究员周汉华说。周汉华是《个人信息法》课题组组长,由他领衔的《个人信息法》(专家建议稿)已经完成,他相信“正式出 台的时间将不会太远”。这部法律规定保护的范围不仅仅是公民个人隐私,手机号、住址、医药档案、职业情况,甚至个人的 图像、声音等等都属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

  通讯工具

  暧昧而可怕的网络陌生人

  苏州的王先生买了一台某著名品牌的手机送给父亲作为父亲节礼物,父亲也欣喜地接受了,但几天后父亲却害怕地把 手机还给了王先生。原因是什么?因为王爸爸无意打开了一个陌生短信。

  因为这个短信,王爸爸的电话卡被自动扣掉了5元。一向谨慎的王爸爸这下可害怕了,如果每天都这样几块钱的不翼 而飞,还了得。尽管王先生与妻子告诉如何防范这种短信骗钱的窍门,但王爸爸还是心有余悸地用回显示屏已经模糊的老手机 。

  王先生说,新手机的娱乐功能设置陷阱重重也是王爸爸拒绝自己一份心意的重要理由,他之前也使用过这个以娱乐功 能著称的手机品牌产品,当时也中过招,“在娱乐功能那里一按打开就被默认为订制了服务,一个月收2元到几十元不等,我 都会中招,也难怪爸爸恐惧。”

  在王先生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手雷”,他说现在每天都会收到几条“你的短信空间已满,请发xx到xxx看取” 或者“你的朋友给你留言,请发xx到xxx收取”,那些什么想和你聊天之类的色情短信广告更多不胜数。

  “手机越来越像一个社会,你无时无刻都有可能被贴上几张广告或者被塞进几张小卡片,虽然厌恶但毫无对策。”王 先生说,现在的骚扰短信已经算有行业道德了,不会像开始流行短信那会半夜三更把你吵醒,挣开朦胧睡眼一开——“寂寞女 孩小娟想找人聊天”,气得你直骂娘。

  如果说这些目的明确的骗人短信是“于情于理”,那么诸如“欢迎您来到美丽的xxx,xx移动将全心为您服务, 你可以拨打xxxxxxxx享受宾馆、机票查询预订服务”,或者“xx移动期待着再次为您服务,祝您一路平安!”的这 类型短信就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了。

  王先生甚至把到每个城市的这些欢迎语当作了到此一游的纪念,但他也是心有余悸:“我到哪里去都好像有只眼睛看 着我,我还没开通卫星定位查询服务吧。”

  通讯工具:无处可逃的“手雷”陷阱

  你的邮箱最近收到过来自EMC北京总部的一封转发过无数遍的电子邮件吗?在聊天工具上你又曾收到过那个“个人 成分分析”和“超准爱情技巧测试”的链接?

  没有?那你就错过了网络史上的经典娱乐事件,但是命运没有让你遭受一次名誉扫地的机会。比如那个需要输入“你 的名字”和“你喜欢的人的名字”的“超准爱情技巧测试”的链接,不少办公室白领的暗恋对象、公司恋情对象、婚外情对象 就这样被直接链接到同事或情人的眼前,直接链向了离职、离婚、分手。

  这个时候,你是否想起那些推销伟哥、推销平价机票、推销网上交友乃至色情网站的广告的垃圾邮件的好来,因为他 们无非是占用一下你的邮箱空间,你对待他们的方法无非是按动“删除”,有时甚至在上面获得一些有趣的信息和八卦的乐趣 。即便你因此给你的计算染上病毒了,重装对现在的电脑维修人员来说是驾轻就熟。

  当年因为ICQ的“功能简单”(功能设计不本地化)我们很多人选择了OICQ(今天的QQ),后来又因为QQ 的“复杂”(常被陌生人滋扰、垃圾信息多,号码常被盗)很多人转投到了功能界面“简单”的MSN。这是最能体现个人在 网络通信方面的隐私重视程度的演变史,今天依旧有人因为QQ上的聊天记录被老板炒鱿鱼,今天的MSN也由当初的没有聊 天记录功能到今天的自我选择是否记录聊天历史内容。

  即便是最VIP的电子邮箱,终归有不明来历的邮件,“洁身自爱”的MSN也无法避免被玷污的宿命,最近已经出 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邀请”,这些陌生人除了兜售衣物和交友,甚至假借推销博客,点击进入却出现暧昧的情色图片。

  MSN用户对此形容道:“MSN探出一个提示框,生活终于有了一点新意。”对于网络上的个人空间,我们难道不 是一直如此暧昧地对待着吗?

