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医生举报医院不成将回扣捐给失学女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0:14 民主与法制时报

  8月初,合肥一家三甲大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张劲,主动约见中央媒体驻皖记者。他向媒体坦陈自己在与医疗回扣抗击 10年后被迫“曲线救国”——把所有无法推脱的回扣转捐给安徽“春蕾”失学女童。他的这个行动终于解开3年多来每月一直以“李存田”名义捐款之谜,那项捐款创下安徽历史个人捐助最高纪录。

  □《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撰稿张应松

  回扣让老教授丧失医生良知

  8月初,《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撰稿人见到了主动约见中央媒体驻皖记者的张劲。这位响当当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始终与可以让他肥得流油的医药回扣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反差巨大的是,他可以几年穿一双破得没有后跟露出脚趾的袜子。

  张劲是靠农村父母节衣缩食供到大学毕业的,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一所知名大医院工作。

  1994年秋天,一个心血管病人来门诊部做检查,张劲当班按常规为病人开了两张化验单,到月底发工资时,他发现工资单上竟然多了20元。一打听,原来这是开化验单的回扣。

  此后,在一种复杂心理驱使下,张劲将得到的回扣,都用信封装着保留至今,信封边缘还密密麻麻记录着收回扣的时间、金额和缘由。

  1995年,一个东北药商找到张劲当时所在的急诊科,请他们全科人吃饭。饭后,还一人发个10块钱红包,药商直截了当对大家说:今后大家每开一盒我这个降血脂药,可得两块钱好处费。

  那时候的张劲也不能免俗,他在内心深处为自己“开脱”——只要不刻意开回扣药并无不妥。

  渐渐地,科室里少数医生开始主动开有回扣的药,对此,张劲开始不安起来。

  1998年夏季一天,张劲接诊了一位危重病人,患者入院检查时便血、呕血,身体虚弱,常规检查后显示病人患有重度心脏病和胃溃疡。张劲正拟订治疗计划时,突然发现病人家属拿的药瓶上醒目标明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的字样,张劲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震惊、愤怒、耻辱交织一起涌上心头:天哪!谁这么大胆!

  张劲后来了解到,给这位患者治病的竟然是一位资深老教授,此人本来业务精湛忠厚淳朴,威望极高。也许是一瓶几十元回扣的动力驱使,他共给这位病人开了十多瓶。张劲据此认定患者遭殃绝非误诊开错药,一定是回扣让老教授丧失了医生的最起码良知与做人的底线。

  灵魂受到极大震撼的张劲对此事耿耿于怀,思考几天后,他决定从此退出回扣的参与者阵营。张劲进一步决定写举报信,详细披露了自己医院药品回扣产生的流程,并把医药行业的秘密——低价药换个包装和名字高价卖的畸形现象揭露出来,举报信中还点了吃回扣的两名同事名字。在举报信最后,他期望医院高层对回扣成风予以痛击,末尾他庄重署上自己大名,还加盖了印章。这封举报信寄给了安徽省监察厅和卫生厅。

  第一次举报后,张劲一时成了安徽省医疗卫生界新闻人物。但单位认为他在故意给医院抹黑,有的同事骂他是医院的叛徒,有的同事觉得其他医院搞得更凶,张劲是小题大做。最后,举报信转了一圈又回到医院,责成医院自查,自查的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

  首次举报成了无言的结局,张劲的心情沮丧到极点。这时回扣已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张劲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反思现行

医疗体制,他最终给自己下的结论是:反对回扣没错!但矛头仅对准医生个体不对,那样的举报是难以改变大局的。

  第一次举报失败后,张劲沉寂了两年。

  举报信在《人民日报》发表

  1998年末,医院药品回扣已涨到了10%,有回扣的药品种类多了,拿回扣的医生也多了,有的医生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回扣。

  张劲开始坐立不安了,一个好端端的救死扶伤机构蜕变成利益至上的敛财机器,弱势病人们将被置于何地?于是,他又写了一封洋洋数千言的举报信,这一次,他把举报信发往了省外,包括卫生部和《人民日报》等。这一回,事情闹大了。

  举报信寄出后仅一周,《人民日报》群工部主任便打来电话问张劲:“你为什么要举报医院?”

  “药品回扣不光坑害患者,也把好医生变成坏医生了,再这样下去很可怕!”张劲的话掷地有声。

  “还是用个笔名发表吧?用牛汉笔名吧,牛品性忠厚,好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令人敬佩!”群工部主任这样劝说张劲。张劲理所当然地答应了。

  1999年1月23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头条刊发了署名“牛汉”的文章《药医回扣为何屡禁不止》的千字文,并配发了编者按。

  文章刊发后便引起巨大轰动。像第一次举报一样,张劲所在的单位招致其他同行医院的讨伐声一片。医院领导认为他搞坏了单位名誉,导致那年医院参选全国百佳医院榜上无名,个别人甚至叫嚷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还有人写信威胁他“流汗 (牛汉)不够?让你流泪、流血!小心胳膊、小心儿子……”

  张劲能感受到的结局是:他本人正常的职称晋升也一再拖延。

  对此,他全然不在乎,张劲心中估算着:自己得罪的只是少数昧着良心装黑钱的人,全院有2000多职工,真正怨恨他的不到二十分之一,因为这是在为广大患者打一场反击战,也是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被曝光的当月,医院药商活动锐减,虽然回扣未绝,但的确有所收敛,从半公开转入地下。

