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只接待外宾原来是“只欺诈外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10:46 民主与法制时报

  □蒹葭

  “中国人竟然进不了故宫的两家商店!”一名北京游客在陪朋友逛故宫时,被故宫内两家商店的服务人员以“只接待 外宾”为由拒之门外。原来,这两家商店的经营者认为,中国人对店里的物品知根知底,一般都不会买,有时候还会把商品的 真实价格告诉外国人,“破坏购买气氛”。(《北京晨报》8月23日)

  由此,可以判定“中国人不得入内”并非对同胞的人格歧视,而是商家畏惧中国消费者的“精明”、“知情”,为了 更好地对外国消费者实施价格欺诈和质量欺诈而进行的“清场”行为,在商家眼里,中国游客无疑是“破坏购买气氛”的“闲 杂人等”。

  其实,欺诈国人同胞,和欺诈外国游客,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倒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值得关注:旅游景点的商品 欺诈行为究竟要横行到何时?

  大约从市场经济一开始,旅游景点就衍生出消费欺诈行为。那些附设在旅游景点的“精品商店”、“旅游商店”、“ 特色商店”,几乎清一色地玩起了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的骗人把戏,商品的价格欺诈、质量欺诈无所不在,让游人谈之色变, 防不胜防。在商家和导游的共谋下,在导购、托儿的鼓动下,在“到此一游、不枉此行”的心理暗示下,游客往往花了高价购 回劣次商品,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成为添堵的心病。

  按说,旅游景点商品经营活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都属于工商、物价等部门的管理范畴,都应该做到价格合理、质 价相符,不得哄抬价格、暴利经营,不得缺斤短两,损害游客利益。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各地旅游景点欺诈游客现象极其普 遍,却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以至于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呢?我想,这与旅游景点商品经营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垄断性 有关,更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查处不力分不开,是典型的管理部门不作为惹的祸。

  其直接结果就是,旅游景点商品经营的诚信度在国人心目中荡然无存。广大游客在长期被盘剥和欺诈中,熟悉了旅游 景点商品经营的行情,被激发出敬而远之的自我保护“抗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景点商品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带来负 面影响。因此,商家祭出“中国人不得入内”的法宝,把欺诈对象锁定在外国游客的身上,既是延续欺诈游客的不良行为,也 是一种无奈的“收缩战场”。

  中国游客被骗怕了,外国游客总有一天也会被吓跑,那么,旅游景点的商品经营活动还能持续多久?这种以欺诈为特 征的商品经营,最终导致的是丧失公信下的市场自我萎缩。我们的商家们为什么自甘堕落?有关管理部门为什么熟视无睹,听 之任之呢?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