  手机拍照

  手拍暴民成就“巴士阿叔”

  “未解决!未解决!!未解决!!!”一段用手机偷拍的视频短片,经过网络的传播,使得“巴士阿叔”陈乙东和他 的经典语录成为近期香港乃至内地城市的热门话题,就连香港无线电视在播报体育新闻时也套用了他“你有压力,我有压力, 你干什么挑衅我?”的名句。媒体对巴士阿叔的行为、心态众说纷纭,却少有人关注事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即用手机偷偷拍 下事件全过程的22岁的方颖恒。

  事件发生在4月27日晚的香港68X公车上,巴士阿叔和后排的一位“四眼仔”发生口角,将近6分钟的争吵过程 全都被邻座的方颖恒偷拍下来。他自述偷拍的初衷是“担心他们打起来”以保留证据,拍完也不过是“想和家人分享一下”, 没想到,视频被家人传到网上,短短半个月就有超过100万人次下载,以致他后悔“早知道这么受欢迎,就不会放上网”。

  自半年多前拥有80万像素拍照手机后,方颖恒就养成了用手机拍东西的习惯。他的手机里存有近200段视频,家 里的电脑还存有300多段,本来都是用来自娱的。拍巴士阿叔时,为了不让对方察觉,他当时甚至把手机放在耳边装作打电 话的样子。——也就是说,他明知自己是在偷拍,但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也因此,香港有学者说,手机拍摄功能日益普 及,就连私人行为也成了被监察被批评的对象,所谓公共和私人的领域日渐模糊。

  无意中出名之后,方颖恒学会了向媒体兜售他的其他私人作品,有媒体分析其实他才是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一个本意 并不在于偷窥的普通人,习惯性地用手机拍下所见的一切,但经过网络的扩散之后,整个偷拍事件就被无限放大了。

  手机拍照:未解决道德问题的娱乐工具

  中国人对于手机的要求总是很多,在欧美,人们更倾向功能简单的手机,最好只有几个键,可以打电话就好了。可是 在中国,理想的手机要有摄像头、MP3播放功能、JAVA游戏、收音机、WAP浏览器、蓝牙……其中最能吸引消费者购 买欲望的无疑是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它甚至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上的“标配”。

  我们需要摄像头,是因为要自恋地对着手机搔首弄姿;我们需要摄像头,是因为随时可以要用它对准美好的景色和令 人兴奋不已的场景;不过我们现在见得最多的手机拍摄作品是——偷拍。

  网络上到处充斥着大量用手机偷拍的照片,偷拍美女、偷拍美女脱衣、偷拍美女脱衣洗澡;社会上不时听到某某用手 机在公共厕所内偷拍他人如厕被行政拘留、某某在公车上偷拍女乘客裙底春光被抓之类的新闻。以致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这样 的规定:如果未经拍摄对象许可就使用可拍照手机进行偷拍,则可能面临治安处罚。

  一个简单的按键操作就能引发铺天盖地的争论,先进的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给我们带来了 困扰。姜文小心翼翼陪伴怀孕的绯闻女友被手机偷拍、张学友女儿张瑶华上学路上屡遭偷拍、葡萄牙国脚深夜寻欢作乐被偷拍 ……人们都只忙着八卦,人们几乎忘记了,说不准什么时候自己也沦为别人偷拍的对象。

  在手机摄像头幽暗的镜头底下,人人自危。或者总有那么一天,在公共场所,摄像手机禁止入内。柬埔寨已经这样做 了,3G网络计划开通之前,总理洪森决定限制摄像手机的使用,以防色情泛滥。他说:“也许可以等上10年,等到我们在 加强社会道德水准方面作出足够的努力。”

  跟踪型节目

  跟着镜头集体“捉奸”