  这篇读者来信也使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降低,医院门诊病人少了好几成。然而一个月后,人们对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依赖度和信心指数逐渐回升,医院门前又是车水马龙的景象了。令张劲遗憾的是,尽管此事被捅上了国内权威媒体,但因为证据不足、查处难度大,最终的结果又是没有一人伤着皮毛。不久,药商又蜂拥回到医院,回扣风死灰复燃。

  给脏钱寻个干净去处

  再度失败,张劲四面楚歌,工作与身心面临空前压力。他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既然每个医院都有回扣,全国都如此,单单举报自己所在医院是不是有失公平?这些医生本来都是好人,他们是怕影响多数人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吗?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张劲对自己的举报行为感到困惑,决定继续留在医院专心投入工作,“戒”掉举报的冲动。

  可是,2002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又破了“戒”。那年初,张劲老家一个亲戚找他看病,他给亲戚开了几张处方后,陪着他去交费时竟然发现一个秘密:明明是他亲自签名加盖印章再清楚不过的处方,交费后收费员递给亲戚打印清单上的处方医生竟变成了“戚德如”。

  张劲一头雾水。奇怪!自己在这家医院工作了20多年,医院里压根就没有“戚德如”这个人呀!此后,张劲终于发现,只要是他所开出的每一张处方,缴费收据单都被打印上“戚德如”的名字。这应该是医院专门“包装”用来对付他的假名字,把他所开处方全部计入“戚德如”名下,可使回扣神不知鬼不觉地肥水不流外人田。发现“戚德如”证据与秘密后,张劲找了医院领导反映,还拿了好几张署名“戚德如”的处方电脑缴费单,并找到卫生行政部门举报。

  经过与上层一番理论,2003年2月,张劲所开处方得以恢复真名。

  次月的一个傍晚,张劲收到了他的“信封”——回扣。至此,张劲深切感受到了无奈。“与其让回扣被其他人吃掉,不如用在合理的地方,给他找个干净的归宿。”经过苦思冥想,他决定给回扣找个干净又能发挥更大效应的去处。

  2003年5月16日,安徽省妇联17层儿童部“春蕾”计划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捐款者,他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也不愿拿走2000元捐款收据,最后只留下了“李存田”的名字。捐款人说,自己只是帮助安徽贫困地区即将失学、辍学的儿童完成9年义务教育。原来,“李存田”是张劲用了《人民日报》令他尊敬的两个领导名字中的两个字,合成了一个别名。

  直到2006年的3月,“李存田”每个月都会捐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累计已捐出4万余元,使100多名失学女童重返课堂;3年来,张劲对外守口如瓶坚持不懈地捐款,他只坚持一个理念,把回扣捐出去并非自我贴金,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医生得一万元好处,病人要损失10万!”

  就在张劲给回扣找去处时,2005年底,张劲收到药商的名片已达几百张。医院里一些原本便宜、疗效好的药物严重滞销,而许多老牌子药品几乎一年变个新面孔,这分明是“一药多名”回扣惹的祸,导致药品厂家不在新药疗效研发上下功夫,片面追求所谓的市场占有率。

  “一药多名”现象泛滥成灾深深困扰着张劲,同药异名既费解又混乱,不仅令病人头疼,连医院药房也常常抓错药。如张劲自己科室里常开的“XX素”药,在加上了层层回扣之后,它的价格由3元变成了288元,反而由滞销变畅销了,这些负担压得患者喘不过气来。许多老百姓因病致贫,都是回扣导致虚高的

药价造成他们倾家荡产呀!面对医药回扣风的愈演愈烈,一些同事不仅开回扣药从容大方,甚至在科室例会上对张劲指桑骂槐:有的人反对回扣,若真是好汉就反对到底呀!面对一双双嘲讽的眼神,张劲又坐不住了。

  今年1月,安稳了7年之久的张劲再次投书北京及驻皖中央级媒体,反映自己所在的医院群体违规的现象和自己以“ 李存田”之名用回扣作善款的经过。这次举报见诸媒体后反响重大,国务院纠风办在接到他的举报信后,于今年3月中旬下达文件,要求安徽省相关机构派出调查组进驻医院。

  调查小组进驻医院发表格要求每个人填写,大致内容是问这几年你是否收回扣了?收了多少等。收回的调查表上其他人都填没有收,仅张劲一人填了收到回扣的具体数额。最后,这场调查也是以没有任何结果而收场。付出没有回报,每一次举报都以失望告终,张劲却无怨无悔,他在日记中说:我甘当挑战“药品回扣”的堂吉诃德,以期全社会合击医疗回扣这颗毒瘤。

  在举报自己所在医院医疗回扣的路上,张劲已经走了整整10年,是什么理念促使他不惧挫败执著地进行自己个人的抗争?

  “医生得一万元好处,病人要损失10万!作为医生,我本该多研究医术,全身心治病救人,但我却走上了一条反对医药回扣的路。为了唤醒医生的良知,吃饭是靠技术而不是回扣,让普通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我不怕走上祭坛!”张劲对记者说,也像是对整个社会说。(张劲系化名)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