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误解-谅解及其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6:08 观察与思考

  人生的经验和判断是有限的,与理解伴生的误解永远难以避免。希望人们能将误解也当作人与人之间一个理解的机会 ,当作一种交流的动力。

  -赵 畅

  大千世界,复杂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误解,而误解常常被认为是引起偏见和
仇恨的根源,处置不及,则祸害 无穷。

  曾读到这样一则短文:3楼住着4户人家,这天刮风,301户回家关门时,不小心用力过猛,加之风大,防盗门“ 砰”地发出一声巨响。恰巧302户开门外出,被吓了一跳,一气之下也重重地摔上防盗门。摔门声惊醒了正做美梦的303 户,不知发生了何事,开门一看,天下太平,便骂了一句,狠狠地摔上防盗门。此时归来的304户多心是邻居摔给自己看, 甚怒,遂玩命地摔上防盗门,“砰”的一声,分贝超过前3声。其实,除了301户,后3户之举都是因为误解而引发的连锁 “大战”。

  误解,有时是不经意间造成的,有时却是善意形成的。首届中国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追忆陈省身时说到两件事:一 是因为自己对数学感兴趣,在父亲鼓励下,他直接去找陈先生,可陈先生让他到

图书馆看书,就“不闻不问”了;二是陈先生 曾将他推荐给法国数学家,可安排去的地方却不是巴黎,而是法国边境的斯特伦斯堡。这两件事,当时让吴文俊误解不少。事 后,才恍然大悟,误解顿消,并悟得陈先生的善意—去清静的地方,专心致志做学问。

  有了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予沟通,可怕的是缺乏沟通后的谅解与理解。就像上述4户人家,若相互间能够沟通 一下,不早就疑云顿散,相互谅解了吗?各自放不下架子,误解便愈积愈深,然而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此岂不悲哉哀乎 !

  消除误解,实现谅解,增进理解,有时靠时间,靠等待,靠真诚。就像吴文俊对陈先生之举的谅解、理解一样。无独 有偶,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户人家迁住到另一城市,晚上正好停电,他们后悔没带蜡烛。正在这时,有人敲门了。一位邻 居女孩问:“请问你们有蜡烛吗?”“砰”的一声,他们把门关上了。“真是麻烦,讨厌的邻居,我们刚搬来就来借东西,这 么下去怎么得了!”就在他们满腹牢骚之时,门又被敲响,打开门,小姑娘手里多了两根蜡烛。时间说明一切,等待冲刷隔阂 ,真诚构筑信任。

  消除误解,必须从尊重人出发。尊重,是构建互信机制的重要前提。周景欣是鲁迅的曾孙女,从小长在台湾,她对文 学不感兴趣。她上学,打工,上网,喜欢唱歌、游泳和打“撞球”。她时尚靓丽,参加电视娱乐节目,也许还会进军娱乐圈。 有人痛斥:“鲁迅的后人不在文学上发展,却想进娱乐圈,成何体统!”我总以为,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是由缺乏尊重、 缺乏理解造成的。记得鲁迅说过,中国五千年文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做父母的孩子,权威的子民。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创造 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希望成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景欣又何以不能有她自己选择的权利呢?

  面对误解,展示宽容也是一种可贵的谅解与理解。1986年10月5日,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怀着沉重、怀念、敬佩 的心情播发了一则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逝世的“讣告”。电台一经广播,文怀沙的朋友们十分悲痛,纷纷给他家里发唁电、打 电话表示哀悼。好端端的文怀沙十分吃惊,当知道是电台的同志由于工作上的失误造成的,为使编辑这条节目的同志不致受到 处分,他专门写了一封长信给电台的领导,信中云:“……如果贵台领导人愿意尊重鄙人的意见,务请谅解我那位不相识的或 称之为素昧平生的朋友,千祈勿以一眚掩其德……”文怀沙的宽容,在消除误解之时不也达成了谅解、增进了理解吗?

  人生的经验和判断是有限的,与理解伴生的误解永远难以避免。希望人们能将误解也当作人与人之间一个理解的机会 ,当作一种交流的动力。要知道,现代社会本质上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封闭的心灵往往是孤独、傲慢、偏见、悲观或者变态 和异化的温床。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社会的整合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要达到整合的效果,人与人的心理 沟通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