  “TV搜查线,真情大考验。”大凡一听到这样一句话,电视机前的观众就开始坐稳沙发,准备开始一场人世间最光 怪陆离的旅程了。

  从2001年7月开始,华视在每周六晚推出由罗志祥(小猪)、陈建州(黑人)、川岛茉树代(Makiyo)主 持的综艺节目《TV三贱客》。除了开头的“全民大教育”、“Kiss新干线”等搞笑益智版块之外,从9点到10点则是 极具刺激性和争议度的“TV搜查线”环节。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电视“捉奸”的节目。出轨、不忠、包养、三角恋、婚外情、色情交易,甚至台湾社会独有的 槟榔西施、援助交际等等,所以你想象得到的和想象不到的人性奇情,都会在这里上演。和电视剧不同的是,它们以真实追踪 的方式出现。

  节目首先由一个委托人将基本资料提供给栏目组,委托栏目去调查真相。然后是追车、跟踪、窃听、偷拍,甚至还会 有工作人员假扮后去试探、引诱。然后将掌握到的声像资料播放给委托人看,委托人照例怒不可遏。紧接着,主持人跟委托人 一起破门而入,在镜头面前“捉奸在床”。必不可少的是厮打、纠缠,“冲突画面”无一例外“特殊处理”,镜头晃得如同海 里的渔船。最后登场的是语重心长的画外音,道尽人间真情之类的。

  这匪夷所思的一切,最后都会成为一档电视节目,成就了电视机前的人们的感动、愤怒或者娱乐时光。这新鲜而刺激 的一切,使得《TV搜查线》力推母栏目《TV三贱客》坐上了台湾周六综艺节目的宝座,用制作单位台湾映画制作的话来说 是“在15至45岁的年龄层中收视独占鳌头,一举击败了所有老牌主持人的综艺节目”。

  从2004年3月开始,《TV搜查线》从《TV三贱客》中独立出来,重新包装,成为每周一至周四晚间播出的单 独节目,由小猪、黑人、张善为、Jason轮流“捉奸”。这样,观众们每晚都有一段畸情故事可看。

  目前《TV搜查线》已经停播,大陆观众看到的也只是以前节目的重放,但追踪式的电视节目并没有因此消亡。从电 视速配就开始全面模仿港台综艺节目的内地电视台,也在学习这种节目形式。也许烈度不会那么大、形式会更柔和,但追踪的 形式和真情的口号却一直存在。

  跟踪型节目:普通人的电视“真情考验”

  关于《TV搜查线》的真实性,小猪曾说过模棱两可的话:“我们主持的《TV搜查线》很火爆,也引起很多人争议 。我想是因为它的内容突破了很多人的道德防线,才令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吧。”而黑人却在接受《康熙来了》采访时,直截了 当说到故事是真实的、人物是扮演的。华娱模仿《TV搜查线》的节目《超级搜查令》某一集播出后,也有深圳网友不辞辛劳 实地探查节目外景地,用手机拍照与节目截图相对照,力证节目是短片剪辑,而绝非现场实拍。

  讨论真实性似乎已无必要,稍微有点智力的人都不会对节目中层出不穷的Bug视而不见。追踪类节目,只是取了一 个现场感、实拍性的形式,其内容还是暴露道德禁区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曾在2001年发起过“全民监看电视节目”活动,号召电视观众抵制不良电视倾向。其公 告说:“这样罔顾道德原则的跟监偷拍行为,已经造成民众极大的反感,该单元《TV搜查线》应该停播,以正视听……”

  《TV搜查线》的栏目标语开宗明义讲到“真情大考验”,事实上,但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这些感情没有几个是经 得起考验的,只要委托人有怀疑,被调查人就会有问题,只有更糟,没有最糟。毫无疑问,所有暴露出来的问题都是正义指向 的。正如,“捉奸”是因为你有“奸”可捉,这也正成为了主持人在“捉奸”现场故作庄严的道德说教的背书。

  所谓的真情和感动,是被追踪节目以猎奇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我们既满足于窥探千奇百怪隐私的好奇心,又沉湎于用 废话式的道德说教来减轻自己因窥探而产生的罪恶感。廉价感动背后隐藏的是,我们对这种“漂亮的恶心”的麻木,和对情感 标准的降低。

  追踪类电视节目的出现,不仅仅是窥探隐私的全民快餐版,更是培养了一种地摊式的廉价感动,推广了一种废话式的 鸡婆道德观。

  更衣室

  车展后台的黑镜头

  模特儿出身的主持人赫帆还真的碰到过更衣室偷拍事件。说起来,那还是200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偷拍事件。当年 8月,沈阳车展在沈阳会展中心举行,她们几个车模和一个乐队领队正在更衣室内休息,乐队领队不经意间抬头看,竟然在正 对更衣室高处的射灯旁发现了一个摄像头!更衣室是临时搭建起来的,里面有一个用布围起来的小空间供模特更衣,因为太小 ,天气也热,有些模特干脆把门锁上,就在布帘外面换衣服。发现有摄像头之后,人人自危,不知道被拍到了什么,更不知道 安装摄像头的人居心何在。模特公司的负责人气愤地说:“这些模特还是孩子,怎么能有人做出这么肮脏龌龊的事。如果偷录 到的东西被人刻成光盘或在网上散发,将会对模特的前程造成极坏的影响。”赫帆算是幸运的,她多长了一个心眼,每次换衣 服都躲到布帘后面,“要不然……”回想起来,她仍然心有余悸。

  安装摄像头的“黑手”很快被警方找到,原来是负责展台视频内容的上海一家音像公司的员工干的,他们的理由是, 在模特出场的地方安装摄像头是“惯例”,这样可以提前知道模特什么时候出场,以便音响师配合播放音乐。而且,“十多年 来一直都是这么做”。在他们看来,安装摄像头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如果有个别员工假公济私进行偷窥(他们无法证明没有员 工不这么做),那也是个人行为,公司顶多承担管理不周的责任。还没见过在模特、厂商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摄像头还这么 理直气壮的。

  事件最后以该公司向模特们赔偿告终。赫帆从此在更衣室更加小心,之后她很快转行,更衣室噩梦由此缓解。“以后 ?没有以后了,我也不再做模特了。”

  更衣室:春光无限的诱惑

  “还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最好一辈子也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位16岁的模特这样说道,这恐怕也是所有人的 愿望。

  即便是臭名昭著的狗仔队,在偷拍公众人物时也有心理底线,比如说可以拍王菲捏着鼻子去上公厕,但也就到此为止 ,否则就有违职业准则了。但偏偏总有人要侵入更私密的空间,连更衣室、浴室都不放过。

  在偷拍风最为盛行的日本,当红明星滨崎步、松隆子、上户彩都被传遭遇过更衣室偷拍事件,深田恭子更在泡温泉时 被拍下全裸镜头,这些画面随即被上传到网络上。一个曾制作黄色电影的工作人员爆料:“到了夏天,在海边建起的厕所以及 更衣室是最好的拍摄地点。为拍摄这些更衣镜头,一些黄色片制作人还花了800万日元在海边建厕所。拍摄了四五个小时的 毛片,可剪辑成好几部黄色片,所赚取的盈利可达数千万日元。”

  据日本媒体披露,这些偷拍党的手法高明。他们不但在隐蔽之处安装摄像机,还雇用女助手进入更衣室内,将针孔照 相机安装在洗发精、肥皂瓶子上。女助手都受过拍摄指导,也按照她们的技术以及录影带的清晰度计算报酬。有些见钱眼开的 男性甚至向自己的母亲、姐妹、女友下手。不仅是公众人物,连普通人也不能幸免。

  香港警方则在去年底首次捣破偷拍春光网站,一男一女涉嫌将在泳池更衣室偷拍的女泳客更衣或洗澡全裸片段上传, 供付费会员下载。据估计,历年被偷拍的受害人可能多达数百人——想到身边可能埋伏着一个个不怀好意的镜头,真是令人不 寒而栗。

  问题是偷拍还难以定罪。在日本,偷拍被列为骚扰罪,最重的惩罚不过是坐牢不到一年或罚款不超过100万日元。 香港那对雌雄偷拍党,香港警方只能以“有犯罪或不诚实意图而取用计算机”罪指控他们。而对于那些大量付费下载偷拍画面 的人,警方更难以追究其责任,因为他们轻轻一句话就可以推搪过去:谁知道那是偷拍的?

  网络搜索

  “毒药”网络验尸报告

  你可以不在任何网站上透露你的个人情况,但越来越多的机构却将你的资料上网,你无法保证你的一生不在任何一个 机构里留下痕迹——只要有你一个名字,就可以在搜索工具里查出你的很多状况。

  从去年开始,一位被称作“毒药”的博客在网络上走红,有好事者就通过搜索引擎,“赤手空拳”挖掘出“毒药”的 现实背景。

  从“毒药”的注册ID“whan_z”,可以查找到“毒药”最早发迹的论坛;联系该ID的注册信息和“毒药” 公布的已经抹去了部分姓名拼音的签证照片,可以推断出“毒药”的真实姓名,至少是真实姓名的拼音。

  由“毒药”说过的居住地,可以搜索到此地曾经的居住人,再搜索这位居住人的两位儿子,筛除一位,重点查找身为 “北京某公司副总经理”的另一位,得到一个留学网站上留学申请时用的收入证明范文。这个范文中忘了隐去填写人的姓名, 而落款也正是北京该公司,由此大致判断出“毒药”为该经理儿子。根据“毒药”签证照片上的有效日期和英国签证有效期的 规定,得到“毒药”第一次去英国的日期,又恰与这个证明文件落款时间相符。

  “报告”因此推断出“毒药”的祖父、父亲的现实身份,甚至那份收入证明还详细列明了当事人的合法年收入,这又 可以推断出“毒药”的合法家庭收入……

  详细阅读“毒药”和朋友的Blog留言,可以得知“毒药”在国外的日常生活细节。这些细节被逐一通过Goog le卫星地图、纽卡斯尔市政府网站的市区地图、英国著名黄页www.192.com、UniversityofNew castleuponTyne网站的建筑照片以及Photoshop的阅期功能得到证实,证明“毒药”居住在纽卡斯尔 ,甚至得到了“毒药”的家庭电话号码。

  以上查找过程全部使用搜索引擎来整理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与黑客等入侵性的手段不同,它只是利用了你自己发 布的种种信息加以整理,完全不是窃取。有趣的是,最初题为“毒药验尸报告”的MSN空间在创建的第二天就被微软中国关 闭,声称“内容违反了MSNSpaces行为准则”。制作者“倦舞”开设了第2个space,标题改为“基于Goog le的毒药验尸报告”,放弃爆独家内幕,改走Google路线,由此大获成功。

  网络搜索: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高手者,可以仅凭搜索引擎搜出一个人的照片、财产证明,并借此推断出他是做哪一行的。当然,在你使出搜索隐私 的高招时,搜索的关键词、具体时间、先后顺序都被搜索工具的自动程序缜密地记录下来,你的隐私也被一网打尽。

  搜索这回事,常常让人觉得越来越接近事实的真相,可事实是,这种接近的脚步往往会给对方带来压迫感与暴露隐私 的不快。若干年前年少轻狂的咆哮;失败的恋爱和情绪;自己羞于提及的经历一一暴露在公众的目光之下,无一幸免。如果你 不幸刚好是个名人,那就更麻烦了。

  虽然每个网站都有用户个人隐私保护的承诺,但能真正践行的又有几个?现在即使是普通人,隐私观念和戒备心理也 越来越强了。最初上网的时候很多人大方地使用真名,生怕别人记不住自己,可现在连性别、年龄都是假的。

  为了保护隐私,有人提供了网络隐私的埋名大法,包括快速注册、匿名浏览、匿名发送邮件、清除Cookie等招 式。但并不是所有网民都知道怎么匿名浏览、如何清除Cookies,而目前的网络公司也致力于积累海量的客户资料,这 些资料很容易被黑客攻击或者因为商业目的而被转移。

  美国“电子边疆基金”的律师李田说:“网络公司之间以及与其他电信行业的数据交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只要愿意 花钱,广告公司能够得到客户的基本资料,包括电子邮件和电话。”

  由是,现在人们的每一次上网都变得如临大敌,紧张万分。但除此之外,我们真的找不到其他便捷的途径保护自己的 隐私,人是不是只有变成了暴露狂,才能在别人飞扬的鼠标间笑得无边无际呢?

  在互联网上,让别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比袒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更难。

  网络财产

  不翼而飞的魔法套装

  《热血传奇》的玩家在现实中并非个个都能忘我的勇敢,真正能做到网上网下同样热血的只有那名冲进盛大总部以自 焚的方式表达愤慨的中年人。因为辛苦攒来的魔法套装在管理员的操纵下不翼而飞,他选择了用打火机和汽油讨回自己的战利 品。结果是说大不大的轻度烧伤,装备最终没能如愿讨回。盛大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该男子购买的装备是技术达人们利用“外挂 ”产生的“赝品”,一旦GM(游戏管理员)清除外挂,装备自然也随之消失。

  同样的事故难以复制,但装备消失的情节总会在意料之内意外出现,伴随着程度不一的情绪失控,比如说长沙的赵亮 ,他在《传奇3》中倾尽所有金钱,和雷电僵尸连续搏斗5晚,又深入猪穴坚持不懈砍杀,终于攒够一件战神盔和一把炼狱斧 ,志得意满。“那天我还特意去剪了头发,雄心勃勃想要上神舰去大捞一把。”发型可以保持两个月,但装备在一个星期后就 消失无踪了,“捞一把”的计划从现实中被搁浅到游戏里。赵亮的第一反应是找GM申诉,得到的答复是需要时间了解具体的 事件经过,然后杳无音信,他随即打电话到游戏商的客服中心投诉,得到相同的答复和相同的杳无音信。

  赵亮是少有的没有情绪失控的人,他不再光顾《传奇3》,但却在《可乐吧》内重新开始游戏生涯,他解释这个游戏 更轻松,丢了东西也不会让人抓狂。但无论《传奇3》还是《可乐吧》,网络游戏从不被认为是私人空间,线上的人太多,社 会事件也相应的更加丰富,更加戏剧。不过点卡本身就包含网恋、追杀、死亡、升级等一系列套餐,而赵亮认为被规则制定者 剥夺劳动果实并不包含其中。

  “游戏里面,我可能和上百个人打交道,但作为产品,这款游戏是我花钱买来给自己的,应该属于私人的东西。买点 卡的钱超过了1000元,才发现,大家都在GM的眼皮下活动,一不高兴就把你辛苦赚来的东西给没收了,还不让说话。这 和在游戏里被砍了是两回事,他们在我花钱买来的领地上把我给做了。”

  网络财产:没有规则的游戏

  账号被封、密码失效、装备失踪、金钱化水,习以为常和不以为意的人都对此见怪不怪,“拿工资的GM始终比买点 卡的玩家要更像游戏的操盘手,”赵亮说,“就这个而言,所有玩家都是无力的。道理就像你用手机发短信,以为说什么都可 以,但每个字符都在运营商那里存了下来。所以不要以为在自己的游戏里面做什么都可以,说不定哪天就被封杀了,还可能得 不到解释。”

  资深的玩家都和赵亮一样是从《暗黑破坏神》起家的,它是网络游戏的启蒙,现在的游戏都是照着它的系统发展出来 的。赵亮认为“暗黑”的好处也在于,它不是真正的网络游戏,至少没有GM横行其中,盗和被盗,骗和被骗都只是游戏脚本 中的固有插曲,人人机会均等。局域网沟通不了世界,充其量只能连通几十平米内的几十台486,共同游戏,谁也管不了谁 ,越老的游戏其实越私人。“一旦在私人空间里面塞入了公共管理员,撕破脸皮就变成迟早的事情。”

  对于游戏商而言,管理员是无辜的,推陈出新的外挂软件也是GM们不得不“乱世用重典”的原因之一。对多数掏钱 的玩家而言,一个受制于人的游戏环境和一个无序的私人玩乐平台之间各有好处和弊病,只要事情没有发生到自己身上,相安 无事并不难做到。赵亮也承认游戏商的监管措施有存在的必要,但他的问题是:“他们的职责应该是受理投诉后再处理,而不 是平白无故地冲过来把每个人打回原始状态,在自己的游戏里面,我们这点权力是应该有的。”

  商住楼宇

  楼宇公摊面积成法规死角

  在新分众全国4万多个楼宇联播网点,孙伟家住的那栋楼算是其中一个。2005年年中,孙伟父母住了好多年的宿 舍楼大堂装上了分众传媒的电视广告屏。每次等电梯的时候,就能看到汽车、洗发水等商业广告。

  楼里人对这个新事物更多是充满了好奇,对于广告,对于分众,孙伟的父母并没有多少认识,也没有人咨询他们的意 见。虽然装上一个显示屏对生活影响不大,广告电视发出的声音也很微弱,可广告却是实实在在地挂在了家门口。

  在这件事情里,住户没有公开提出异议,但对物业管理公司还是颇有微辞。“出租公摊面积里的空间,并没有咨询住 户的意见。而且也没有交代租金都在了什么地方,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问题。”孙伟说。虽然这栋楼属于房改房,公摊面积都不 用交钱,但从道理上说,物业公司仍然没有权利随意安放广告。

  对于私人空间,生于1970年代的孙伟并没有清楚的概念。从懂事开始,他身边的东西就都是“公家”的。自己家 关上门的地方才是私人的,但对于家门外的地方,即使是交了钱的,他也没有什么“私人”的概念。

  最近几年才在孙伟家附近崛起的那些商品楼小区内,这些“天外来客”却因业主的普遍反感而受到质疑。户外视频广 告经营者自身也看到了问题,在他们看来,商业楼宇毕竟是一个相对的公众空间,在那里做广告,不存在对私人空间的侵犯问 题。而公寓楼宇则显然不同,其空间属于为数不多的业主,在忍受了一天的嘈杂后,在回家的最后一段路上还要面对广告的“ 轰炸”,难怪有些业主将此类广告视为“噪音污染”。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俞振伟认为,随着户外视频广告越来越多以及人群没有了新鲜感之后,此类投诉会 越来越多。事实上,新媒体目前只把受众看作对广告信息有需求的消费者,却忽略了他们也是希望享有安静的公共空间的生活 者。在矛盾激发之前,新媒体、有关专家以及公众代表应该共同参与制定一个行业标准,以保障行业健康规范地发展。

  商住楼宇:被广告公然强暴的空间

  如果写字楼的电梯间悬挂着广告,人们或可饶有兴趣地看个热闹,打发等待的无聊。但是如果广告挂到了自己辛苦攒 钱供楼的小区里,大多数业主心里可能就要犯嘀咕了。

  面对着当初和开发商、物业扳着指头一点一点算出来的公摊面积,业主想不计较都难。在大多数小区里,每一位业主 都为公摊面积付了费。从这个角度来说,公摊面积就是业主公共意义上的私人空间。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雷霞是北京美丽园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她代表业主与开发商打了两年官司最终获胜,成为北 京市房地产官司中第一例业主因实测面积状告开发商胜诉的案件。

  “每个人都应当有起码的正义感,我们是想让自己也想让别人活得更有尊严。”雷霞这句话或可看作业主保护私人空 间和个人权益的宣言。

  一块巨幅广告出现在自家楼外墙面上、电梯间的每一面都挂上了手机、打印机甚至海鲜酒楼的镜框广告,虽然没有影 响采光和通风,仍然侵犯了业主的私人空间。

  有律师在接受咨询时说:“业主在购买住房后,就取得了对所购房屋的专有所有权以及对小区内公共部分的共有权, 所以业主对于小区内公共部分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享有共有权的。”

  在一个小区里,业主的私人空间包括房屋的楼顶、建筑物外立面、公共设施、绿地、车位等。按照律师的说法,这部 分的广告收入属于全体业主,甚至出租公共车位的收入也在此列,至于是均分还是交给物业做管理费,理应由业主说了算。但 这种皆大欢喜的局面却不常常可以见到。

  事实上,物业通常在计算分摊面积和出售广告位的时候很热心,一提到分享收益就没有声音了。对业主来说,如果有 人试图利用他们的私人空间赚自己的钱,那就显得格外刺眼与扰人清净。这也是为什么业主委员会与物业之间永远存在张力和 矛盾的原因之一。

  博客

  博客冠军遭遇“砸场”

  北京SOHO小报网的主编非非自己也写博客,有时也会在博客里提到自己的朋友,但这在她看来只是一种八卦。

  博客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私人空间,可是目前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个人媒体。“自己的博客有人看有交流当 然挺好,但不小心就会招骂。”在非非看来,写博客虽然有趣,有时也会变得很恐怖,博客的公开性难免会给重视隐私的人带 来困扰。

  SOHO小报网有一个功能叫做“圈子博客”,三五好友组成一个“圈子”,共享日志。如果一段时间内所有人都在 博客上说某一个人的八卦,那很快这个人就会人气高起。

  小报网上的名人“小精子”参加上海的申报博客PK,人气一直很高,蝉联几届冠军,甚至把徐静蕾都PK下去了。 可是最近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参赛者发动很多人为自己投票的同时,也到“小精子”的博客砸场子,出语中伤。一直关注 事态的非非认为:“博客演变成这样就没意思了。”

  说到底,博客就如同写日记。对写的人来说,写下了就过去了,看的人却不这样想。“我不知道什么人在看我的博客 ,如果一个很多年没见的朋友突然说‘我看你的博客’,我一定会很惶恐。”非非说。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